2017年两会直播报道跟踪研究报告
2017-07-12石思嘉李函栩
石思嘉+李函栩?
摘 要:2017年3月15日全国两会顺利闭幕,在这场为期14天的新闻大战中,重点新闻媒体各出奇招。在传播格局深刻调整、传播方式深度融合的今天,人民网开创互联网新闻报道的先河,首次推出了大型全天候视频直播。本文根据人民网的两会直播专题“两会进行时”进行追踪研究,取用新华网、央视网、北京时间等重点网站的两会专题报道作为比较对象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央视网、北京时间都采用了“直播两会+专题节目”的形式进行直播。
关键词:两会报道;直播;人民网;喉舌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6-0073-02
一、直播形式比较
1.新华网:撸起袖子加油干
新华网全程使用央视直播资源,直播栏目下的小标题因为没有配图及文字描述方式的问题,容易使观众误认为只是文字报道,除非点进去才能发现是直播链接。且新华网是有选择的进行直播,并非全程直播,这对需求全程实时直播的观众是一个遗憾。部分会议采取的是分段录播的形式,这种方式导致报道存在时差,不能实时跟进,缺失现场感。
新华网直播页面主题色为深蓝色,抬头显示了该期直播的时间地点,主讲人物的简介,方便观众对本期大会人物有大概的了解。直播版块下的“直播摘要”作为主题梳理版块,能够帮助观众在短时间内理清大会主题大纲。主题版块下附有文字实录,用户可选择30秒、一分钟、两分钟等选项自动刷新现场直播的文字记录,方便没听清内容的观众了解大会内容。
2.央视网:凝心聚力谋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
央视网两会专题报道搭载于CCTV新闻频道,直播两会现场及主题访谈以外的时间正常播报新闻,拥有天然优势。直播界面简单,抬头配有本场大会内容简介。
2017年3月6日同时间的直播相比较,央视的标题随会议内容变化而变化,而人民网直播的标题内容一成不变。除了现场直播外,自制节目高谈客论等环节中也存在画面信息量不足的问题,在直播过程中没有字幕的情况下,刚进入直播界面的用户会产生 “这个环节是做什么的?”“现在谈论的话题是什么?”等一系列疑问,很难在短时间内跟上节目的节奏。随后在人民网3月9日的直播中,标题做出了改变,副标题从时间和会议地点换成记者会内容概要,“高谈客论”访谈节目的标题也显示了概要,使观众能够很快明确节目内容,这反映了人民网根据体验反馈在直播上做出的迅速反应。
图2、图3是3月8日同一时间同一现场下,人民网直播画面和央视网直播画面的对比。抛开画面质量不谈,画面内容上,央视的新闻标题能明确让观众迅速明白“现在是哪位部长”,“部长在说什么”,相比之下人民网的标题则显得十分寡淡。
声音上,人民网的视频回声大、空、不清晰,央视视频的声音清晰,实,无杂音。从观看体验上来说人民网的两会直播画面效果输给了央视直播。
在精彩看点部分视频缩略图图片略大,这使精彩看点部分占用版块很长,用户在拖动中获得的信息略少(鼠标一滚轮只能看到新的两条视频),容易失去耐心,看不到下面的大数据及其他内容。且缺点在于,如果观众想要观看更新的精彩看点内容,必须刷新页面,然而刷新页面会阻断正在直播的视频,有些许不方便。新华网及央视网的直播页面和其他视频列表是分开的,观众可以在自由选择更新视频列表的同时不影响正在直播的内容,这样做有效地保障了观众观看直播的顺畅。
央视新闻同样采取了时间线的形式方便观众查看两会直播内容,淡蓝色为主色,红色为辅色,相比人民网的时间线设计更一目了然,缺点在于没有视频图片,缺乏画面感。
3.北京时间:定力中国
北京时间直播间号称24小时直播,但除现场直播内容外,其他内容播放时间线混乱。自制直播节目分两会嘉宾访谈类和“北京时间编辑部”多人讨论两种,节目整体质量较差,谈话内容仿若邻里闲聊,没有深度。
相比之下,同样是即时评论的环节,人民日报社连同人民网丰富的记者资源在节目中得到了充分利用,资深记者、评论员轮番上阵,在内容上显得更加实力雄厚。
在人民网直播页面下的用户大数据版块,使用了很大一个板块显示用户星座比例,这个数据与两会并不太相关且不具备话题性,不如用来做话题关注点和议题的热度比较。例如北京时间的提案排行榜——在直播页面下方,北京时间配上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及提案,方便网友了解热点议题,也是北京时间直播页面的亮點之一。能从人民网大数据的板块得到的信息非常平面,且游客相关信息并不能纳入数据,数据结果就并不太准确,存在意义不大。
二、节目内容比较
除了同步直播以外,各大主流媒体基本都使用各类专题节目辅助两会专题报道,其中人民网的“两会进行时”在整体编排、内容丰富程度上略胜一筹。
央视的两会专题配套节目较少,短而精,与两会新闻杂糅。网友互动环节满足了观众渴望与人大代表交流的需要,但深度访谈类节目上力度较小,内容不够丰富。
北京时间24小时直播间的节目有“整点播报”“北京时间编辑部”“两会进行时”及转播央视节目。北京时间的两会专题视频整体上比较依赖央视资源,除直播以外,自身节目质量跟不上,专访类节目或与中国青年报合作,或邀请嘉宾进行演播室访谈。编辑部会谈节目时间过长,有话题内容太少、节目难以为继的嫌疑。总体上北京时间的专题类节目种类较少,普遍单调平淡缺乏深度,节目的各个环节皆出现了问题,说明其能力尚不足以担起直播两会的任务。
人民网“两会进行时”为两会专题准备了几乎可以说是海量的节目内容,大体分为较为严肃的深度访谈类、评论类节目和轻松的答疑短节目两类。直播内容既有前方一线记者的现场报道,又有后方演播室的高端访谈、权威解读,以及会场花絮及创意微视频。栏目中,人民日报记者、评论员轮番亮相,代表委员、专家学者与网民面对面,为网友们呈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两会视频盛宴。
总的来说,人民网每天长达9小时的“两会进行时”准备了大量的两会专题节目用来辅助直播,节目与现场直播有机结合,自制的节目和小视频解答了网友们关注的许多共性问题。实时更新的“精彩看点”使错过直播的用户也可以跟上进度。其他几大门户网站不管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几乎没有做到这样的丰富饱满和迅速的更新。
三、结 语
“两会进行时”在现场直播中穿插了许多原创节目内容,比如高谈客论、两会即时评、两会全媒派等,除了《两会全媒派》等短节目会在节目中提到网友的网上的互动外,重磅节目基本属于“填鸭式”大餐。
直播不能仅仅作为电视直播的照搬,网络直播有电视直播不可取代的特性,仅仅满足于垄断直播资源不足以证明人民网自身的影响力,想要扩大影响力、提高用户粘度,必须亲近用户,了解用户的需求,用户寻求网络渠道获取信息想要的是参与度,要的是自主选择权,他们会选择自己想要观看的内容,而不是被单方面的灌输。如果只是单纯的播放直播现场和节目,和电视直播的区别不大,评论类节目的内容用广播同样可以做到。直播的关键在于互动,利用网络实现实时交流,提高现场感。网友提问,专家选取有共性的问题现场解答,在视频的评论区也可以引发话题的讨论,提高话题热度,提高用户参与积极性。比如现在流行的弹幕网站,弹幕可以被用戶用来在播放视频的同时和其他观众讨论,达到了交流互动的需求,一个以一对多的单向传播视频就变成了以多对多的跨时空论坛。
随着中国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国人越来越关心政治,方便、快捷的网络渠道倍受民众“追捧”,成为最受欢迎的方式之一。人民网在融媒体的路上开了一个好头,为网络问政提供了一辆优质的“直通车”,让两会好声音更快更响。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两会进行时”[EB/OL].http://tv.people.com.cn/GB/411068/index.html.
[2] 新华网.“撸起袖子加油干”[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lh/live/lianghuizb.htm.
[3] 央视网.“凝心聚力谋发展 撸起袖子加油干”[EB/OL].http://news.cctv.com/special/2017lianghui/video/index.shtml.
[4] 北京时间.“定力中国”[EB/OL].http://special.btime.com/320hrrlo3i58r59gqlcjhejmm2k.shtml.
[5] 腾讯新闻.“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EB/OL].http://news.qq.com/zt2017/lh2017/index.htm.
[6] 全昌连.现场实时视频直播《新京报》两会报道的媒体融合实践[J].中国记者,2016(4).
[7] 张沛.央视新闻新媒体“两会云直播”传播思路的转变[J].电视研究,2016(6).
[8] 人民网.两会视频直播引发关注过1亿 人民网"融发展"再上台阶[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313/c120837-29140891.html.
[责任编辑: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