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美关系趋紧 大国关系新走向

2017-07-12沈孝泉

党建 2017年7期
关键词:巴黎协定欧盟北约

沈孝泉

内容摘要:特朗普总统执政后的第一次欧洲之行表明,欧美关系渐行渐远,欧洲大国地缘政治已发生变化:同美国关系疏远的德国将强化在欧盟的领导地位,奉行外交独立原则的法国试图恢复和扩大在欧洲以及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俄罗斯利用欧美关系紧张来摆脱自身外交孤立困境。中国将以稳定的中欧合作来应对欧洲局势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欧美关系 特朗普 北约 欧盟 巴黎协定

特朗普言行令欧洲很“闹心”

5月下旬,上任4个月的特朗普总统第一次前往欧洲,出席两个重要会议:北约峰会和七国集团(G7)峰会。北约峰会讨论北约前途,特朗普却刻意回避美国对欧洲的安全承诺;G7峰会讨论气候问题,欧洲盟友坚决反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特朗普却不为所动,并于6月1日正式宣布退出这一协定。

特朗普在这两次会议上对欧洲盟友表现出的强硬态度,表明他对欧美关系的冷漠。一直以来,双方关系的摩擦始终不断,但是像特朗普这样刻意冷落和疏远欧洲的做法在跨大西洋关系史上还是第一次。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一直令欧洲各国普遍感到担忧,认为特朗普新政将严重冲击大西洋两岸之间业已存在70多年的结盟关系。欧洲国家的担忧来自特朗普的一系列言论,特别是他的“北约过时论”。北约成立于1949年,是维系跨大西洋两岸的纽带,面对当时的“东方威胁”,美国通过北约来确保欧洲的安全。然而,特朗普却提出:“我很早之前就说过,北约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这是一个过时的组织,因为它是在许多年前组建的。第二,成员国支付的资金没有达到它们应当支付的比例。”因此,这次布鲁塞尔北约峰会成为双方明确这一结盟关系走向的重要机会。

但是,令欧洲人遗憾的是,特朗普在北约问题上坚持原有立场,他在讲话中用大量篇幅抱怨欧洲各国没有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军费开支,即军费开支达到GDP百分之二的水平。他认为,目前北约各国仰仗美国提供免费安全保护是对美国纳税人的不公平。然而,在美国如何继续履行对欧洲的安全承诺上,特朗普没有作出明确表态。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特朗普在北约峰会上敦促各成员国增加军费开支,但并未重申美国将继续执行确保共同安全的政策,这凸显了特朗普与北约关系的紧张。还有评论指出,特朗普刻意回避承担欧洲安全责任,实际上是把北约作用“虚拟化”了。作为维系双方共同防务安全的纽带,一旦被“虚拟化”,那么,欧美关系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是对全球治理气候变暖问题共同努力的严重冲击,更是欧美之间一场“殊死较量”。欧美之间在气候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美国当年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就是这一矛盾的体现。2015年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转变立场,采取积极态度,最终促使195个国家达成了《巴黎协定》。然而,特朗普对这一协定一直持拒绝立场,认为这是一个“骗局”,损害美国利益。在G7峰会上,美国同其他参加国就这一问题发生激烈冲突。特朗普回国后不久便宣布正式退出《巴黎协定》。特朗普的决定引起欧洲的极大不满,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三国发表联合声明予以谴责,指责特朗普放弃了“各国合作的基石”。三个欧洲大国采取联合行动谴责美国,也是十分罕见。

欧美之间,无论是在防务安全的核心问题上,还是在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领域问题上,都产生了严重对立和冲突。西方评论指出:自二战结束以来全球秩序一直依赖的西方联盟出现了相当大的裂痕。

欧盟内力量对比调整,原有平衡或被打破

欧美关系的疏远和后退一旦不可逆转,其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欧美关系冷落对欧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德国借机巩固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完G7峰会后发表讲话时说,欧美之间相互信任的时代“几乎结束了”,“我们欧洲人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要为我们自己的未来而战斗”。

默克尔的言论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二战之后,美国通过提供安全保护伞把战败的德国紧紧控制在手中,以避免德国对欧洲和平继续构成威胁,北约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要“压住德国”。因此,德美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特殊的结盟关系。默克尔的话被视为将德国欲摆脱美国控制的意图公开化。第二,德国是欧盟内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德国凭借这一实力在解决欧洲债务危机、难民潮等问题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国“脱离”欧洲的情况下,德国将继续在欧洲做大,巩固其在欧洲的领导者地位。

二、法国以独立外交恢复大国影响力

随着经济实力的衰退和实施向美国靠拢的外交政策,法国近些年来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减小,在欧洲的核心地位也被削弱。法国新总统马克龙,虽然缺乏国际事务经验,但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愿望强烈。在《巴黎协定》问题上,他协同G7其他5国一起对特朗普施加压力,形成6比1之勢。特朗普正式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后,马克龙立即表态,法国要继续同全球193个签字国一起为实现减排目标而奋斗。他把美国置于同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对立的被动地位,成功的“气候外交”为法国赢得了国际影响力。

马克龙在会见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时表示,虽然英国脱离欧盟,但是法国同英国将在外交、防务安全等领域保持密切合作。这说明,马克龙依然重视法英之间的传统关系。

此外,马克龙还计划重启同中东欧国家的伙伴关系,以缓解欧盟内部的利益冲突,共同推进一体化进程。

三、重启“法德轴心”、推进欧洲防务计划

在美国这个盟友变得难以捉摸、欧美关系更加松散的情况下,德国有必要稳固同法国的结盟关系。欧洲要依靠自身力量保障其安全和利益,就必须重新发挥“法德轴心”的关键作用。默克尔对信奉“欧洲主义”的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十分看重。

马克龙对此予以积极回应。他上任第二天就前往柏林与默克尔商讨“重振欧洲”计划,他在布鲁塞尔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时明确表示,“振兴欧洲”是他5年总统任期内的优先目标。

欧洲近年来陷入了多重危机,“独自面对世界”“自己掌握自己命运”成为欧盟的唯一选择。重新启动欧洲防务计划就是一个具体体现。欧洲防务一体化由来已久,2007年12月欧盟各国签署的《里斯本条约》确定了欧洲走向政治一体化的路径,其中包括防务一体化。但是,在英国的反对下,欧盟多个防务计划均未能落实。英国“脱欧”,给欧洲防务一体化建设排除了障碍,欧盟随即提出了欧洲“建军”计划。法德两国国防部长也共同建议设立“永久性的欧盟联合军事指挥部”,以负责欧洲在海外的各种军事部署。去年9月欧盟峰会就此达成协议。

四、“新欧洲”在欧盟内地位下降

欧盟内中东欧成员国很可能是欧美之间这场“残酷游戏”的最大输家。原因有二:一是中东欧国家在冷战结束后投奔西方的根本目标是争取得到美国的安全保护,然而特朗普的“战略退出”使得“新欧洲”的希望落空;二是法国在马克龙领导下将以强势姿态介入欧洲事务,“法德轴心”更加巩固,而在英国脱离欧盟和美国疏远欧洲的情况下,缺少靠山的中东欧国家在欧盟内地位将相应下降,新老欧洲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总的来看,欧盟内的“东西”之间(即新老欧洲之间)和“南北”之间(即以德国为首的北部发达国家和欠发达的南欧国家之间)原有的平衡将被打破。这两大平衡被打破的局面,也许能够成为欧盟化解重重危机、走出目前困境和僵局的一个契机。

俄羅斯利用欧美关系紧张以求摆脱孤立

欧美关系的紧张给俄罗斯提供了可乘之机。无论是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冲突,还是国际反恐、欧洲安全,都离不开俄罗斯的参与。特朗普上台曾引起人们对美俄关系转暖的期待,甚至对美俄关系改善可能对欧洲产生消极影响表示担忧。然而,特朗普入主白宫4个月了,人们并没有见到期待中的美俄关系变化。特朗普在这次欧洲之行中甚至发出了敌视俄罗斯的信号。他在北约峰会上公开表示,俄罗斯是欧洲安全的直接威胁;在G7峰会上提出进一步严厉制裁俄罗斯的倡议。这使得普京似乎看到了特朗普的真实面目,从而打消了与美国改善关系的期待。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普京5月29日与马克龙的会晤变得更富深刻内涵。

普京曾经把赌注压在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候选人玛丽娜·勒庞身上,他在法国大选期间在克里姆林宫高调接待勒庞,表达对其的支持态度。“反欧洲”的勒庞一旦上台,必然出台政策掣肘欧盟发展,而这正是普京希望看到的。但是,勒庞在大选中被马克龙击败,于是“不敌不友”的马克龙成为普京必须与之打交道的对象。

对于普京而言,法国和德国都是他争取修好的欧洲大国。今年5月初,普京同默克尔在索契进行了会晤,这是乌克兰危机后默克尔首次前往俄罗斯访问,显示出德俄关系松动的迹象。紧接着,5月29日普京借俄法建交300周年纪念日之际来到法国会晤马克龙,意图十分明显。在特朗普对外战略极度不稳定、英国因“脱欧”而自顾不暇、默克尔忙于国内大选的背景下,普京把目光投向了马克龙,以期摆脱目前的制裁和外交孤立困局。马克龙被视为普京应对美国的一张王牌。

普京看重法国,是因为法美之间在乌克兰问题上存在差异。美国长期以来试图通过北约“东扩”等手段打压俄罗斯,但是法国则认为俄罗斯是维护欧洲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法国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态度缓和。莫斯科希望法国能够帮助自己解除制裁,而从长远看,更希望通过法国“融入”欧洲。

对法国来说,同美俄保持平衡关系,能够给自己赢得发挥独特国际影响力的空间。面对强硬、态度冷淡的特朗普,马克龙也希望尽快恢复和加强同俄罗斯的关系,这将为法国的平衡外交增添筹码。

中欧以“稳定性”应对“不确定性”

今年5月30日至6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正式访问德国和比利时,并出席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这次访问,正值欧美激烈争吵之时,对于欧洲而言可谓恰逢其时。

李克强针对欧洲的关切一一作出回应。对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李克强说,中欧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推动落实好《巴黎协定》”。对于当前欧美关系动荡以及国际形势不稳定因素增多,李克强说:“我们要以中欧合作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对于欧洲目前所处困境,李克强强调:“中方重视中欧关系,支持欧盟国家走自主选择的一体化道路,乐见一个团结、稳定、开放、繁荣的欧洲。”

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对这次中欧峰会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这次会议是中欧双边关系史上最好的一次峰会,因为“双方找到了共同点”。

俄罗斯真理网则从一个独特角度作出评论,“欧美关系出现分裂,欧盟软肋全面暴露,为避免战略上的单打独斗,欧盟不得不寻找美国的替代者。中国不啻为布鲁塞尔的最适宜选择”。

其实,中欧加强双边合作的意义要宽阔得多。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合作的空间巨大;在政治层面上,中欧之间没有战略争端和冲突,双方都支持多极化和全球化,奉行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合作空间广阔。

因此,在当前“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同欧盟之间有必要加强其战略伙伴关系的稳定性。以“稳定性”应对“不确定性”,这正是中国针对目前动荡的国际局势而对中欧合作提出的期望。

参考文献:

1.《默克尔宣告欧洲不再依赖美国》,《参考消息》,2017年5月30日。

2.《李克强出席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人民日报》,2017年6月3日。

(责任编辑:王碧薇)

猜你喜欢

巴黎协定欧盟北约
走向北约?
美借北约峰会煽动对抗中国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欧盟钢材反倾销对酒钢(集团)公司出口影响的调查
探究反倾销措施中的价格承诺
英国退出欧盟对市场的冲击效应研究
《巴黎协定》落槌,地球终于“进入疗程”
北约就焚烧《古兰经》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