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
2017-07-12胡越鲁婧
胡越++鲁婧
摘 要: 如今,会计技能大赛越来越受到追捧,不仅考察了学生技能,也评估高职院校的教学成果。然而当前会计教学方法普遍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对本学校会计专业参加竞赛的经验探讨会计专业教学方法如何改革。
关键词: 会计技能大赛;高职;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3-0098-03
一、会计专业技能大赛的重要性
湖北省职业院校(高职组)会计技能大赛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办,省内会计专业最高级别的技能竞赛,每年十一月份统一组织比赛,全省共有40余所高职院校参赛,比赛前三名能代表省参加国家级会计技能大赛。自2012年教育部把高职院校会计技能竞赛列入全国高职院校技能比赛以来,高职院校参与度逐年增长。积极推动了全省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许多学校越来越重视技能大赛的排名,“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技能大赛”这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1. 技能大赛提升院校影响力
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6年,全国高职院校共1335所,湖北省高职院校129所。超过半数的高职院校都已开设会计专业,招生人数居高不下。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培养质量更高的会计人才成为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技能竞赛是除会计技能证书之外,最能体现会计职业能力的试金石。近几年,湖北省技能竞赛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教师和优秀的学生,相应地提升了院校的专业影响力。
2. 技能大赛评价会计技能水平
对于如此多的职业院校来说,能在会计技能大赛中获取名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专业优秀学生的会计技能水平。2016年湖北省会计技能大赛改变其原有赛制,比赛分为A、B两组同时进行,A组选手由每个参赛学校自行拟定,B组选手直接由省教育厅随机从各校会计专业在籍学生中抽取,使比赛成绩更加公平,更能代表各校的综合技能水平。
3. 技能大赛促进专业教学改革
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过程中,能了解最新会计技能的要求以及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技能大赛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技能大赛中总结更好的教学方法,制订更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教学与专业改革。
二、技能大赛反映出教学的不足
1. 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普遍情况是高考分数不高,基础较差,学习比较被动。2016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创往年新低,学生学习的氛围不浓厚。在上课过程中,很多学生觉得知识比较难懂,不容易消化,由开学的劲头十足极度配合的状态转变为消极懈怠。老师上课进度难以推进,培养目标相继降低,历年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不高。应将培养目标定为“岗赛证、教学做”为一体,学生在毕业时就能直接上岗,在学校时,学生不仅要学习,还必须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会计技能竞赛、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这样通过三年的学习与实践,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考核体系不够完善
在理论与实训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建立明确的考核体系。理论课程基本是按照过程性考核+水平性考核的方式,学生期末最终考试成绩等于过程性考核成绩加上水平性考核成绩,但是两者所占的比例由教师自己协调,给教师了很多的自主权,但每位教师衡量的标准不同,每个班级的考核成绩有偏差。实训课成绩也是由教师自己核定,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要求松一些,学生的总体成绩就高。很多同学十分注意过程性考核的成绩而忽略了期末的水平性考核成绩。
3. 理论课程重于实训课程
会计专业没有设置相应的选修课,理论课程都是大满贯,课程安排不合理。老师们总觉得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是必要的,而现在会计专业大多数理论课程还是采用“课本+粉笔+PPT”模式教学,教学方法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课堂互动不够。学生每周因课程太多而倍感乏味,相继失去了对会计核心课程的兴趣,考核体系也不完整,没有相应的参照标准。学生对于实训课程的兴趣比较高,但由于机房不足,实训课程没有贯穿大学所有学期,顶岗实习前的实训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学生对于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训的过程中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应有提高。
4. 教学案例过于陈旧、片面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案例已经沿用了多年,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一直被提倡和沿用,但會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还是以讲授为主。如在讲《财务管理》课程中,很多教师经常以理论为主,忽视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其实在该课程中公式计算看似很重要,但对于学生来讲,应该学会更加宏观的看待问题,通过案例了解如何管理企业的财务,了解同样的资金在不同的时间具有不同的价值;如何通过投资、融资、营运资金管理企业;收益如何分配,在了解这些原理的基础上去讲计算,学生才能更易懂。《企业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比较固定,知识的更新不像《纳税实务》多变,很多教材经过不同版本的印刷,但是书上的案例没有太大变化,过于陈旧,案例也没有联系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的知识零散并且不够系统,无法满足企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5. 校企合作没有在教学中真实体现
“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国内教学的一种“新时尚”。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现在不仅是我们学校,所有的高职会计专业都面临企业虚设、校企合作联系少的现状,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大多数企业不愿让学生接触自己的主要业务和核心材料。学生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无从下手的问题确实没有达到校企合作的建立的初衷。例如汽车检修专业,就可以很好的实现校企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企业接触,很好的锻炼学生。
三、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
1. 培养目标明确
学生的培养目标不能一味的关注考证,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要把竞赛内容、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深度融合,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保障,同时应把提高职业教学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结合考证与竞赛,让全体学生参与,营造学习氛围。
2. 考核体系要科学
考核体系应加强过程控制:(1)实行学分制,增加学生选课自主权,一些不太重要的课程可以开设为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修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顺利毕业;(2)按4:2:4比例核定学生成绩,加强过程控制,测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40%,加大测试成绩的比例,注重测试效果;(3)对会计核心课程要实行月考,每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测验,通过测验反映出知识掌握的薄弱处,以后的课堂着重讲解;(4)毕业考核定为分岗实训和网中网竞赛,毕业前严格考核,通过分岗实训和小组对抗赛的形式,提升学生综合实力。
3. 理论教学要创新
创新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在会计技能竞赛中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岗位,日常教学中同样可以参考大赛,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不同的角色。当学生掌握本岗位的能力后,可以进行角色互换,了解不同岗位之间的关联性。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4. 实践教学要落实
细化比赛项目的课程内容,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全仿真实践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竞赛+任务”的教学模式应在会计专业展开,在竞赛中检验实践教学的成果。学生通过竞赛可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学生的岗位专项技能。在深入实训的基础之上,开发教学软件,帮助教师完善知识体系。
5. 重点难点要突破
通过对教学质量反馈信息检查,学生反映上课的时候都能听懂,但是自己做题时就很茫然,不知该如何下手。这种现象证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大部分学生不懂得课下如何复习总结,这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教师在上课时不能一味的灌输知识,在课堂上帮助学生适当的总结重点和难点,教学生构架知识框架图,梳理知识脉络。教师通过分析讨论比赛样题,总结出知识点和技能点,预设情境制定相关教学计划,精细讲解不留死角,重难点问题必须要勤练巧练、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