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舞台上伟大的校友们
2017-07-12应琛
应琛
舞台上的钱学森,一袭黑色风衣、羊毛围巾,风流倜傥;钱学森夫人、歌唱家蒋英,则身着暗红色旗袍,风度翩翩。他们拎着考究的行李箱,就要踏上回国的旅程。
这一幕,是校园原创话剧《钱学森》中演绎的钱学森夫妇1955年回国前的一段经历。这位卓越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出生在上海,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由于航天科研上表现出的才华和二战期间的贡献,美国曾将他软禁,阻滞钱学森回到中国。但胸中的爱国热情,让钱学森坚定地选择报效自己的祖国。最后,在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斡旋和争取下,钱学森回到中国,将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校园原创话剧《钱学森》由上海交大一百多位师生历时八个月创作完成,将这位校友的生动形象,带到了今天的大学生面前。这部话剧,也是上海高校校园大师剧项目之一。
“‘向大师致敬——大师系列校园剧演出的是戏剧,传承的是文化,宣传的是大学精神,培育的是公民道德。”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表示,大师剧的呈现既蕴含着校园文化的丰富养分,也开启了一扇新窗,让年轻人有机会与传奇大师面对面,走近大师,走进大师。
自2014年校园大师剧开展以来,4年间上海市各高校已经孵化展演了7部校园大师剧。而2017年至2018年,上海教育系统还将重点扶持6部大师剧作品。
“排一个剧比上一年课
效果还好!”
所谓“大师校园剧”,是以上海各高校的名家大师为原型,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系列话剧,这些剧作反映大师们的生平事迹,展现他们的人格魅力,弘扬他们治学治校的精神。
经过4年时间的探索与发展,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清贫的牡丹——王振义》、东华大学《钱宝钧》、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潘序伦》、上海中医药大学《裘沛然》、上海理工大学《刘湛恩》等一批大师系列校园剧在上海高校引发热议,深受师生喜爱,唱响了主旋律、激扬了正能量,让艺术与思政相辉映。
记者从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获悉,“大师剧”演出后的热烈反响和良好效果,使得上海不少高校将“大师剧”融入新生入学教育、新教师上岗培训、党建活动等,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的新探索,提升师生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东华大学以《钱宝钧》为发端,设立了“钱宝钧讲堂”,搭建师生与学术大师的交流平台,实现了从舞台到讲台的延伸;上海理工大学在《刘湛恩》成功展演基础上,成立了“湛恩知行”青年理论实践团,大批了传统的党建理论学习组织模式,获得2015年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大学生百佳理论学习社团”。
可以说,“大师校园剧”已成为高校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有效载体。许多老师不禁感叹,“排一个剧比上一年课效果还好!”
“校园大师剧是艺术思政和思政艺术的综合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上海戏剧学院党院办副主任、宣传部副部长包立峰说。
在原有剧作基础上,通过全市高校征集和专家评审,2017-2018年,上海教育系统将重点扶持6部大师剧作品。其中,2017年重点扶持上海音乐学院前院长、著名音乐家、教育家贺绿汀,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大师蔡龙云,上海师范大学前校长廖世承为主题人物的3部作品;2018年重点扶持上海外国语大学首任校长姜椿芳,华东政法大学前校长、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创始人之一雷经天,上海海洋大学前校长朱元鼎为主题人物的3部“大师剧”作品。同时,还将支持一批“大师剧”剧本的孵化工作。
探索与创新:“1+N”模式
專业的事,交给最专业的人。
上海戏剧学院作为“校园系列大师剧”的承办单位,自项目之初,便在大师剧的剧目策划、编创、排演、打造、推广等方面发挥了艺术专业院校的专业优势,提供智力和艺术支持,并在创作过程中,采取了“1+N”的合作模式。
包立峰介绍说,从剧目创编力量上讲,“1”是指上海戏剧学院派出专业力量前往各相关高校负责或指导或参与创写剧本、编排话剧,担任编剧和导演,“对于个别表演力量薄弱的高校,由上戏提供专业表演演员担任剧目的主演。把创作力量辐射到各个承办单位,以确保剧目的质量。”而“N”是指各高校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帮助下,培育自身相对专业的戏剧力量,培养戏剧爱好者(学生社团),同时提升艺术鉴赏和实践水平,“以达到剧目‘本校化,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展演、甚至自我演职人员的更新换代。增强剧目演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在财务管理上,同样也有“1+N”:“1”是项目资金统一由上海戏剧学院统筹,“N”是指参与创作的各个高校根据剧目排演需要,具体预算申报支出。
包立峰向记者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大师剧——《清贫的牡丹——王振义》,是首部采用“1+N”模式孵化打造的大师剧。“上海戏剧学院派出了强大的主创人员,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剧作家姚扣根担任编剧,他多次采访王振义教授,反复交流,倾心沟通,数易其稿而成剧本。另外,上戏还聘请了著名话剧导演雷国华担任导演,上海话剧中心的著名演员张震、余亚等出演。”2012年10月,上海交大医学院60周年校庆,《清贫的牡丹》第一次亮相,受到师生高度赞誉。王振义教授亲临现场,盛赞主创团队的创作演出。之后,主创团队还曾两次现身上海交大菁菁堂为交大师生演出。在此过程中,交大医学院培训打造其学生话剧社兰陵剧社,编排学生版的《清贫的牡丹》。2013年,由学生演出的《清贫的牡丹》,作为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开学大戏首次亮相。
“最新师生版的《清贫的牡丹》也已经开始进入创作阶段,由上海交大医学院全院师生共同参与。”上海交通大学文明办副主任沈丽丹表示,现在这部剧已经成为交大医学院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成为医学生们踏进校园追寻前辈脚印的一个引子。
从校园走向社会
作为申城大学校园大师剧的先发作品,《钱学森》于2012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首演,近五年来分别在北京、上海、武汉、西安、重庆等地公演10轮、共31场,覆盖师生观众4万多人次。
如今,它正率先从校园走向社会。
据沈丽丹介绍,在今年5月30日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作为2017年“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汇演活动的九个剧目之一,《钱学森》走进了抗战时期的办学旧址重庆,面向重庆市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警察学院的师生员工和部分交大在渝校友进行了汇报演出。
“7月下旬,《钱学森》还将走入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沈丽丹告诉记者,“继酒泉、太原、西昌后,这里将继续实现钱学森的中国航天梦,而话剧《钱学森》也将在这里进一步传播新时代的大学精神。”
另据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吴学霆透露,目前该校《贺绿汀》剧本、唱段已经基本完成,“作曲工作将在今年暑期完成,由著名作曲家、上音校友张千一担纲;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将担任主角。该剧不仅将于今年11月27日上音90周年校庆前夕进行首演,还初步获得明年赴匈牙利李斯特国际歌剧节汇演的演出邀请。”
此外,为了扩大大师剧的社会影响力,在上海市教委的扶持下,上海戏剧学院拟在已经排演完成的剧目中,优选4部大师剧拍摄录制成《大师》电视系列剧,面向社会公映,让大师的光辉事迹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