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对策研究
2017-07-12郁东海杨燕婷都乐亦
郁东海+杨燕婷+都乐亦
摘要:浦东新区中医药资源丰富,科研实力强,每年有大量中医药成果产生。然而,如何将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浦东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浦东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分析浦东新区中医药产业化现状基础及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从机制、政策、资金、服务环境等方面探讨加强浦东新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为提高浦东新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浦东新区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果转化;中医药;对策研究;浦东新区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3-0024-02
自浦东新區开发开放以来,历届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在国家、上海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浦东新区先后获批成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2]。在“试验区”及“成果转化基地”建设过程中,新区积极推进中医药领域的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宣传、培训、合作等工作,极大地调动了中医药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中医药科技成果,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3-4]。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机制、政策、资金等阻碍着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因此,现阶段下探索解决新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科技进步及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显得尤为重要。
1 浦东新区中医药产业化基础与现状
1.1企事业单位集聚
截止2015年6月,浦东新区现有从事中医药医疗、研发、生产及行业关联企事业单位163家,其中有设置中医科的公立医疗机构62家、民办中医医疗机构59家、国家级和市级研发机构6家、中药制剂及中药保健品生产企业25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6家、教育培训机构3家、专业中介机构2家。另有中医药批发企业19家,药品零售企业822家,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1212 家[5-6]。
1.2研发创新实力雄厚
在研发方面,浦东新区中医药的研究疾病领域主要集中在肿瘤(肝病、胃癌、前列腺癌)、心脑血管、抑郁症、妇科、前列腺等病种的药物研发,以及中草药成份提取、原料药供给等方面。截止2015年6月,浦东新区中医药企事业单位共获得国内专利授权273件,国际专利授权118件;已获得新药证书11件、生产批文33件、临床批件49件,并有20个项目已进入临床批件申请阶段、14个项目进入新药证书申请阶段,有2个项目计划开展国际临床研究[6]。
1.3产业化发展富有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浦东新区中医药企业2013年销售额为31.5亿元,2014销售额为37.2亿元,增幅达18%。2014年度缴纳税额为3.5亿元,出口创汇额为1015亿美元,企事业单位研发投入为8.45亿元(占销售额比重的22.7%)。其中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销售额已达10亿元规模,成为近10年来国内市场药物单品增长最快的一种[6]。
2 浦东新区中医药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机制尚待完善
2.1.1产学研医合作的层次不高 目前产学研医合作主要还是停留在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等较低层次的合作上,而共建研发机构及技术联盟等高层次的合作还比较少。
2.1.2产学研医合作的动力不够 产学研医合作各方处于不同的领域,各自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念也不一样,故使合作各方动力不足、活力不强。
2.1.3产学研医脱节现象仍然存在 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没能找到与企业的结合点,具体表现为科技成果发布会多,而最终成交的项目少;科研成果、专利项目多,满足企业需要的项目少;在科技交流会上签订意向合同的多,会后达成协议实施成功的少。
2.2技术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有待加强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转化又是一个多因素(包括技术、资金、市场等)复杂多变的过程,而现有服务机构在数量和服务功能上还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一方面国家级、市级研究机构运营管理的专业技术平台对外服务的积极性和服务的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还应加快建设一批适应实际需求并具备专业能力服务平台,强化针对中医药产业化共性需求的服务能力。
2.3成果转化受困于资金瓶颈
资金短缺、经费难筹一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拦路石”。一项技术成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实现商品化,资金投入的有无与多少,往往是成果转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在临床研究、产业化和规模扩张时均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得到资金的支持,当企业准备做大做强、投入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时,都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由于现有中药企业特别是中药创新研发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固定资产有限,靠自身融资非常困难,银行贷款仅能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难的问题,所以完善资本的融通渠道非常重要。
2.4成果转化政策落实不到位
国家制定的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收入分配激励、促进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税收鼓励、金融贷款扶持等诸多政策,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落实。此外,由于产学研医联合、平台建设转化、资金转化、成果评价及科技人员在转化成果中的权益等焦点问题所产生的矛盾,也都极大阻碍着科技成果向产业化的转化进程。
3 浦东新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建议
3.1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3.1.1认真贯彻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创造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
3.1.2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开展行业信息分析、重点项目调研、产业跟踪统计、扶持政策宣传与申报项目受理等工作,找到工作抓手并提高积极性,使得政府的产业导向和政策措施得以高效实施。
3.1.3研究制订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通过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和产业联盟项目,促进产学研医的合作;对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发展前景的中药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走科学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逐步形成若干个以科技为先导、产品为依托、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中药产业集团,以更好地支持做大做强整个产业;通过降低政策门槛、优化税收计征口径等政策来支持企业发展。
3.2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建设“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企业”五位一体的浦东新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中医药产、学、研、医资源整合集聚,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有效服务。对此,应结合浦东新区实际,整合现有资源,在中医藥科技成果转化中搭建“四个平台”、建设“一个中心”、形成“一个协调机制”。
3.2.1搭建“四个平台”
3.2.1.1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推进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创新研发及培育孵化。通过项目扶持等方式,促进中医药基础理论、临床研究、开发研究及软科学研究类等类别成果不断涌现;同时,大力推进经验方向院内制剂、创新药物转化及诊疗器械、保健器械、保健品和相关衍生产品研发工作。
3.2.1.2公共服务平台 提供中医药科技成果、市场需求、专家人才、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开展成果转化知识宣传与咨询、成果转化知识和能力培训、成果评估与鉴定、成果宣传与推介、以及知识产权维权保护、融资对接等服务。
3.2.1.3技术服务平台 在提升新区中医药成果转化技术服务能力的同时,整合新区现有的技术服务资源,形成比较完整的中医药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及人力资源交流的服务机制,为中医药科技成果的研发、培育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2.1.4产业化及推广服务平台 推进先进、成熟、适用的中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应用推广。其中,基础理论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医疗技术类成果,在全区乃至更大范围推广应用,形成规模效益;药品器械类成果通过商品化、产业化推进,产成经济效益。
3.2.2构建“一个中心” 依托区属公立医疗机构成立浦东新区中医药产品研发和转化中心,进行相关的硬件配套、管理团队和研究团队建设,择优支持若干中医药领域相关产品的前期研发与临床验证工作,探索建设中医药相关产品的研发平台和推进产业化进程的相关机制(包括硬件支持、政策保障、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奖惩政策等以及经费保障机制、多部门跨行业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分享机制等),培养一支具有专业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团队,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的进程。
3.2.3形成“一个协调机制” 在浦东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下成立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充分整合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相关产业资源,协调好产业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有关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加强市场引导。同时,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和保障社会化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综合协调与政策落实机制,运用政府的权威性,加强协调,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减少条块分割、体制不一的弊端,有效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3.3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科技资金投入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条件,要采取有力措施,调整投资结构。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取向、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方针,建立健全以浦东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主导,同时协调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及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公共落实的政府财政拨款和商业银行金融贷款、企业自筹、社会融资等多元化的中医药科技资金投入体系(设立规模不低于5亿元的浦东新区中药创新基金),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增加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
3.4完善多层次的人才培育引进体系
人才是中药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东院等不仅为浦东的中药产学研医合作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而且成为了浦东区域内培育人才的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建议在以下几方面加强中药人才培育体系建设:
3.4.1与科研院所和有基础的企业,联合建立中医药领域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做好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和技术交流。
3.4.2组织多学科的研究队伍,培养中医药研究型人才,造就一批具有战略思维和组织才干的中医药科研带头人和中医药科技创新团队。
3.4.3引导加强学术交流和人才合作,积极引入和培育学科带头人、领军型科学家与企业家。
3.4.4引进及培养熟悉中医药工作及产业化工作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以及精通知识产权交易与维权等实务技能的专业人才。
3.4.5对接正在筹建的国际创新中心,充分利用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大量海归专业人才的优势,借鉴国外医药园区的成功经验,探索一套高效的项目遴选、培育、转化机制,并引进海外优质创新资本。同时,组建国际先进专家团队,为园区中医药企业及其产品的国际化创新发展道路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晓易.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打开新局面[EB OL].(2012-08-08) [2016-11-28].http:money.163.com1208080188BKS9DB00253B0H.html.
[2]上海市卫生局.关于浦东新区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通知[EB/ OL].(2013-2-25)[2016-11-28]. http:www.wsjsw.gov.cnwsjn429n432n1487n1497userobject1ai79883.html.
[3]李佳敏.浦东新区卫生系统成立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中心[EB/ OL].(2014-09-29)[2016-11-28].http:sh.eastday.comm20140929u1ai8369156.html.
[4]张琪.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开通[EB/ OL].(2015-02-11)[2016-11-28].http:www.pdtimes.com.cnhtml2015-0211content_2_2.htm.
[5]骆智琴.浦东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调研与初探[R].上海: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2015.
[6]骆智琴.浦东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R].上海: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2015.编辑/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