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着王石离去的背影

2017-07-12钮文新

中国经济周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工商时报王石万科

钮文新

看着王石离开万科的背影,內心无比感慨。尽管在最后一次股东大会上他坐得腰板挺直,但从他断断续续“蹦词儿”式的讲话里,其实众人都可以看到除了伤感之外的些许老态和疲倦。看着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离家”的背影,内心充满说不清的滋味儿。我们也可以想见,王石此时此刻的心境。

很多人会说,王石早就赚够了钱,安享晚年何其乐乎?真是这样吗?其实,那一代企业家最为人所看重的是他们的内心情怀。我常常想起当年的王石。1992年之后,在深圳乃至全国的财经新闻圈,王石的一言一行都是那么的“招摇”,甚至谁能采访到王石也是一种荣耀。那时候上市公司很少,万科又是个特别能“整事儿”的公司,而且事儿又多又大。比如“君万之争”——君安证券与万科股权之争,那是中国上市公司收购兼并历史上的第一案。

1993年,由我牵线王石和老报人、时任《中华工商时报》社长兼总编辑丁望见面,商谈共同开发作为《中华工商时报》社址的一块地。生意最终没有谈成,但王石在丁老先生面前的那份谦卑和细心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此之前,我对王石的印象很像电影里的“少壮派将领”,狂傲、干脆、果断。

下属员工对王石的评价也挺有意思,好像爱恨交加。他既是大家心中仰慕的“统帅”,又有“凶神恶煞”的一面。一位曾任万科公关部门的总经理告诉我,有一次王石在公司对这位女士大“骂”,都把她骂急了。她说:“你要是再骂我,我就割脉!”事后,这位女士对王石一点也恨不起来。

很多人都以为王石是位很健谈的人,其实不然。他只有在说自己的生意经和万科发展、内部管理等事项时,他才很健谈。有一次,大概是1996年,我和王石在深圳机场相遇,于是就一起去出票。登机后才发现,他居然坐经济舱,和我挨在一起。我们聊了一路,主要内容是关于国务院某领导请他做房地产顾问的事。当然,他还谈了许多其他为商之道,比如,利润超过20%的生意不做,女人和孩子的生意不做。那时王石看上去已经十分成熟老到,而且已经有了“生意原则,负面清单”了。

早年间,让我对万科刮目相看的还有另一件事——《万科周刊》。为什么会刮目相看?因为它完全没有一般公司内部刊物的庸俗,而很像一本公众刊物。内文中关于万科内部的事情极少,只有具有公共价值的事情才可以登上此刊。《万科周刊》很像带着十足改革开放味道的新型“青年周刊”。那时,它的主编林少洲告诉我,王石喜欢《万科周刊》变成公众媒体,而不只是内部刊物。

说回王石吧。尽管已经多年不见面了,但我一直关注着他。很多人对王石登山、“不务正业”颇有微词,但我不这样看。万科从来都是一家有文化崇尚的公司,王石身体力行地弘扬着这种文化。他登珠峰、玩滑翔伞,不是谁都能具备这种素质和胆量,但他去干了。王石用这样的方法,既展示了万科文化,又让媒体的焦点牢牢锁定了万科。

登珠峰,在最后冲顶的时候王石被拒绝了,他坐在营地帐中痛哭的样子让我记忆犹新。其实,人生都有太多遗憾,对于万科也一样,打从第一天开始王石就不是资本家,而是企业家。我赞美他们,不是因为认识,而是因为中国能称得上企业家的人太少太少了,更何况能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外贸公司办成中国一流、市值数千亿元的大公司,这不值得赞美吗?

猜你喜欢

工商时报王石万科
作家梦
王石,退出万科是进步
许家印:举牌万科后的3万亿梦想
许家印:举牌万科后的3万亿梦想
恒大举牌万科名利双收
恒大举牌万科名利双收
不醉不行
王石审判王石
岛内生育率全球最低
初次试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