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印象
2017-07-12席庆和
席庆和
杨氏旧居是西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之一,
由双江镇政府据其原貌修旧如旧。门前一棵柚子树,
果实累累,黄灿灿,清香四溢
到达重庆潼南已是晚上。由于山城独特的地势,高楼上的万家灯火与天空中的繁星连成一片,分不清哪是灯火哪是星星。走在街上,空气中都弥漫着重庆火锅的麻辣味。
潼南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素有“小重庆”之称的双江古镇距潼南城区不远,是中国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镇。古镇始建于明末清初,地处嘉陵江支流涪江的下游,小街窄巷被山水环绕,灰砖青瓦的房屋雕梁画栋,透着古色、古香、古韵。据说双江古镇是川戏的“窝子”,腰鼓秧歌、佛歌、狮舞、评书、金钱板以及雕刻、刺绣、书法、剪纸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
双江古镇人杰地灵,共和国英烈杨闇公、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故居就在此地。杨闇公烈士是杨尚昆的四哥,曾转战成渝,建党建团,是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兼军委书记,1927年“三·三一惨案”后不幸被捕。面对军阀的利诱和严刑,坚贞不屈,受尽折磨,壮烈牺牲。
杨氏旧居建于清同治年间,是西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之一。故居是典型的穿斗悬山顶小青瓦建筑,呈二进三重四合院布局。1992年,双江镇政府据其原貌修旧如旧。门前一棵柚子树,果实累累,黄灿灿,清香四溢。踏入门槛,院落古朴静谧。
在杨闇公的指引和影响下,杨氏兄妹大多走上了革命道路。二哥杨衡石、五弟杨尚昆、六弟杨尚化、六妹杨久君、九妹杨白琳、十一弟杨白冰都是共产党员,很早就参加了革命。走进松柏成荫的杨尚昆墓园,杨白冰题写的祭文映入眼帘,洋洋洒洒,饱含深情。
古有塞北雁门杨家将,抗辽卫宋,精忠报国,驰骋疆场,九死一生,捷报频传,可歌可泣,合家忠良,流芳百世;今有重庆潼南杨氏一家,父子兄弟姐妹13人(1人早夭)均参加革命,共和国赫赫将军元勋,满门英烈,有口皆碑,被称为“当代杨家将”。
祭文形容杨闇公,以生命和热血实践了自己的人生格言:“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
出城西一公里,就到了位于定明山下的大佛寺景区。景区内保存有隋、唐、宋、明、清、民国时期的多座佛、道教摩崖造像,沿江的崖壁上,留有多处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题记。
据记载,潼南大佛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4年),初名“定名院”,又名“南禅寺”。后因宋朝在寺内依山凿一大佛,改称“大佛寺”。寺庙依山崖而建,七檐佛阁是我国最早使用全琉璃顶的古建筑之一。大佛寺历史上曾重建三次,最后一次是在民国11年。大佛寺今存有大佛阁、观音殿、玉皇殿、鉴亭四座木结构古建筑,多为清末所建。无论从规模、造型还是精美程度,大佛寺摩崖石刻造像建筑遗迹与国内知名石窟相比都毫不逊色,造像丰富多样,雕刻精美,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和佛教考古学术意义。
大佛寺是在2011年8月一次采石施工中被发掘出来的。从造像题材、艺术风格及纪年题记等方面初步推测,千佛寺摩崖造像在时代上早到中唐,晚至元明,其中以晚唐、北宋时期造像为主。大自然及人为因素对其有一定的破坏,目前仅存大约40多个洞窟,有方形、外方内圆拱形、弧形、屋形等形状,还有各类雕刻造像及文字题记多处。
寺内最为著名的是依崖而凿的释迦牟尼佛坐像,俗称“八丈金仙”,全身金饰,慈眉善目,富有神采。潼南曾是巴渝佛教文化重镇,又是道教至尊陈抟老祖的故里,这尊摩岩饰金大佛由佛、道两家共同凿造,前后历时290多年,唐代凿头,宋代凿身,是中国第一大室内饰金大佛、世界第七大佛。相对同属巴蜀之地的乐山大佛,素有“看高大到乐山,看精美到潼南”之说,堪称石刻造像中的珍品。
寺内有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它凿于明代,比北京天坛回音壁早建100多年。42级宽大的石磴,摩崖而凿,宛若42根琴弦。踏石磴阶,似乎听到断续的琴声在洞中回荡。
抬头仰望,陡峭笔立的岩壁之上刻着一个巨大的“佛”字,高8.85米,宽6.78米,占据岩面60平方米,颇有顶天立地之势。该字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云岩弗乘所书,书法质朴遒劲,气势非凡,十里之遥,清晰可见,是全国最大的石刻佛字。
此外,还有“海潮音”“千佛岩”“黄罗帐”“鉴亭”“翠屏秋月”等名胜古迹,与“八丈金仙”共称十八胜景。岩壁上刻印着历朝历代洪水泛滥留下的标志线,最近的年代标志线是1998年,真是无法想象当时波涛汹涌的壮观场景。
潼南很多商店都有糖水黄桃罐头卖。在60年代,水果罐头可是我们小孩子只有生病的时候才能吃到的稀罕物呢。经打听才知,潼南是全国两大黄桃生产基地之一,县内有定植黄桃树约 521万株,结果树 100多万株,年产量8000吨。
新鲜黄桃偏酸,吃起来偏硬,成熟期时间短,不易保存。经过加工后,酸甜软硬恰到好处,吃过后齿颊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