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中照出的心理变化
——休闲文化与健康养生之七
2017-07-12温长路
◎温长路
镜子中照出的心理变化
——休闲文化与健康养生之七
◎温长路
【闲话休闲】
照镜子,是人们观察自我面部情况的一种手段,自古有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对美的追求的不断升级,镜子的作用也不断在放大。据零点公司对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的调查显示,在城市中每人每天花在镜子面前的时间为13.7分钟,每月用于美容的消费为107元。照镜子最多的当然还是女性,特别是那些爱美的女孩子。许多女孩子口袋里经常装着一面小镜子,不时拿出来看一看。
【健康链接】
对镜子需求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的心理变化。一些自以为已经成熟了的中小学生,实际上看问题的角度还多局限于表面,缺乏对问题实质的深刻理解。如不能正确引导,及时把她们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势必会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家长、教师、社会都应重视这一时期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过好青春关。
★镜子中照出的悲喜剧
某地一位正处于16岁花季的女中学生,因怀疑自己“不漂亮”而天天对着镜子照。这位本来长得并不丑的女子,总为自己的“长相平平”时常担心。一天,她隐约听到一群男生在议论她,就怀疑人家说她“不漂亮”。她照着镜子,越看越觉得自己长得丑陋,一种无法在人世间生存的想法产生了。自此,她吃饭不香,睡觉不稳,精神世界崩溃,瘦得皮包骨头,不久就结束了生命。医生对其病因作的结论是:忧郁性精神病。处于中学时代的女孩子,由于生理发育的逐渐成熟,心理上也发生着急剧变化。她们开始把注意力由别人身上向自己身上转移,从评价别人的长相到注意自己的长相。她们喜欢听别人夸自己漂亮,为自己长相不美或身体部位的某些缺陷而感到自卑、苦恼、悲观、焦虑。在她们心目中,漂亮不只是为了自我陶醉,而且是吸引异性的本钱,因此刻意在修饰、打扮上下功夫。经常对着镜子自我欣赏,是这一时期女孩子心理追求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科学家发现,如果应用得当,照镜子也会成为一种积极的疗法,特别对促进偏瘫病人的康复有良好作用。让偏瘫病人对着镜子伸展健侧的手脚,会带动病侧肢体的不自主活动。镜子中形成的与实际动作相反的成像,使病人把健肢的活动看成是病侧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激活大脑皮层某些区域的功能,达到帮助病侧肢体康复的目的。德国学者还发明了一种用“镜子”治疗幻肢疼痛的方法,让患有幻肢痛的截肢病人坐在特制的镜子前做按摩球之类的运动练习,以修正他们用疼痛代替因截肢而缺失的错误感觉信号,逐步学会控制幻肢。这一方法,既达到了减轻疼痛的目的,又没有任何痛苦和副作用,还填补了迄今对该病缺乏有效药物治疗的空白,因此得到很高的评价。
★从细小表现观察心理变化
从照镜子现象举一反三,不难发现,人的许多细小表现都能反映出心理上的各种不同变化。如一些孩子时常低头托腮,往往是有比较复杂的心事,弄不好会钻“牛角尖”;一些孩子时常摸弄头发,往往是有不顺心的事在折磨着他,是心情烦躁的表现;一些孩子时常摆弄饰物,往往是过于追求外表美的表现,甚至有些是正在早恋的对象;一些孩子时常表现出四处张望的神态,往往是精力不集中,思想发生抛锚的表现等。眼神也能反映出心理上的变化,如眼神灵活,眼球转动快速,是反应敏捷的表现;眼神灰暗,眼球转动迟纯,是感觉迟缓或心事重重的表现;眼神恍惚,目光闪烁不定,是情绪不稳定或心情忧郁的表现;眼神无光彩,时常眨眼,是睡眠不足、机体过度疲劳的表现;眼神捉摸不定,看人上睑下垂,是性格内向、冷漠或比较任性的表现等。心理学家认为,说话的声音上也能反映出不同的心理变化。如讲话速度快的人,反应快,但易怒;讲话速度慢的人,办事慎重,但心事较重;大声讲话的人,直爽,但容易浮躁;小声讲话的人,温柔,但易患忧郁症;讲话看着对方的人,真实,但过于自信;讲话不敢正视对方的人,不是害羞就是不敢讲真话;讲话爱打手势的人,善表达,但喜欢出风头;讲话木讷的人,诚实,但难以被摸透心思等。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只能作为发现或帮助判断别人心理变化的线索。但无论如何,能通过人表现出的某些异常变化去理顺其思想脉络,并及时进行正确引导的方法是可取的。
【相关信息】
★中医的望诊
医学上的望诊,实际上也是照镜子的作用,只是使用的对象变成了医生。医生通过望患者的形体、神态、气色等,发现他们的异常变化,协助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如一个人面色红润、目光有神、走路快捷、声音宏亮,就是健康态;如患病,一般多为实证,病情较轻,治疗难度较小,恢复较快,预后也较好。反之,如一个人面色灰黯、目光无神、走路无力、声音低微,大多属于不健康态;生病一般多为虚证,病情较重,治疗难度较大,恢复较慢,预后也较差。中医对望诊有高深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如常说的“有神则病退,无神则病进;得神则病瘥,失神则病死”的话,就是对望诊中望神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