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脉搭桥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分析

2017-07-12赵俊涛黄建岭张伟峰刘广文张富山张磊磊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搭桥术胸骨钢丝

赵俊涛 黄建岭 张伟峰 刘广文 张富山 张磊磊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七病区 郑州 450016

冠脉搭桥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分析

赵俊涛 黄建岭 张伟峰 刘广文 张富山 张磊磊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七病区 郑州 450016

目的 分析冠脉搭桥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118例冠脉搭桥患者手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冠脉搭桥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14.4%。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是否二次手术、手术时间>4h、术后复查是否有胸腔积液、不同的钢丝编织方式与切口愈合不良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二次手术、术后复查有胸腔积液是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改进的钢丝编织方式是切口愈合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 根据冠脉搭桥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冠脉搭桥术;切口愈合不良;危险因素

随着冠脉搭桥手术的增多,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不断增加,不仅影响术后恢复效果,也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1]。现对我院收治的 118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冠脉搭桥手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06—2016-12间收治的118冠心病行冠脉搭桥患者,其中男76例、女42例;年龄39~80岁 ,平均59.80岁。

1.2 调查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专人逐份查阅记录患者有无糖尿病史、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监护室住院时间、有无二次开胸、术后有无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切口是否愈合不良、胸骨钢丝编织方式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18例冠脉搭桥手术中发生切口愈合不良17例(14.4%)。其中确定切口感染2例。1例表浅切口感染,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深部切口感染,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

2.2 单因素分析 患者是否二次手术、手术时间>4h、术后复查是否有胸腔积液、不同的钢丝编织方式对切口愈合不良关系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多因素分析 二次手术、术后复查有胸腔积液是切口愈合不良危险因素,改进的钢丝编织方式是切口愈合不良的保护因素,见表2。

表1 切口愈合不良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表2 切口愈合不良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是心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危及生命。Oakley[2]等曾对胸骨正中切口感染进行了分类和分型。心脏手术切口感染是心脏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5%~30%[3]。我们对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均进行了分泌物培养,其中仅有2例培养出致病菌,同时有切口疼痛、皮肤发红的症状。按照Oakley分型,本组患者多属于切口不愈合,不一定有明显的感染。但部分学者指出感染不是导致切口不愈合的唯一因素,还可能与肥胖、消瘦、术中出血量过多、术中电刀使用不当、缝合技巧欠佳等有关[4]。本组多数切口愈合不良发生在术后1周内,与有关文献报道相似[5]。故应及时分开未愈合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放置碘伏引流条充分引流,待引流量减少和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时再进行清创二次缝合,两周后再次拆线,如效果欠佳则行外科手术。本组出现2例感染患者经再次手术后,术后切口愈合。我们考虑渗出的红色液体多为心包积液。当患者因为术后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原因导致心包积液增多,同时患者胸骨及皮下组织闭合欠佳,可引起积液透过未愈合的胸骨缝隙突破出皮肤,从而增加了有胸腔积液的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率。故对术后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应给予积极干预,并可通过加强外科手术技巧的改进减少其发生率。如常规的胸骨闭合方式是5~6根单根钢丝穿过肋间捆绑胸骨,我们应用8根带针钢丝穿过肋软骨捆绑胸骨,其中上下两端均为双根;同时皮下组织缝合时一定不遗留间隙,尤其是切口两端。经过此种方式处理后能减少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

我们发现,手术时间>4h及二次手术易出现切口的愈合不良。因手术时间较长和二次手术都使切口处于长时间的牵拉、压迫,易使局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加重组织损伤;且手术时间越长,手术器械被污染的机会越多,空气中的细菌及切口四周毛囊内的细菌随排汗而污染切口的概率亦有所增加[6]。

针对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我们体会:(1)制定综合防治措施;(2)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同时避免二次手术;(3)关胸时胸骨闭合严密,皮下组织缝合确切;(4)术后出现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时及时纠正和对症治疗;(5)术后应用腰围,避免上肢用力,维持胸廓的稳定性。

[1] Kubota H, Miyata H, Motomura N, et al. 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J]. J of Cardiothoracic Surg, 2013, 8: 132.

[2] Oakley RM, Wright JE. Postoperative mediastinitis: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J]. Ann Thorac Surg, 1996, 61: 1030-1036.

[3] 武迎宏,郝秋星,李冬梅.心外科实施医院感染干预措施的效果[J]. 协和医学杂志,2012,3(3):306-309.

[4] 郑少逸,陈华德,孙传伟,等.开胸术后胸部正中难愈性伤口的临床分级及治疗[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9(28):1120-1124.

[5] 梁伟涛,刘强,周健,等.心脏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感染44例病例总结[J/CD].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2):3435-3437.

[6] Coba V, Jaehne AK, Suarez A, et al. The incid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bacteremia in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J]. Resuscitation,2013,12:300-312.

(收稿2017-02-12)

R654.2

A

1077-8991(2017)04-0016-02

猜你喜欢

搭桥术胸骨钢丝
扭转角度对桥梁缆索钢丝组织的影响
胸骨柄体脱位一例
心脏搭桥术后,该不该进行运动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一种低压钢丝编织蒸汽橡胶软管
板型胸骨固定系统与爪型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手术中胸骨固定中应用效果比较
老年患者正中开胸术后胸骨哆开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双侧胸骨肌与胸锁乳突肌相连变异一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搭桥术后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