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蕹菜两种收割式栽培在克氏原螯虾养殖中的增产效果
2017-07-12王山胡南严维辉
王山,胡南,严维辉
(1.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2.南京市宁海中学,江苏南京 210093;3.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7)
水蕹菜两种收割式栽培在克氏原螯虾养殖中的增产效果
王山1,胡南2,严维辉3
(1.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2.南京市宁海中学,江苏南京 210093;3.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7)
近年来,随着克氏原螯虾养殖业发展,高密度、高投饵的养殖模式使得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也快速增加,不仅抑制螯虾生长,还可能诱发疾病发生,对水体生态环境也是负面的。利用水生植物处理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是目前水产健康养殖研究的热点之一[1],水蕹菜作为克氏原螯虾高密度养殖池塘净化水质和遮阴庇护植物的研究已经有所报道[2-3],但仅限于养殖过程中非间收模式,而是在试验终了时一次性收获模式。
本文以克氏原螯虾为养殖对象,在其苗种培养的水体中栽培水蕹菜,并依据生长情况,间歇性采收,即割韭菜栽培模式,研究其去除了N、P、COD及悬浮物及提高螯虾苗种生长及存活率的效果。建立一个动态的螯虾-蕹菜共作的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系统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选择江苏苏北螯虾养殖基地塘口的共计35× 667 m2水面进行野外推广试验,苗床播种培育水蕹菜苗备用,同期培育虾苗。
1.1 场地与水源
泗阳基地,非间收及间收试验池均为5×667 m2,各设置三个平行重复,保留一个池塘无任何水生植物栽培的养殖塘作为对照。
水源:4月份各池水源均引自河道排灌水,水体中NH4+-N、PO43--P、COD和SS等水化指标分别为1.46、0.15、90、50 mg/L。
1.2 材料
1.2.1 水蕹菜栽培水蕹菜种子购自福建建瓯,4月育苗,5月底移植,栽培地点为根部距堤岸水面30 cm处,种植穴深30 cm,上口直径25 cm,用有机肥混合土壤压实种植穴,浇足水,整理蕹菜苗藤条,长度约1 m,使头部伸向水面,以利于尽早形成水面漂浮植被群落,供克氏原螯虾遮蔽及取食。水蕹菜栽种后的初始生物量按每池岸500 kg,即100 kg/ 667 m2计算,初始枝叶覆盖面积约200 m2。
1.2.2 试验用虾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培养的标准化试验用克氏原螯虾,试验初期虾苗平均体长4.5 cm,平均体质量6 g。饲养密度5 000尾/667 m2,总生物量:30 kg/667 m2。
1.3 投喂方法及间收模式
每日投饲1次,根据饵料观察台残饵进行动态调节。间收模式为每间隔一定时间采收水蕹菜嫩枝叶,其中6月份分3次采收,7月份及8月份则分6次采收。
1.4 饲料成分
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配制,饲料主要成分:商品虾饲料55%、鱼糜20%、玉米粉24%,黏合剂1%。
1.5 水质分析
分别于6—8月监测试验池与对照池水质。按照黄祥飞[4]书中所介绍的方法对各项水质指标进行测定。
2 结果
2.1 水质指标测定情况
见表1。5月底初始水质及6—8月份的各池塘水质指标归纳列入表1。
2.2 收获情况
见表2。由表1、表2可见,虾-蕹共作池塘中,无论是非间收式收割池还是间收式收割池,虾苗生长与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质指标也好于对照组,非间收式收割池组之间或是间收式收割池组之间则无统计学意义差异,间收式收割池蕹菜净收获量高出非间收式收割池50%。
表1 5—8月份池塘饲养水体各项水质指标及蕹菜密度
表2 收获情况表
3 小结
3.1 蕹菜对螯虾生活的意义
夏季水温高,不利螯虾生长,螯虾适宜生长水为18~31℃,且克氏原螯虾喜阴怕光,种植水蕹菜之后,覆盖总面积达到40%,不仅可以为克氏原螯虾提供遮阴场所,而且通过植物蒸腾作用,降低了局部水体温度,延长了螯虾夏季的生长时间。生长在堤岸的水蕹菜根系密集,茎蔓缠绕,虽然能防止堤埂坍塌,但也为螯虾夜间外逃提供了攀援条件,故池塘四周要架设防逃网墙。
3.2 水蕹菜环境效益及资源利用
水蕹菜的生长能够吸收水中的N、P作为自身生长的养料,转化水体中由虾类排泄排遗和残饵等所产生的污染物质。窦寅等[2-3]的研究及该试验结果均表明有种植水蕹菜的池塘,水质指标显著好于无水蕹菜的池塘。
水蕹菜是一种经济作物,其蛋白质含量为2.05%[5],由于水蕹菜被收割后,损伤性刺激使其补偿式生长更为快速,且水蕹菜新生的幼嫩枝叶口感更适宜作为食用蔬菜使用。
[1]李朝晖,施丽丽,王喆,等.黄花水龙浮巢净化富营养化水体[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1-5.
[2]窦寅,黄越峰,唐建清,等。水蕹菜植生型混凝土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污水除磷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66-768.
[3]何连帅,沈思,李佳佳,等.两种水蕹菜植生型人工浮岛对克氏原螯虾高密度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4):287-289.
[4]黄祥飞.湖泊生态调查观测与分析[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33-60.
[5]许丽环,张福平.蕹菜的营养成分分析及保健功能[J].食品与药品,2005,7(2):63-64.
2017-02-10)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6.005
江苏省三新工程项目(Y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