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江苏省水产养殖病情监测分析

2017-07-12方苹陈静倪金俤

水产养殖 2017年6期
关键词:测报河蟹细菌性

方苹,陈静,倪金俤

(江苏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京 210036)

2016年江苏省水产养殖病情监测分析

方苹,陈静,倪金俤

(江苏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京 210036)

为提高水产养殖测报的信息化管理水平,2016年,根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统一安排,江苏省启用了“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系统”,实现病情的实时报送和网络报送,大大提高测报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全省13个市76个县(市、区)共设立测报点140个,测报员379名,监测养殖品种34种,其中鱼类20个、虾类7个、蟹类2个、贝类1个、藻类1个、其他类2个、观赏鱼1个。现将江苏省2016年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1 江苏省水产养殖概况

据统计,江苏省水产养殖面积1 140万亩,水产养殖场4 000多家,苗种繁育单位1 200多家。2016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22万t,渔业产值1 700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3 020亿元,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 664元,同比分别增长0.2%、9.98%、10.38%和9.3%。

2 江苏省2016年水产养殖病害总体状况

2016年,全省水产养殖监测面积92.6万亩,占全省养殖面积的7.72%,比2015年增加了29.39万亩。其中监测淡水养殖面积83.91万亩,海水养殖面积8.31万亩,半咸水池塘养殖面积0.38万亩。监测面积鱼类58.22万亩、蟹类15.50万亩、虾类11.83万亩、观赏鱼0.05万亩、贝类5.60万亩、藻类0.25万亩、其他种类1.17万亩(详见表1)。

全年监测到的疾病种类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类疾病、寄生虫性疾病、非病源性疾病、不明病因疾病等(详见表2)。监测到不同品种平均发病面积比例和发病区域病死率分别为鱼类0.05%、3.66%,虾类0.20%、6.66%,蟹类0.20%、3.26%,藻类12.59%、24.35%,观赏鱼3.12%、0.63%,贝类3.13%、6.25%,其他类(鳖、海蜇)0.23%、0.27%。详见表2。

总体来看,春秋两季仍然是水霉病、鳃霉病等

真菌病的高发季节。夏季的6—8月份是全省主要养殖生产期和鱼类生长高峰期,也是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类疾病的高发期。病害常呈现并发现象,如草鱼烂鳃、肠炎、赤皮病并发,南美白对虾白斑、红体病并发等,病情控制难度大。全省范围内危害严重的病害主要有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鲫造血器官坏死症、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甲壳类白斑病、河蟹肝胰脏坏死病(俗称“水瘪子”病)等,对该地区的水产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和损失。

表1 不同养殖品种监测面积汇总表

2.1 鱼类病害

2016年共监测海、淡水养殖鱼类20种,平均发病面积比例0.05%,发病区病死率3.66%。鱼类细菌性疾病发病频繁,危害范围广,主要有细菌性败血症、赤皮病、肠炎病、烂鳃病等。细菌性败血症流行范围广,多呈急性流行,发病面积比4.72%,发病区病死率3.25%。低温时期鱼类真菌性疾病也比较普遍,发病面积比为6.26%,发病区病死率4.68%。全年发生鱼类病毒性疾病3种,主要为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症,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发病面积比分别为3.44%、0.19%、2.62%,发病区病死率分别为6.38%、5.08%、20.48%。此外,部分地区还监测到鲤春病毒病、锦鲤疱疹病毒病的零星发病现象。

2.1.1 异育银鲫异育银鲫以淡水池塘养殖为主,病原种类较多,平均发病面积比例0.21%,发病区病死率3.13%。监测到病害有17种,主要有鲫造血器官坏死症、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疥疮病、竖鳞病、烂尾病、小瓜虫病、黏孢子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三代虫病、锚头鳋病、中华鳋病、水霉病、鳃霉病。细菌性病害以肠炎、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发病范围最广。病毒性疾病为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症,6—9月份监测到发病,测报区累计发病面积1.6万亩,主要重发区为盐城、泰州地区,见图4。该病在测报点最高发病率为28.3%,较2015年基本持平,由于近几年全省加大对异育银鲫“鳃出血”病的疫病防控技术的研究,各地通过采取免疫预防、精选药物、合理混养、投喂膨化饲料、优化环境维持养殖环境稳定等措施对异育银鲫疱疹病毒病进行预防,有效控制了病害的大规模暴发,为养殖户避免了经济损失。

2.1.2 草鱼、青鱼2016年全省草鱼测报面积为13.07万亩,青鱼1.48万亩,以淡水池塘养殖为主,监测到病害15种,其中细菌性疾病6种(细菌性败血症、溃疡病、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竖鳞病),寄生虫病5种(指环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中华鳋病、绦虫病),病毒性疾病1种(草鱼出血病),真菌性疾病1种(水霉病),非病原性疾病2种(脂肪肝、缺氧)。监测月份均有病害发生(见图5)。测报区平均发病面积比例0.20%,平均发病区病死率3.54%。从整体看,6—8月份发病率较高,在各种疾病中,细菌性败血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为草鱼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草鱼出血病6—8月份共监测到测报区发病面积2.5万亩,平均发病面积比例1.73%,平均发病区病死率13.85%。

表2 监测到的水产养殖病害汇总表

2.1.3 鲢鳙鱼测报区平均发病面积比例0.26%,平均发病区病死率4.03%。监测到病害主要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烂鳃病、烂尾病、赤皮病、打印病、水霉病、鳃霉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中华鳋病等。

1—3月份水霉病发病频繁,危害严重,如3月兴化测报点鲢鱼发生水霉病,发病面积比例高达42%,发病区月初存塘量440 000尾,死亡52 000尾,给养殖塘口带来严重损失,见图6。

2.1.4 鳊鱼测报区平均发病面积比例0.87%,平均发病区病死率4.99%。病害主要集中在5—10月份。监测到病害主要有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指环虫病、舌状绦虫病、中华鳋病。见图7。

图1 2016年江苏省水产养殖动植物发病比率

图2 2016年江苏省水产养殖各种病害发生比率

图3 各养殖品种病害种类数

图4 异育银鲫各月的发病面积比例和病死率(%)

图5 草鱼、青鱼各月的发病面积比例和病死率

图6 鲢、鳙鱼各月的发病面积比例和病死率

2.1.5 鳜鱼2016年鳜鱼的测报面积为2.52万亩,以淡水池塘养殖为主,监测到病害主要是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细菌性败血病、烂鳃病、车轮虫病、黏孢子虫,水霉病等,病害范围分布在扬州地区。见图8。

图7 鳊鱼各月的发病面积比例和病死率

2015年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给江苏扬州地区的鳜鱼养殖带来较大损失,发病率达到30%以上,部分养殖户的发病病死率在70%以上。2016年江苏继续加大监测和防控力度,7—9月份监测到该病发生,平均发病面积比例2.62%,病死率最高在48.95%,比2015年有所降低。

2.1.6 鲤鱼测报区平均发病面积比例0.57%,平均发病区病死率0.36%。主要疾病有烂鳃病、肠炎病、烂尾病及车轮虫、指环虫等常见寄生虫病,以徐州、宿迁、连云港地区为主。

图8 鳜鱼各月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2.1.7 泥鳅测报区平均发病面积比例2.64%,平均发病区病死率0.31%。主要病害有溃疡病、烂鳃病、烂尾病、肠炎病、指环虫病,还存在低温冻伤、缺氧引起的死亡等,以沭阳、赣榆地区为主。

其他养殖鱼类如黄颡鱼、鲈鱼、乌鳢、白鲳等也不同程度地监测到了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但病害范围较小,以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为主。此外一些测报区还出现了泛塘和不明原因引起的疾病。

2.2 甲壳类病害

2016年,全省甲壳类测报面积为27.33万亩,病害以白斑综合征、河蟹颤抖病、河蟹肝胰腺坏死病(俗称“水瘪子”)、肠炎病、黑鳃综合征、纤毛虫病等为主。2016年春季的低温多雨,夏季持续高温,局部地区洪涝灾害,连降大雨,水灾过后,连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又导致渔业用水不足,水质下降,导致甲壳类全年病害较多,使得养殖管理难度加大。

2.2.1 蟹类蟹类监测面积为河蟹15.41万亩,梭子蟹0.09万亩。平均发病面积比例0.20%,发病区病死率3.26%。监测到的河蟹病害有肝胰脏坏死病(俗称“水瘪子”病)、蜕壳不遂症、腹水病、黑鳃、弧菌病、肠炎病、固着类纤毛虫病、颤抖病、白斑综合征等。7—9月份河蟹“水瘪子”病在扬州江都、泰州兴化、苏州常熟、淮安洪泽等多地重发。赣榆7月、9月监测到梭子蟹固着类纤毛虫病,10月份监测到烂鳃病,发病率都很低,见图9。

全省河蟹养殖面积在380万亩左右,由于前期放养密度高,病害发生较多,黑鳃、肠炎等病害较往年早发、多发。2016年河蟹主养区由于养殖环境、养殖管理、饲料、疾病等多方面原因,多地出现蜕壳不遂现象,总发病面积8.35万亩,平均发病面积比6.73%。2016年6—7月份连续阴雨,温度和光照不足,造成河蟹蜕壳时间延长。此外7—8月份部分监测塘口蓝藻暴发,导致水质恶化,溶氧变低,死亡数量较多。

图9 河蟹各月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图10 虾类各月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近年来,河蟹“水瘪子”病暴发蔓延,严重影响了河蟹产业的发展,为全面掌握河蟹“水瘪子”病发病情况,2016年7月份江苏省对河蟹“水瘪子”病发病情况开展调研,调查面积380.9万亩,基本覆盖全省河蟹养殖区,其中总发病面积94.7万亩,总发病率24.86%,较往年发病区域逐渐扩大,一段时间内部分产地的河蟹存在较大范围的“水瘪子”病症状,部分地区发病率在60%以上(如泰州兴化、姜堰区;盐城阜宁县;无锡市官宁镇、高邮市、常州市武进区等),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损失。目前该病害原发性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原因有投放白膏蟹繁育的苗种、养殖环境恶化、饲料营养不均衡等,病症为河蟹体色发暗无光泽,机体松软无弹性,肝胰腺肿大或萎缩,肌肉组织间和胸腔积水,后期空肠空胃,出水易死亡,剥开蟹壳很少有完整而饱满的蟹黄,病蟹经济价值大大降低。

2.2.2 虾类虾类平均发病面积比例0.20%,发病区病死率6.66%,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白斑综合征、肠炎病、烂鳃病、甲壳溃疡病、弧菌病、蜕壳不遂、纤毛虫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等。发生的细菌性疾病主要为弧菌病、肠炎、黑鳃、甲壳溃疡等病。病毒性疾病为白斑综合征、桃拉综合征、偷死野田村病毒病,以白斑综合征发病较多,平均发病面积比3.18%,发病区病死率6.21%。9月部分测报区发生因水草腐败、蓝藻暴发等造成大量死亡的现象,见图10。

江苏省现有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55万亩以上,每年南美白对虾苗种的需求量达到220亿尾,主要从海南、广东等南方省市采购。江苏通过积极推进南美白对虾的苗种检疫工作,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保驾护航,苗种质量有所提高。2016年6月下旬进入梅雨期以后,部分地区连续遭受强降雨,天气多变、连续阴雨和暴雨导致2016年南美白对虾病害多发,以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症、弧菌病等病害为主,部分虾塘一旦发病,病死率很高,2~3 d后开始出现大量死亡。南美白对虾发病后,使用消毒剂、内服药等一般较难控制疾病的发生。

2.3 观赏鱼

观赏鱼平均发病面积比例3.12%,病死率0.63%。监测到的病害主要有细菌性败血症、溃疡病、烂尾病、气泡病。细菌性病害以徐州地区为主,较严重的是7月份发生的烂尾病,监测面积240× 667 m2,发病面积150×667 m2,发病面积比62.24%,发病规格1~2 cm,发病区病死率2%。

2.4 藻类

监测品种为紫菜,监测区平均发病面积比例12.59%,病死率24.35%。以连云港和南通地区为主,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紫菜贝壳丝状体泥红病、紫菜叶状体红烂病。

2.5 贝类

监测品种为文蛤,为9月份南通启东监测到的弧菌病。监测区平均发病面积比例3.13%,病死率6.25%。

2.6 其他

主要监测品种为鳖类,监测区平均发病面积比例0.23%,病死率0.27%。发生的病害有鳖穿孔病、溃烂病、红脖子病,发病和死亡数量都不高。

3 2017年病害流行预测与对策建议

根据近年江苏省水产养殖病害分布、流行情况和发病特点,预测2017年江苏省的水产养殖病害发生仍以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为主,危害严重的可能主要为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等,此外仍需重点关注异育银鲫“鳃出血”病、甲壳类白斑病毒病、河蟹“水瘪子”病和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等。

水产养殖经常因养殖密度的增加、水质的恶化、种质退化等原因导致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随着养殖品种区域之间的交易、流通不断增加,病害也随之扩散。把疾病扼杀在源头,是预防、控制、减少病害发生和传播的有效措施,事关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继续发挥县级水生动物防治站的作用,开展水生动物疾病样品的检测、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和渔业乡村兽医培训等工作,使渔业常见病害得到及时有效防治。对疑难病害、重大疫病、流行病进行认真研究,密切注意主要病害、不明病因的疾病发展动态,充分利用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平台,进一步加强对水生动物病害的基础研究,努力掌握水生动物病害发生动态及流行规律,引导养殖者采取有效可行的预防措施,控制水产动物病害的发生。及时发布预测预警信息,为渔业管理和渔业生产提供科学参考,有效降低病害带来的损失。

2017-02-15)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6.003

猜你喜欢

测报河蟹细菌性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