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7-07-12樊兴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17期
关键词:腰段后缘后路

樊兴华

557800贵州省岑巩县人民医院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樊兴华

557800贵州省岑巩县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24例,均给予后路切开复位钉棒系统固定植骨融合。结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随访6个月,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比值、VAS评分改善情况均较为理想。结论:后路手术方式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显著,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后路手术;脊柱胸腰骨折;临床疗效

近几年,对于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广泛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方式,其具备复位满意、坚强固定等优点。经研究发现,这一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椎体高位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同时出现后凸畸形等问题。为了防止以上并发症发生,本研究借助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对椎弓根伤椎内植骨以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方式,胸腰段骨折近期、远期疗效做出对比分析。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24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24例,男女各62例,年龄24~62岁,平均(46±3.21)岁。其中腰椎骨折54例,胸腰骨折45例,胸腰椎合并骨折25例。全部患者均符合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方法:所有患者通过后路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患者俯卧,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腹部悬空过伸脊柱对体位进行复位,将伤椎作为中心做后正中切口,沿棘两侧将椎旁边的肌肉进行分离,将骨折位置进行准确定位,使用椎弓针,定位打钉的位置,钻孔,进入骨壁内部,探查四壁完整,这时对椎弓螺钉进行合理固定。有神经损伤症状行椎板减压,后均进行椎旁、椎板植骨融合,视术中椎体复位情况适当撑开复位,进一步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最后缝合。

观察指标:针对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和手术之后,分别使用X线片进行检查,这时记录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的比值,对Cobb角进行测量。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后,前、后缘高度比值和Cobb角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脊柱胸腰段骨折属于骨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可使患者在行动上受到限制,同时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下降。当下,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前路和后路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2]。后路治疗方式的实施,能够对患者脊柱进行进一步校正,并且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极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手术后,患者恢复速度较快,属于近年来患者相对愿意接受的手术方式[3]。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流量增多。交通意外以及建筑施工引起的脊柱胸腰段出现高能量损伤的情况逐渐增多。因为胸腰段处于活动、前凸的腰椎和固定、后凸胸椎之间的转折点上,局部位置的应力相对集中,有害外力作用在胸椎位置的时候,经常导致胸腰段出现骨折情况,或者有脊髓损伤情况[4]。这些情况的发生,导致患者失去了脊柱承载能力,因为精神压迫的影响,导致患者下肢感觉异常,并且导致患者出现运动障碍,甚至造成患者必须截肢[5]。对此,治疗针对脊柱腰椎段骨折情况,实施理想手术方式,进而实现减压、脊柱复位,并且活动相对稳定的指标,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同时,采用后路手术方式,手术切口较小,同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也较少,骨折复位相对充分,疗效显著。此外,患者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的复位比前路手术治疗后的复位更加精切。采用后路手术方式,手术效率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极大地缩短住院时间[6]。手术过程中风险较低。

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而言,实施后路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指的是针对患者骨折位置进行复位,并对这一位置进行固定处理[7]。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这种方式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对患者实施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少,防止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大出血情况,属于现代临床上比较容易让患者接受的手术治疗方式。本次研究中,对比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和Cobb角均优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前前缘高度比值(41.23±2.65),后缘高度比值(86.32±1.36),Cobb角(21.36±1.36)°;治疗后前缘高度比值(98.56±5.63),后缘高度比值(94.04±3.51),Cobb角(5.63±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治疗后前、后缘高度比值和Cobb角对比(s)

表1 患者治疗后前、后缘高度比值和Cobb角对比(s)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P前缘高度比值 41.23±2.65 98.56±5.63 <0.05后缘高度比值 86.32±1.36 94.04±3.51 <0.05 Cobb角(°) 21.36±1.36 5.63±1.02 <0.05

综上所述,通过后路手术方式,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进一步提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更容易让患者接受,使医院信誉度得以有效提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1] 李想,洪毅,张军卫,等.侧入路微创椎间融合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12(5):400-406.

[2] 岳春彦.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9(2):98-99.

[3] 朱锦忠,肖智青,王爱明,等.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4,12(8):1011-1012.

[4] 秦玉坤.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5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11(8):56-57.

[5] 尹玉龙.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8(2):56-58.

[6] 顾云峰.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5(2):70-72.

[7] 石金平.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98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31(1):86-87.

Clinical efficacy of posterior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Fan Xinghua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Cengong County,Guizhou Province 557800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osterior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Methods:124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treated with posterior open reduction and screw fixation and bone graft fusion.Results:The recovery was good after the operation.They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and the ratio of 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and VAS score were improved better.Conclusion:The posterior approach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Posterior approach;Thoracolumbar fracture;Clinical efficacy

10.3969/j.issn.1007-614x.2017.17.16

猜你喜欢

腰段后缘后路
局部冷热敷序贯治疗在颈椎后路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TNF-α和PGP9.5在椎体后缘离断症软骨终板的表达及意义
小茴香热敷治疗腰段脊柱手术后腹胀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