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论》的方法论浅析

2017-07-12叶向东中共福州市委党校

消费导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格斯资本论人民出版社

叶向东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

《资本论》的方法论浅析

叶向东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

《资本论》的方法是马克思经济学思想中最有价值和持久的要素,学习和运用此方法才能彰显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才能使马克思的《资本论》被当作“当代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因而关于《资本论》方法论的研究应被当作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心任务,即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重新梳理的继续,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后黑格尔主义阐释的深化,是对马克思思想作整体性理解的关键。

资本论 方法 研究 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典范的科学的著作。它系统地、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内在的联系和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灭亡和向较高级经济过渡的规律。因此,弄清楚《资本论》中所运用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以下简介学习《资本论》方法论的初步体会。

一、《资本论》方法的基础:唯物史观

客观而言,西方经济学并非一无可取,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西方经济学中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理论观点和先进的分析技术,是我们应当认真学习、积极借鉴。然而,这和没有批判、没有鉴别的所谓包容并蓄是完全不同性质的,那种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的理论,必须在排斥之列。那么,针对于西方经济学理论展开鉴别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那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在《资本论》二版跋里,马克思讲到《资本论》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的问题指的就是唯物史观。

把唯物史观应用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上,具体表现在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①。这一科学研究一系列崭新的观点主要包括:其一,如果说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那么,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就不是一般的社会生产,而是历史各个阶段上特定的经济形态;其二,如果说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那么,政治经济学的范畴和规律其中很大一部分,同时都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暂时性;其三,如果说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那么,就应该把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人,看作是经济关系的人格化,看作是一定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的承担者,也就是说必须用历史的观点看待人的社会本质。

二、《资本论》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思格斯、列宁对于《资本论》的方法方面曾有大幅诠释②,然而,其核心思想是什么呢?是关于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什么呢?是阐述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把唯物辩证法作为方法来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应用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作为方法论,显示出如下的特征:在联系当中、在运动当中、特别是在对立统一当中把握对象。

三、《资本论》方法论叙事---从抽象到具体

(一)相关概念

1.科学抽象。科学抽象的两个步骤即具体到抽象和由抽象到具体。科学抽象的第一步是从具体到抽象。它是是科学抽象的初始阶段,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科学抽象的第二步是从抽象到具体,是科学抽象的完成阶段,也就是说抽取了经济关系的抽象规定后,还必须进一步由抽象到具体。那么,什么是抽象到具体呢?也即由最抽象的范畴逐步递进到“许多规定的综合”的越来越具体的范畴,这正是客观实际中从简单经济关系递进到复杂经济关系过程。科学抽象是有着普遍的方法论意义的。这和自然科学能够依托若干辅助手段或方法展开科学抽象是不一样的,《资本论》中的科学抽象只能借助于抽象力。科学抽象应该就每一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均能够恰到好处, 这是必须依托唯物史观与辩证法来予以指导的。可以说,《资本论》的科学抽象完全是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指导下的科学抽象。

2.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必须作为广义的理解来理解,而不能够作为狭义理解,这就是由具体到抽象和由抽象到具体的完整过程。从总体上看叙述方法,不是叙述由具体到抽象和由抽象到具体的全过程,而是叙述由抽象到具体这一研究过程的后一阶段,从《资本论》的整个叙述中我们看到的只是由抽象具体的逐步展开。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区别仅仅在形式上。二者在实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它们都包括由抽象到具体的内容,叙述实际上是研究的继续。二者在形式上的区别,是指思维形式上的区别,表现在研究方法的思维形式是由具体到抽象和由抽象到具体,叙述方法的思维形式是由抽象到具体。叙述方法固然要以研究方法为基础,然而,在叙述方法中,研究方法中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却隐而不显了。正是由于这种区别,“材料的生命一旦观念地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象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③

3.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论原则。《资本论》叙述或建立体系的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其方法原则是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也即逻辑与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历史《经济学说史》在内在规律、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在实践基础上达到的三者的辩证统一。

(二)《资本论》方法论叙事的规范性理论向度

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超越于英国古典经济学传统的思维方式根源,即为辩证法对实证主义的替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英国经济学家们虽然也懂得通过从抽象到具体的道路上来建构经济学体系,然而其擅长研究路径依然是由局部的经验事实推演出财富生产的具体结论。其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少了辩证思维与总体性视野,根本而言,英国经济学家们其实际只是局限在知性环节上,因而,其路径还是实证主义的那一套,这就使得英国经济学家们绝对不能够认识到资本这一抽象存在仍然是一个内含自我否定的结构,英国经济学家们只能够无批判性地认识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因而就有了资本主义永远不灭的神话,这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在英国经济学家那里所必然导致的结果。与此相反,马克思明确指出:“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④用抽象力来代替显微镜和化学试剂,即意味着用辩证法来代替实证主义,用理论思维来代替实证思维。正是由于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了这一决定性转换,马克思才完成了对资本内在矛盾的检视与透析,深刻把握到了在物和物的关系中所内含的人与人的关系,如此才能够避免了亚当·斯密徒子徒孙们在实证主义范式内根本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把“从具体到抽象”指证为错误方法,同时又把“从抽象到具体”凸显为正确方法的根本原因。马克思《资本论》方法论叙事中诠释的根本原理,就在于它确认了资本整体统治的批判性要素。而这一方法论告诉我们,马克思不是遵从“客观性告诫”和“事实性法则”来写作《资本论》的。马克思是在批判实证的知性思维意义上来指证从具体到抽象是错误方法的,那么就必须承认,这一方法也是《资本论》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由于和抽象相对应的是知性,就思维位阶而言,知性是不能够还原到底的真正“原点”,也就是说比知性更低的感性才是真正“原点”,马克思不可能越过感性阶段而直接处在知性抽象起点上,这样的抽象起点才真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如何正确把握马克思方法论叙事的实质呢?这就是不但要承认从具体到抽象的客观实在性,并且一定要看到“抽象”是以生成的那个“具体”的真实所指。就英国古典经济学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而言,具体是什么呢?就是剥离了内在联系与隐藏了内在矛盾的事物,因为剥离了内在联系,那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研究起点的具体就成为完全普遍的,如此,其抽象,就真正适用于一切历史时期的了。

马克思深刻分析了劳动范畴,指出:“在这里‘劳动’、‘劳动一般’、直截了当的劳动这个范畴的抽象,这个现代经济学的起点,才成为实际上真实的东西。所以,这个被现代经济学提到首位的、表现出一种古老而适用于一切社会形式的关系的最简单的抽象,只有作为最现代的社会的范畴,才在这种抽象中表现为实际上真实的东西。……劳动这个例子令人信服地表明,哪怕是最抽象的范畴,虽然正是由于它们的抽象而适用于一切时代,但是就这个抽象的规定性本身来说,同样是历史条件的产物,而且只有对于这些条件并在这些条件之内才具有充分的适用性。”⑤马克思依据劳动范畴一例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抽象在形式上是普遍的、适用于一切时代的,但在内容上却只能是现代的。所以说,形成马克思抽象的具体,则一定是“商品堆积”的资本主义世界,而不是一般性的生产。逐步分析可以知道,马克思为什么要把批判性元素应用到它的方法论叙事里面?也就是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⑥,并且就是从资本主义这一“当代”历史的审理来提炼经济学范畴的。

在《资本论》的方法论问题上,马克思比喻到,即“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己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⑦这一比喻的深刻原理即是,《资本论》的逻辑是一种“从后思索”的逻辑,即某些环节上是通过“倒叙”方法的叙述来展开其结构的,所以在过去学术研究中被定性为超历史的经济学范畴,恰恰都是一些“当代”资本主义的概念。“把经济范畴按它们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先后次序来排列是不行的,是错误的。它们的次序倒是由它们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相互关系决定的,这种关系同表现出来的它们的自然次序或者符合历史发展的次序恰好相反。问题不在于各种经济关系在不同社会形式的相继更替的序列中在历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更不在于它们在‘观念上’(蒲鲁东)(在关于历史运动的一个模糊的表象中)的顺序。而在于它们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的结构。”⑧

《资本论》的叙事写作绝对非纯粹思想实验的过程,它是依据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关系来编排经济范畴的,这证明了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研究资本主义成熟“腹稿”的叙述,其背后支撑性的东西,包括了在之前相关经济学手稿及其他著作中缔造的批判资本主义的视角和观点。就此而言,可知《资本论》研究起点的抽象概念,从一开始就指向了“当代”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也即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处,即把资本这个抽象统治置于被告席上了。所以,从商品一般、货币一般及劳动一般中,必然会顺理成章地开引出批判性的理论视角和规范性的理论观点。比如,在《资本论》第1卷第1章诠释商品的时候,马克思就直接指出了商品拜物教的秘密:“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⑨实证的经济学家们只能看到“劳动产品本身物的性质”及“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而马克思则必然会在其背后发现“劳动的社会性质”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这是马克思在其方法论的指引下所实现的创造性演进。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是辩证的和批判的哲学视野的开辟,这是一个重要的认识论步骤,从中可以看到更深刻的东西,并从此超越了英国经济学传统的政治哲学坐标系的建立。这一方法而言,马克思突破了实证主义的局限,对资本这个客观结构予以整体性审理,提升到辩证思维和批判哲学的高度。从这种方法论叙事来看,《资本论》中的规范性理论向度,其实是远远大于人们通常的理解的,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资本论》就是一个以规范性为外边界、以事实性为内边界,即规范性包括并统率事实性的文本。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全集(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39-240、3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全集(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2;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357.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全集(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3-24.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全集(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

⑥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⑦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

⑧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45.

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88-89.

猜你喜欢

格斯资本论人民出版社
纪念希格斯玻色子发现10周年
捕捉希格斯玻色子之手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抉择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