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课题研究,真的“大”有作为

2017-07-12赵振宇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3期
关键词:周长平行四边形课题

赵振宇

日照市外国语学校

小课题研究,真的“大”有作为

赵振宇

日照市外国语学校

接触小课题已经四年了,这四年来,一路摸索,一路跟随专家同行,我学到了很多,也对我的教学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几何时,数学的逻辑思想早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它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规定,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而小课题研究则打破了这种代代相传的常规模式,采用开放的课堂组织形式,由教师提出相应的课题,学生分组课下研究,课上交流汇报。整个研究过程老师完全放手交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对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个别帮助和指导。小课题研究注重的并不是它的结果,而是研究的过程,既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创造性,又是对学生主体的凸显,对人文精神的还原。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的教育是要挖掘他们的潜力,而不是像应试教育那样一层层地填埋。而小课题研究,恰是打破了常规教学的模式,还给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以下就结合我对小课题研究和再创造的理解,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小课题,大舞台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探究过程,直接把公式或者结论灌输给学生,于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除此之外,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由于学生没有经历知识的习得过程,也很容易造成遗忘。而小课题研究则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模式,不仅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说,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老师首先出示给大家布置的研究任务:“给你一个平行四边形,怎样可以求出它的面积?你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呢?如何证明你的猜测?”接着,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课下自行探索。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既可以请教老师,又可以查阅资料,总之,学生的学习变成了积极主动的过程。而老师则放手的交给了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探索和研究,然后再自己撰写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学生们的研究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是采用了数格法,先数整的,再数半格的,不满一格按半格来算。还有的采用公式法,由生活中的纸盒联想到,纸盒越扁,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越小,于是他们大胆地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不会和高有关系呢?”继而学生们通过剪拼的方式,沿着高剪,拼出了一个长方形,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得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还有一些小组分别采用了折叠法和拼折法。通过这样的小课题研究,放手让学生们进行动手操作,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受到课堂的限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是常规课堂难以做到的。

二、小课题,大课堂

小课题研究的教学内容既可以是计算课,又可以是图形课、概念课,既可以是课内教学,又可以是课外教学。内容涉及数学学科的每一个分类,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不仅如此,小课题研究的课堂是开放性的,学生们可以借助身边的有效资源,以生活经验为素材,进行有效的探索和研究。

比如有一堂小课题研究课: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这是个常规课程之外的内容。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把自主权放给了学生,让学生首先思考,像树叶这种不规则的物体,如何测量它的的周长。学生们在课下进行着小课题研究,想出了很多种方法。有的学生先把树叶画到纸上,然后用直尺一厘米一厘米的测量。当然,这种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有的学生想到了用卷尺进行测量,这样,测量的结果会更准确些。还有的同学想到了用一根绳子,绕树叶的周边围一圈,把绳子剪断,然后再测量绳子的长度。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将这几种方法一一作了汇报。然后让学生们对这几种方法进行评论。孩子们纷纷觉得第一种方法存在很大的误差,树叶的周长是曲线,用直尺进行测量,肯定不够准确。不过若是以毫米为单位,一点一点的测量,倒是更接近些。我又让他们当场测量了一下,发现确实精确了些,但是这样做很麻烦,而且不容易操作。对于第二种方法,孩子们倒是比较认同。但是我接着向他们发问:“在现实生活中,卷尺很难找到,要想利用现有的条件,测量出不规则的图形的周长,该选用哪种方法?”孩子们一致认为,应该选用第三种方法。接下来,我让学生们采用这种方法,测量任意不规则物体的周长,孩子们纷纷动手操作起来,操作的也越来越到位,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体会到度量的意义。

三、小课题,大发展

这四年来,我很庆幸接触了小课题研究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我也一直采用着这个模式进行教学。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孩子们探究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思维的拓展。看到孩子们这些可喜的变化,我感到很欣慰,也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小课题研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往往不一定是平时学习最好的,也就是说,小课题研究的评价机制,有别于原来的“分本论”。小课题研究调动起了孩子们的参与意识与探究热情,在这个大课堂里,无论孰对孰错,只要经过一番思考,都是成功者,都能受到表扬,学生们一下子消除了心理的戒备,纷纷开动脑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想,相对于传统教学,小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的确会麻烦一些,从课题的确定到小组任务的分派,从老师课下一遍遍的指导到课题汇报的整合,都需要耗费一定时间,最为关键的是,收到的效果无法用分数去衡量,无法立即体现。但是,尽管如此,我发现,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对孩子们今后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尝到了小课题的甜头,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继续去尝试采用这种方式来上课,让课堂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让自己和学生一起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周长平行四边形课题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圆的周长
我的微课题研究
周长与面积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吗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