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017-07-12董尚佳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3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创设情境

董尚佳

江西省丰城市董家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董尚佳

江西省丰城市董家中心小学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不止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的模式,改为学生自主探究的模式。

情境;兴趣;自主;合作;探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重要性,本文对怎样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提出几点对策。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新课程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要求。“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去,自然生发学习需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2)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全过程。创设情境要首尾呼应,贯彻始终。教师要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要着意把书中的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课尾,教师再让同学们回到这个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用探究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始终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例如:笔者在教《詹天佑》一文时,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先让学生观看中国高铁的图片,提问:“同学们有谁坐过高铁?感觉怎样?”教师再介绍中国高铁先进的技术。再出示图片,带学生观看一百多年前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教师提出问题:“京张铁路是谁主持修筑的?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修筑的?为什么清政府修筑京张铁路计划刚提出,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是怎样要挟清政府的?当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帝国主义是怎样嘲笑的?京张铁路的地形如何?为什么连国外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出示京张铁路地形图,修筑过程中遇到那些困难?詹天佑是如何克服的?为什么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热烈讨论,最终把问题一一解决,既掌握课本知识,又学到了自主探究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新课改的理念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应意识到学生不是老师的“自留地”,任老师来耕作。学生自己是种田人,可以辛勤耕耘,获取知识,铸就能力,自由成长。教师作为一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交流的参与者,咨询者,铸就能力的促进者,要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让自主探究学习进入课堂,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尽量回答,对他们积极学习的态度给予肯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引导合作探究,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未来的课堂教学要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为主。”小学生是人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将成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中,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待转化升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学生之间可以得到互相启迪,他们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要科学合理的分组,要注意学生间性格特点,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智力水平之间的差异,合理分工,使每个人都有任务,都能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探究者,贡献者,分享成功的喜悦。要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尊重别人的意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以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讲解质疑,并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这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笔者在教《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我利用结束语提出问题:“狐狸叼起肉,钻到树洞里去了。”我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钻回树洞的狐狸怎么想的?乌鸦又是怎样想的?”“对比我们以前学的《乌鸦喝水》中的那只乌鸦,他们有什么不同?”“今后,这只乌鸦还是否又上狐狸的当?我们人呢是否会犯同样的错误呢?”

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质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是由过去“填鸭式”改为“学生自主探究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鼓励学生质疑,开拓思维空间,培养他们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魏本亚.语文“学案”教学实验:特征、价值与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1(03)

[2]韩庆山.学案导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06)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创设情境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创设未来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