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17-07-12张欣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高职

张欣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张欣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重视诊断和矫正出现问题后的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比较消极和被动,没有充分的考虑预防体系和前瞻性的教育的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开拓了新的模式和途径。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引言

近些年我国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各大院校也因此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并成立了专门辅导心理健康问题的机构,利用不同的途径对高校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现今我国大部分高校建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还仍然保持在落后的简单诊断矫正阶段,这种教育体系比较消极,并且只重视已经发现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局限性比较大。所以应该把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职教育中,使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

1.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

1.1 网络时代发展的需求

根据相关研究的数据报告得出,截止到2014年6月底,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6.32亿的规模,互联网普及概率为46.9%,其中使用手机的网民有5.27亿,我国最大的网民群体就是学生。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处处离不开网络,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和交友方式,以及思维模式都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在新时期已经不能体现出其优越性,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发挥不出实际的功用,所以网络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网络构建发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信息平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平台、服务心理咨询的平台、分享交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感悟的平台等,它不受时空的限制,促进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流。

1.2 学校办学特色的需求

近些年高职院校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基本宗旨,积极的开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使学校毕业班的学生会经历半年或一年的校外顶岗实习的时间。高职院校一般是三年学制,不同的年纪,培养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有不同的要求:一年级学生因为刚到一个新的环境,需要适应学习、环境和人际交往等,所以应该针对这些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二年级学生完全适应了学校的环境,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应侧重考虑完善人格、设定人生目标、进一步培养自我意识等方面的问题;三年级顶岗实习的时期,刚走进企业的学生实习期间比较分散,再加上毕业阶段学生的升学、择业等重要的选择,因此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困难。所以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适应人才培养的模式,积极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使新理念健康教育的模式得到创新。

2.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而产生的,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基本雷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的模式仍然是“补救式”的模式,这种模式能使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使其心理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在一定时间内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大学生教育的不断改革,这种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和被动性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先对学生的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它只能针对少数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理。这种心理健康“补救式”教育的模式重视诊治的过程,忽略根本预防,不能对学生心理问题从根本上进行控制。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具体导向,注重实践性的培养的特殊性教育决定了其心理健康教育和普通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存在极大的差别,所以其教育模式也不能完全照搬,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复杂的心理健康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极有可能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按照普通院校的心理健康模式处理便不容易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及时的得到学校相关机构的帮助,给学生心理教育造成影响。

所以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存在着一定的消极意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因此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预防和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其积极心理特征得到有效的激发,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针对一些心理健康不良的问题可以自我进行调节,转变对其认知的错误观念,所以需要深入的研究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培养生产各阶段一线的应用高级技术的人才,而应用型的人才想要达到具体的要求,就应该以健康的心理心态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因此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能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具体的表现为:

3.1 转变陈旧观念,树立新的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解决学生已经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之外,还应该针对所有的学生培养其心理健康的自我疏导、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综合能力,所以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在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和自己方面下功夫,使学生在逐渐适应社会的基础上增强自身心理问题调整的能力,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学生人格得到全面的发展。

3.2 加强配套建设,保障体系完善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育团队,专门成立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培训机构,但是还有一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完善的设施配备,导致实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所以高职院校应该从实际出发,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对软硬件设施加强建设,使其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方面得到有力的保障,使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

3.3 创新教育方法,发展教育手段

高职院校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通过不断的实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总结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针对性的方法,对于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只能适当保留,不能完全照搬。

3.4 转变教育评价,优化教育效果

传统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认为学生不出现心理问题即表示该学生心理健康,这种评价标准比较消极,而且单一,创新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该以学生个体的不同为基本条件,综合考虑其平均水平,进行有效客观的评价,并选择出特殊的情况,有的放矢,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干预,积极预防和控制高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结语

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和其多元化的需求,高职院校逐渐担负起为各行业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重任,是我国高校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系统的需要全员参与的工程,跟普通的本科院校相比,存在很多如管理者缺乏足够的重视、有限的投入、基础设施薄弱等不足之处,针对这些现象,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综合考虑学生更有效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方法,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心理素质的实践培养等环节加大研究的力度,最终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回归到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本质。

[1]马慧.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J].教育探索,2012(03):48-53.

[2]孙革新.刘志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企业文化旬刊,2012(08):47-52.

[3]蓝滢.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串联”模式--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探索[J].亚太教育,2015(07):89-95.

[4]毛智力.基于区域校际互动模式创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6(02):36-41.

张欣(1985-),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教师,讲师,法学,心理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高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