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安全生产事故领域的舆情、预警云平台
2017-07-12刘晓彤
刘晓彤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信信息中心
如何构建安全生产事故领域的舆情、预警云平台
刘晓彤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信信息中心
在我国的安全生产领域,事故网络舆情评估与预警云平台十分必要且有价值,而建成一套独立的安全生产事故网络舆情评估与预警系统。该系统拟与安全生产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对接,服务器安放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控中心,实现舆情监测分析与评估预警的一体化。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及时掌握相关舆情动态,准确评估舆情现状,对舆情走势作出准确预判和及时预警,安抚事故发生后的公众情绪,为事故救援和调查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舆论环境。
安全生产;事故舆情;事故预警;云
一、大数据对安全生产领域十分有价值
通过实施安全生产事故网络舆情评估与预警云平台,拟建成包括基础云平台、大数据平台、信息采集、舆情检索、舆情分析、舆情加工、内容管理和发布、舆情网页和个性化门户以及综合管理、微博信息监测、视频舆情监测、网评员管理、舆情案例库和系统设置等14个子系统的事故舆情评估与预警云平台:
(一)基础云平台
建设安全生产事故网络舆情评估与预警云平台,包括对底层物理资源(包括计算、存储、网络)进行虚拟化,进而形成虚拟计算资源、虚拟存储资源和虚拟网络资源;基于这些虚拟资源,云操作系统将进行合理的资源调度与管理,从而实现资源的按需取用,弹性伸缩、从而使云操作系统实现应用集群、软件自动部署、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集群、资源调度、负载均衡、虚拟机动态迁移、虚拟机容错等功能,使安全生产事故网络舆情评估与预警平台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大数据平台
构建安全生产事故网络舆情评估与预警大数据引擎,支撑多源异构数据的采集、海量数据基础存储、处理和建模,形成各类数据应用服务的基础数据平台。大数据引擎建设基于分布式框架,实现不同结构、不同类型、不同来源数据的统一采集、存储、处理、可靠性、备份及安全保障,提供多种数据的关联虚拟,生成逻辑上的数据视图,以支撑数据建模需求;同时支持数据视图的内存持久化;提供标准统一的数据读写服务接口,支持海量、快速的数据读写。
(三)事故信息采集
建设互联网事故信息采集子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器、采集网站管理、采集模板管理、采集任务调度、采集日志管理、网页快照管理等功能。
(四)事故舆情检索
建设事故舆情检索子系统,分为智能检索、元搜索和信息监控三个部分,实现自然语言检索、关键词检索、日期检索、标题检索、二次检索、URL检索和组合条件检索在内的多种检索入口等类智能信息检索功能,并实现敏感信息监测、有害信息监控、热点信息监控等信息监控监管手段。
(五)事故舆情分析
建设事故舆情分析子系统,实现安全生产事故热点舆情自动分析、敏感舆情自动识别、舆情走势分析、传播路径分析、重大活动及突发性事件舆情处理、热点信息发现、舆情关联分析与任务追踪、专题分析、时间趋势分析、信息分布分析和热点主题演化分析等多种分析在内的分析手段,正确、及时掌握安全生产事故相关的网络热点信息。
(六)事故舆情加工
建设事故舆情加工子系统,实现舆情报告整编、异常事件预警及预案、统计分析等功能。舆情简报整编功能结合内容管理技术、知识管理技术及互联网相关技术,能够对一段时间范围内新出现的社会舆论热点或根据用户自定义,由系统生成舆情报告。
(七)内容管理和发布
建设内容管理和发布子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内容整合与审核、资源开放共享,实现与事故舆情展现平台以及其它应用系统的无缝对接。
(八)事故舆情网页和个性化门户
建设安全生产事故舆情网页,面向总局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事故舆情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实时地呈现事故舆情信息。其内容由通信信息中心网络舆情处工作人员通过系统的内容发布管理系统进行维护。舆情网页拟建设“舆情聚焦”、“舆情专题”、“舆情预警”、“舆情分类”、“网民热议”、“地区舆情”和“舆情报告下载”等栏目。
为了满足特定用户对界面栏目个性定制的需要,拟建设个性化门户,即个性化的系统自定义门户,支持用户随意添加、删除、拖动功能模块,实现个性化布局,可添加的功能模块列表根据角色组权限决定。
(九)事故舆情后台管理
建设事故舆情后台管理子系统,包含对系统参数进行配置和管理的功能模块,方便用户对信息采集的网站和频道进行配置,以及对采集的敏感词汇进行分类等操作。管理子系统拟实现以下功能:网络事故信息采集管理、网站内容发布管理、舆情报告管理、分类设置与训练、词库管理和系统权限管理等功能。
(十)事故微博舆情监测分析
建设事故微博舆情监测分析子系统,集微博事故信息预警、推送、搜索、分析、处置、统计、加工于一体,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实时地抓取、呈现微博上的安全生产事故舆情信息。子系统拟包括微博监测页、重点关注页、微博专题页、舆情处置页、微博预警页、微博统计页、微博收藏页、系统设置页等。
(十一)事故视频舆情监测
建设事故视频舆情监测子系统,集视频推送、搜索、加工、统计为一体。视频监测来源覆盖电视台、网络电视台、视频网站等,可实现全方位、精准化、实时地抓取、呈现视频舆情信息。子系统拟支持视频在线播放和下载、对视频来源进行筛选统计、将视频收藏或加入简报夹等功能。
(十二)网评员管理
建设网评员管理子系统,可配合网络评论员的实际工作,实现跨部门管理流程信息化。系统管理员登陆后可创建评论任务,派发给指定的网络评论员,并定期检查完成情况;网络评论员登陆后可接收任务并提交完成说明。
(十三)事故应急救援舆情案例库
建设完成事故应急救援舆情案例库(以下简称“事故舆情案例库”),对过往有代表性的安全生产事故舆情进行详实的案例储备。用户可通过系统将选定的安全生产事故舆情信息加入案例库,对舆情概要、发展脉络、相关属性和元素、官方回应、媒体反应统统记录到库;随着事故舆情案例储备的增加,用户可利用系统不断从相似的案例中提炼核心要素,归纳总结事故舆情趋势和发展规律。
二、建设成安全生产事故大数据的意义和价值
安全生产事故网络舆情评估与预警云平台的建设拟以云计算、大数据及互联网内容监管信息化为技术手段,以实现网络宣传管理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为目标,以满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安全生产事故的网络信息管理等业务层面信息化应用需求为重点,以互联网信息采集的广泛化、大数据信息监管应用分析的最大化为核心,实现跨网络、跨语言、跨时间的互联网信息整合与资源利用,形成资源调度、科学规范、实时监测、监管严密、热点预测、舆情智能分析加工、舆情本地及时处置和保障有力的舆情评估与预警云平台。
本平台的建设拟采用行业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智能信息处理平台技术,结合国际领先的模式识别技术和安全生产行业自身特点,建立智能化的安全生产事故信息舆情监测应用系统。系统具备“自我学习”、“自动发现”、“自动分发”、“处置跟踪”、“精准分析”的全过程控制。独有的智能分析可实现对各类事故信息内容的自动概括、聚类、关联和联想,从而达到了从“搜索”—“发现”—“挖掘”的层级提升,提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网络中事故信息的全维、全息、全域信息监测、聚合与分析服务和决策能力。
(一)安全生产事故网络舆情评估与预警系统部署在云平台上,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按需取用及弹性扩展,平台大数据引擎工具实现了对数据资源的海量存储和精准分析。
(二)通过部署分布式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涉及安全生产事故信息进行快速、全面、准确地采集。采集系统支持分布式集群协同工作,可以根据自身网络负载的情况和被采集的对象网站的访问速度,进行采集任务的灵活调度。采集覆盖范围尽可能全面,包括新闻门户网站、地方门户网站、论坛、博客、微博以及音视频资源等。同时也支持通过元搜索的方式从百度、谷歌、搜狗、360等公共搜索引擎,采集数据作为系统采集的有力补充。
(三)在建立舆情全文检索的基础上,实现与事故相关的热点和敏感舆情自动分析识别、舆情事件走势分析、传播路径分析;重大活动及突发性事件舆情处理、舆情关联分析与任务追踪、专题分析、时间趋势分析、信息分布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帮助用户及时、准确把握舆情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层面的支持。
(四)系统拟能够结合总局相关机构和人员日常的工作,提供有力、有效的工具支持。系统提供多种类型的舆情报告,支持预设报告模板,报告模版可根据需要灵活定制。在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系统发现的事故信息,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形成报告。针对舆情处置的一系列工作,提供工作流的支持。
(五)系统拟具备事故舆情案例库的功能,支持工作人员整理、录入舆情案例,并且定义舆情案例各维度参数,如关键的舆情节点等。系统采用图表的形式,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比对,找到规律,用于指导后续的舆情引导工作。
(六)系统基于SOA架构和Restful WebAPI设计,具备较高的扩展性,以便快速响应总局领导和工作人员,对系统提出的新要求。
(七)在舆情信息的展现方面,采用数据可视化的技术,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图表和信息图的方式,将数据的规律以比较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1]大数据环境下的舆情管理
[2]王曰芬.大数据环境下社会舆情及其演化分析研究.情报资料工作
[3]侯菲菲,张帆,梁玉琪.大数据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分析及应对策略.新闻研究导刊
[4]大数据环境下社会舆情分析与决策支持的研究视角和关键问题
[5]岑咏华,王曰芬.大数据环境下群体性事件舆情信息风险管理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6]夏一雪,兰月新.大数据条件下政府舆情监测的挑战与对策.电子政务
[7]徐文亭,肖强,张卓群.浅谈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舆情研判.决策与信息
[8]许润智.社会网络大数据下企业舆情建模和管理.贵图学苑
[9]梁循,杨小平,李志宇.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舆情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10]周健.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舆情治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