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杂技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研究

2017-07-12江苏省阜宁县杂技团224400

大众文艺 2017年8期
关键词:杂技人员生态

杨 宁 (江苏省阜宁县杂技团 224400)

关于杂技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研究

杨 宁 (江苏省阜宁县杂技团 224400)

杂技,在旧社会被人们当作“难登大雅之堂”的艺术,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概念的提出,使得人们对杂技这么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保护这块文化隗宝,使之发挥出新的能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研究和努力。

杂技文化;保护;产业发展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文化活动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杂技表扬已经被根据有现代气息的魔术、特技等艺术形式所替代,其生存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越来越严峻,这样就使得杂技从业者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本文将从当今我国杂技事业现状入手,分析其文化生态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最后为其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专业提供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

一、杂技文化生态面临的问题

1.杂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水间舞》、《汉秀》等大型杂技剧目,让很多国内观众感受到了杂技这门传统艺术的魅力与力量,然而我们进一步了解发现,虽然这些节目的表演人员都是国内的,但是导演与创意团队都是国外的,这说明我国目前在杂技人才培养方面还局限于一线表演人员,对于杂技表演相关的舞美、灯管、服装方面的人才培养还非常缺乏,这使得我国杂技文化生态缺乏中国自己的特点,不利杂技事业的本土化发展。

2.传统市场被打破

虽然我国杂技市场的发展状况是越来越好,但是伴随着西方杂技团的进入,使得杂技市场再次面临新的挑战。例如中国杂技剧团与太阳马戏团合作以来,其他的杂技剧团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很多剧团优秀人员都选择跳槽,进入更好的剧团发展,追寻自己的“太阳梦”。个人的追求我们无可厚非,但是剧团方面没有因此作出改变才是最大的问题。那些财力不足的杂技剧团,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到底应该是努力改革,实现共赢?还是墨守成规,慢慢走向消逝呢?这需要引起杂技届相关人士的思考。

二、保护杂技文化生态的措施

通过上述讨论,对于当前杂技文化生态面临的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那么接下来笔者就谈一下自己对保护杂技文化生态环境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1.关注杂技教育,重视人才培养

与其他任何艺术形式相同,杂技这门中国传统艺术,也需要经过严格的教育培训,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期间内,杂技与歌唱、表演等艺术教育事业比较,生存条件相对恶劣,但是其仍然以顽强的意志发展着,这说明杂技教育的必要之处。

在过去,杂技的教育主要是依靠家传、师徒传承等形式,这种教育方式比较注重血缘与地源关系,它对于杂技本身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一方面它能够使得一些杂技技艺得到保护与传承,但是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其向更广空间发展的道路。

因此为了保护杂技文化生态,应该不断改善教育模式,当今的杂技教育生态正在向着这一目标不断发展,主要是公立杂技学校与民办杂技学校两种形式。我们以著名的吴桥国际杂技艺术学院为例,笔者在调查中访问一些教师得知,虽然该学员为中专学校,但是其在办学理念与办学规模方面都有着明确的目标,杂技作为一种特殊技能培养,对于年龄的要求比较苛刻,所以培育时间方面该校时间也较短。

结合上述调查,笔者建议在保护杂技文化生态过程中,要重视教育培训的力量,首先要将杂技教育正规化,形成学年制,根据学生不同的体制特点设置不同的培训项目,使之训练效果更佳明显;其次,要将校外表演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的大学教育不同,杂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向舞台输送优秀的表扬人才,因此通过实践表演可以让学员近距离的感受杂技表扬的魅力,同时检验自己技术方面的不足,为之后的学习明确目标。

2.关注退役人员以及本土化人员的保护

与在校杂技学员相比,退役杂技人员的处境就比较尴尬,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他们的身体不能够在适应高强度的杂技表演要求,使得他们选择退役,但由于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造成他们不具备其他的生活技能,使得他们退役后的生活比较窘迫。笔者建议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保护退役人员以及本土杂技人员。

第一,可以将优秀的退役杂技人员或者当地杂技艺人聘为杂技学校教师。这些人员虽然在身体素质方面无法满足杂技运动的要求,但是他们具备丰富的杂技表演经验,他们可以向初入杂技行业的学生介绍有利自身发展的训练技巧,这要比理论方面的讲解更加有用。

第二,不同地区的文化宣传机构可以雇佣这些人员,作为杂技文化的宣传大使,退役人员可能无法完成高难度、高强度的表演,但是一些技巧性的杂技表演还是可以胜任的,通过对这些杂技节目进行改编,可以再一些旅游地区进行宣传表演,使的更多的人了解到杂技不是一门“街头艺术”,它包含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更进一步使一些儿童对杂技报以热情,为杂技文化生态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杂技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首先,形成杂技产业保护区,《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民族文化保护》中提出了“确定10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目标。杂技艺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传承了数千年,历经社会的沧桑巨变,积淀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为杂技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将杂技文化纳入杂技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工作。

其次,借助杂技文化发展文化名城。在21世纪,文化产业被视为“朝阳产业”,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区方面,都应该结合文化特点,将地方文化与杂技这门艺术进行融合,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建造具有特色的“杂技城”。

最后,借助网络力量,建造杂技产业沟通平台。古代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杂技文化艺术,这既是当时杂技艺人生活保障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民族文化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全球信息共享为杂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笔者认为,当代杂技从业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全国乃至全球的杂技工作者进行交流,分享杂技技巧以及商业运作经验,使得杂技产业的发展更符合我国经济市场需求。

综上,杂技作为一种民俗活动,始终在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当今杂技文化的发展,也需要根据新的时代特点,构建新的生态场域。把握时代特点,助力民族崛起,这才是重建杂技文化生态之本。

[1]齐志义.杂技人才培养呼唤现代教育新理念[J].杂技与魔术,2012(1)

[2]许军,许仁.中国当代杂技艺术的发展特点评究[J].戏剧之家,2015(13)

[3]许顺奎.谈杂技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创新意识[J].戏剧之家,2015(14)

杨宁(1973-)男,学历:大专,职称:四级演员,研究方向:杂技。

猜你喜欢

杂技人员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老鼠演杂技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生态
完形填空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