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闲情偶寄》“箱笼箧笥”中的设计美学思想
2017-07-12娄璐璐郑州轻工业学院450002
娄璐璐 (郑州轻工业学院 450002)
论《闲情偶寄》“箱笼箧笥”中的设计美学思想
娄璐璐 (郑州轻工业学院 450002)
《闲情偶寄》是李渔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的结晶,他追求功能形式兼具、朴素、雅致、创新的设计主张及审美理念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从设计美学角度就“箱笼箧笥”所体现出的设计美学思想展开分析,探索李渔的设计对人、器具设计的影响及意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李渔本人及其他独到器物设计主张。
闲情偶寄;箱体箧笥;美学思想
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艺术家、美学家,李渔,无论是在戏曲、小说、诗文、史学还是在园林、服饰等方面均有较高造诣。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毕生艺术生活与经验的总结《闲情偶寄》,篇章《器玩部》包括几案、椅杌、床帐、橱柜、箱笼箧笥、茶具、酒具等等,集中体现了李渔对器物世界追求的审美观念。在《器物部》“箱笼箧笥”中,李渔详细论述了对箱笼箧笥的改造,其美学思想、文化意识和设计观念对当今的艺术设计大有启迪。以下几个方面是关于箱笼箧笥中的设计美学思想的主要体现:
一、功能与形式相统一
现代设计美学中,功能与形式相统一。在设计实践过程中,首要是强调功能,其次是突出形式。功能总是要靠形式得以呈现和展露;而形式总是以不断提升优化的方式来体现和表露功能的内容。设计师追求的永久主题之一就是实现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功能与形式相统一是李渔箱笼箧笥设计的基本观点。李渔游东粤,见市面所陈列的箱笼箧笥皆是“镶铜裹锡”,枷锁置键之地于,必设铜枢,认为这样“生暇着碎”即不美观,又清浊雅俗不伦不类。四面包镶,锋棱被掩盖埋没,枷锁的设计虽说设法不同,但究竟多此一物。他去繁求简、注重实用、美观的设计美学观念集中汇聚于“七星箱”如何上锁的改造,他将其中心置一暗闩,箱盖上凿一小孔,用寸金小锁,锁在箱后。这样设置具备锁的基本功能又达到了“有如浑金碎玉,整体光彩漂亮”,不被一点物件所掩盖的表现效果。
李渔主张功能与形式相统一的设计美学观念具有前瞻性。李渔生于明末清初,在两个朝代的交替中,他历经了明朝的没落和清朝的崛起,但他的设计观念则有别于明清家具的设计特点,更具有超前性。优良材质是明式与清式家具的最为凸显的共同特征。在造型艺术及风格上,明式家具以简洁朴素、优雅大方为基准,清式以敦实浑厚、浮华奢丽为基准,因而显得敦厚有余,清隽不足,给人沉笨闷重之感,但较之李渔“箱笼箧笥”的设计,在主张实用(功能)同时,又强调结合表现形式(“七星箱”的暗锁改造),是去清代繁琐华丽的装饰,承明代去繁求简,朴素大方。他的这种设计观点,也正是现代设计所追求的方向之一。因此说李渔功能与形式相统一的设计思想具有前瞻性。
二、巧夺天工,别开生面
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朴”即是经过雕镂的木,“素”是没有漂染的丝。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有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道法自然”的思想是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的,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李渔追求实物自身最本质的美,善于利用材质自身的特点等的设计美学观念正是老子所倡 “朴素”观的体现。在箱笼箧笥改造中,为了解决抽屉开闭时出现不和缝,左进右出,右进左出的毛病,李渔想出的 “虽增而实未尝增” “似鼎上原有之物”的既实用又不影响美观、若有似无,虚实相生的两全其美的改进方法,可谓是巧夺天工,别出心裁。再如为避免出现“铜闩即从内出,必在后面生根,未有不透出本匣之背者,是铜皮一块与联络补缀之痕,俱不能泯矣。”,利用铜与匣上雕刻的菊花颜色相近的特点,将铜皮剪千叶菊花一朵,把暗闩透出的部分穿到菊花之中,胶合牢固……。最终达到铜皮与联络补缀的痕迹不会漏出的效果,用铜皮所剪菊花与匣上雕刻之菊花和为一体,协调一致,丝毫没有破坏匣子的整体美感。真可谓是“纯用天工,未施人巧”。
强调创新是中国传统设计重要美学特征,是现代设计追求的永恒主题。李渔在箱笼箧笥设计中的不仅体现其注重实用的设计思想美学,而且李渔并不反对在设计功能和形式上的创新探索,除此以外,他大力倡导设计精神上的别具一格和独出心裁。李渔在追求精神独立自由的同时,极力推崇技艺创新,使人工与天巧融为一体,凭自己的奇思妙想巧工妙艺来进行创新。
三、“道”与“器”的关系
“道”无形象,有规律和准则的意思。“器”指具体的事物。对道器关系的不同理解主要体现为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老子提出:“朴(道)散则为器。”认为先“道”后“器”。器中含道,道通过具体器表现出来。道器关系相当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两者对立又统一 。李渔创造并改造器物是为了让方便人们生活,从而体悟生活,爱上生活,并享受生活。让人们从器物感受到物质生活的美好上升到精神世界的愉悦,从而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达到一种“天人合一”臻美境界。
设计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李渔将缘器而求道、追求实用、颇具玩味的造物观念的融于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他对日常生活中器物从形式,功能等方面别出心裁的改造上。李渔追求雅致生活有别于世俗,他将人文关怀、人文精神注入在日常生活及其环境中,在追求在物质愉悦的同时,寻求精神愉悦,力图创造一种既朴素和谐自然,又宜于充满情趣优雅别致的生活方式。李渔的这种驰骋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生活方式,更多的见出精神的面貌,而非在于物质的占有和满足。
[1]李响,吴智慧.浅析李渔《闲情偶寄》中的家具设计理念[J].包装世界,2014(5).
[2]贺雪梅.论《闲情偶寄》中的家具美学及其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示[J].现代装饰(理论),2013(4).
[3]胡冬蕾.从李渔的《闲情偶寄》看其家具设计论[J].家具与环境,1999(4).
[4]张伟孝.试论李渔家具设计思想[J].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1(9).
[5]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出版社,2015(4).
[6]李苏南.家庭厨房用具的情感化设计[D].[硕士学位论文].无锡:江南大学,2007.
[7]张毅.当代日常生活用品的情感化设计[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09.
[8]黄冰.家庭设计中的环境因素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九江: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
[9]张巧连.家具情感化设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