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融合背景下的汉族民间舞蹈传承问题
——以安徽花鼓灯为例

2017-07-12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233000

大众文艺 2017年8期
关键词:花鼓民间舞蹈汉族

罗 希 (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233000)

文化融合背景下的汉族民间舞蹈传承问题
——以安徽花鼓灯为例

罗 希 (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233000)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6jyxm0653《高校艺术专业花鼓灯舞蹈特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安徽花鼓灯是集歌唱、舞蹈、奏乐为一体的一种汉族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其中花鼓灯铜锣是其最重要的表演内容,在歌唱、舞蹈、奏乐中唯有铜锣是能够独立表演的,因此铜锣是安徽花鼓灯的主要表演形式。其主要流传的地域为安徽的蚌埠,淮南,凤台,怀远等地区,安徽花鼓灯的发展历史直至今日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各国外来的文化,呈现出一种文化融合的趋势。文化融合是指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两者实际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如何能够在发展本土文化的的同时,既保留原汁原味又能发展式的融合新的外来文化是我国汉族民间艺术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文化融合背景下安徽花鼓灯传承现状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艺术文化欣赏需求增加,安徽花鼓灯在安徽地区得以较快的发展,甚至出现在大型的国际交流的舞台上。安徽花鼓灯作为一种汉族民间的舞蹈艺术,经过近代民间艺术家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汉族民间歌舞乐为一体的艺术奇葩,现在已经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以保护。中央音乐学院的李真贵老是对花鼓灯铜锣曲牌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并于1982年的时候出版了《安徽花鼓灯铜锣》,自此,安徽花鼓灯纳入了高等音乐教育,为安徽花鼓灯的发展和传承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97年安徽怀远县被安徽文化厅命名为“安徽民间艺术(花鼓灯)之乡”,2000年时,有被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花鼓灯)”之乡。时至今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安徽花鼓灯逐渐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徽花鼓灯该怎样变化和发展,我们又该如何更好的传承这一宝贵的艺术奇葩呢?

二、文化融合背景下如何发展安徽花鼓灯

(一)让安徽花鼓灯融入经济旅游发展产业

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让各国的经济和文化都互成一体,相互影响。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经济项目也开始出现文化融合的趋势。打造旅游特色一般是以当地的特色风土民情为特点,因此像安徽花鼓灯这样的汉族民间舞蹈也就成为了旅游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坚持保护与发展的观念并行,将传统的艺术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让传统的汉族民间舞蹈与安徽当地的旅游资源相互融合,实现两者发展的“共赢”,而花鼓灯这样的艺术形式也能够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挥在那。提高传统文化在旅游项目中的份量,同时大力发展具有典型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旅游文化或者民族文化,开辟出一条将安徽的风土民情与世界文化仅仅结合的康庄大道。传统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结合,是用多元化具有特色的安徽汉族文化来点缀旅游业的特色与风情,同时也能够艺术化的反应出我国汉族民族特色和传统的文化。重视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而是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文化来带动当地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开拓出具有安徽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让游客能够充分感受到安徽地区的文化氛围。

(二)让安徽花鼓灯融入文化艺术教育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视,在各部门的努力之下,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也收到一定的效果。在2003年时,我国还建立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其中心思想就是保护好即将濒临灭迹的民间文化,根据其特色合理利用,促进传承与发展。所以安徽花鼓灯也应当以这一理念为发展核心,不断加强在文化艺术教育上的传播,不断壮大花鼓灯继承人的队伍。

首先在表演的服装上可以进行创新,像很多少数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饰,但是汉族服饰的特色就相对较弱一些,无法形成突出的视觉印象。因此可以让汉族民间舞蹈的服饰更加丰富多样化,这样在教育的过程中既能丰富学生的真实体验,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的内容上也要不断的创新,汉族民间舞蹈传递的是汉族文化的传统,这就要求在传递的过程中要将花鼓灯中所蕴含的文化特色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让后来的人能够沿袭这个艺术传统。目前安徽的花鼓灯还都是依靠民间师傅的口传心授,并没有真正的走进高校的课堂,但是若要想让安徽花鼓灯取得更大更长远的发展,就势必要和现代教育联系在一起,通过高校的舞蹈教育来培养演员的审美能力和表演能力,让“学院派”和“民间派”结合起来,丰富汉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形式,提高汉族民间舞蹈的艺术水平。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要创新安徽花鼓灯的传承方式,通过正规的教育体系来整体提升安徽花鼓灯的艺术水平,也能够促进其形成一支具有独特韵味的,自成一体的舞蹈艺术形式。

(三)将安徽花鼓灯进行产业化发展

艺术和经济应当是相互促进的,经济建设应当能够拉动艺术文化的发展,安徽花鼓灯也应当如此。安徽花鼓灯虽然有上百年的传承历史,但是其主要的发展地区还多为乡村,经济相对落后,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再去谈如何发展民间艺术可谓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若想安徽花鼓灯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给予经济支持,将安徽花鼓灯这门艺术进行产业化的发展,让其能够在经济支持下实现自主创收并取得可持续发展。安徽花鼓灯作为一支典型的汉族民间舞蹈蕴含着宝贵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实现产业化发展能够和当地经济产生相互促进的效果。从《云南映像》和《印象.刘三姐》这样的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经验来看,安徽花鼓灯也具有汉族淮河两岸的舞蹈风姿,如“拧、倾”的动作和“三道湾”衣着服饰,铜锣伴奏等都具有独特的汉族文化风采。而产业的化的发展除了与当地的旅游产业相互结合以外,还可以举办安徽花鼓灯艺术节,或者与群众的娱乐、健身项目结合在一起,将舞蹈风姿融入到健身项目中,让传统的文化形式和当下流行的健身结合在一起,既起健身娱乐的效果,也传承了我国传统的汉族舞蹈文化。像蚌埠市现在每年都有举行“中国花鼓灯艺术节”,不仅吸引了大批中外的参观者,还调动了花鼓灯参赛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创建了当地的新商机。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这种“文化牵线,经济表演”的形式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安徽花鼓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安徽花鼓灯虽然也历经改变,但是文化基因依然没有改变,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只有将安徽花鼓灯融入到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到学校的教育中去,加入到文化产业中来,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安徽花鼓灯的传承和发展。

[1]朱红.建立民族舞蹈特色教学体系,传承与发展民族舞蹈文化——兼论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发展模式[J].艺术教育,2011(2)

[2]戎龚停.沿淮玩灯人—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花鼓灯演艺群体[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3.

[3]张婧.安徽蚌埠花鼓灯存在形态与传播方式[D].中央民族大学,2012.

[4]资华筠,王宁.舞蹈生态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罗希,1989年3月出生,汉族,蚌埠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舞蹈教师。

猜你喜欢

花鼓民间舞蹈汉族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姚锦新与《花鼓及其他中国歌曲》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王企仁:创新不断的花鼓传承人
蒙古族与汉族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对比调查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