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2017-07-12郝玉瑛李青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0期
关键词: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郝玉瑛,李青

河北美术学院

当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郝玉瑛,李青

河北美术学院

在高等教育日渐大众化的社会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扮演着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学习管理中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等重要角色。因此,想要高效的实现教育目标并同时提高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计划的前提条件就是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发展

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领航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在现如今的新形势下,不断努力加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将在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作水平以及促进辅导员职业的良好发展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现状

(一)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根据2004年中央16号文件及同年教育部24号令等颁布的内容指出,要求全国各高校开始积极落实、不断根据自身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结合,探究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方法与新举措,各高校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了本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的意见或建议,从政策上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起了较为牢固的保障作用。促进了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进步和不断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也在不断的完善,越来越重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在高校中,辅导员担任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加上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的整体团队素质迫在眉睫。

据统计,2014年高校专职辅导员12.7万多,2015年高校专职辅导员为14.5万人,到2016年高校辅导员已经突破17万人。专职辅导员的人数和规模都在不断提高,为学生离校工作提供了充足的人员保障。

2、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对辅导员团队的不断重视,也下大力度做了投资,将辅导员团队不断规范化,各省市陆续建立了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目前,提升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迫在眉睫。在进一步的发展中,使辅导员的队伍不断壮大,渐渐走向专业化,职业化道路。从而使辅导员自身也有归属感。

3、高校辅导员的社会认可不断增强

一开始,对于辅导员的认识就停留在“打杂的”,未得到重视和认可。随着社会的发现,和国家对辅导员工作的不断重视和认可,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中的影响和作用,辅导员团队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激发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国家政策性文件陆续颁布及实施,促进了辅导员的社会认可[1]。

4、高校辅导员鼓励机制不断涌现

鼓励与激励永远都是刺激优秀涌现的重要机制。2005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将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整体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与本校专业教师的收入相当......要创造环境鼓励并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开展相关科学研究。”这一政策出台后,提升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优秀人员不断涌现,辅导员工作得到了认可和重视。也同事确保了辅导员自身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存在的重要问题

目前,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中国家虽然不断的重视,也慢慢的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还是在初步发展当中,稳定性还不够,流动性大,由此可见,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现状还需不断的摸索和进步,规范化和稳定性是未来进一步发现的趋势。

1、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模糊

在实际日常的工作中,因所处的环境复杂,辅导员对自身角色的实现和功能都受到了影响。辅导员的角色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管理着学生的生活、学习、情感以及就业等相关内容,既要服务学校,又要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期盼,这些使辅导员在角色发挥中起到了阻碍作用,造成了辅导员现实角色和理想角色的差异。

2、高校辅导员职责不明确

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情感、就业、安全等问题的引导者和管理者,高校辅导员的职责繁多,大学生每一件事情都与辅导员有关,辅导员就像一个救火队员,哪里需要去哪里。没有统一的职业和责任划分,看似很忙,又不被重视[2]。

3、高校辅导员收入无保障。

辅导员收入太低,工作繁杂,不被重视也是流动性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多数辅导员对自己目前的薪资待遇表现出来强烈的不满,只有基本的工资,没有任何课时津贴等,表现出极度不满。辅导员的工作情绪很容易给高校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4、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整体有待规范和提高

因为前期对辅导员不够重视,导致辅导员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整体较低,然而随着国家对高校大学生的不断重视,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建设的枢纽也被提上日程。

5、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不够

每一个职业都需要得到认可和肯定,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职业的肯定和认同影响着辅导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忠诚度、工作效能感、成就感、自尊感、满足感等。

6、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不强

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当中起到了思想建设和心理疏导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职业素养作为一个榜样示范的存在屹立在那里。自身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价值等方面的认知,并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操守,这是辅导员的职业灵魂所在。

三、建议

(1)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培训机制,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机制。

(2)各高校应当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薪资待遇,精神待遇。

(3)辅导员应当提高自身的自我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

(4)各高校应当帮助辅导员树立清晰的责任分工,帮助辅导员减负。

[1]高向东.建立和完善高校辅导员工作机制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12):123-126.

[2]杜庆华,顾蓓熙.论高校辅导员职责定位与队伍建设[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1,(01):85-87+95.

郝玉瑛(1989-),女,汉,河北省石家庄人,河北美术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李青(1989-),女,汉,河北省石家庄人,河北美术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大雁的飞行队伍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加速职业化
试述高校篮球教练员的职业化艺术
还剩多少人?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