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培训:搭建一座“请进来”“走出去”的桥
2017-07-12雷怡安
文:本刊记者 雷怡安
国际培训:搭建一座“请进来”“走出去”的桥
文:本刊记者 雷怡安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在《渔家傲》诗词中,欧阳修笔下的夏天万物绽放光芒、大地绿意盎然,一片欣欣然。
这般光景并非只流连于诗人的笔下,更盛开在了2017年的初夏。
5月14-15日,中国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大计。会议成果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
恰逢盛会,由国家商务部主办,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和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的“2017年‘一带一路’国家铁路建设管理官员研修班”在成都开班,来自阿富汗、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捷克、格鲁吉亚、约旦、蒙古国、莫桑比克、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和越南等11个国家45名官员参加研修。借力“一带一路”国际论坛的东风,此次研修班成为了历年来参加人数最多,国别最多的一次,包含了亚非欧多国的高级别铁路官员。
研修班官员及老师们在北京故宫合影留念。 (图片由中铁二院提供
孟加拉国官员与项目组合照。
学员篇:“来中国学习,意义重大”
5月23日上午9时,记者准点来到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际教育培训中心,教室里坐满了来自不同国家的铁路高级别官员,今天这堂课为中国铁路运营管理体系。不少官员的年龄看起来比授课老师还要大,但他们都在笔记本或在电脑上仔细地记录着。对于他们来说这次到中国学习的机会太难得。
阿里·穆哈默德是来自巴基斯坦的铁路高级官员,在巴时他主要负责规划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我来中国想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此次来研修班意义重大。”虽然阿里·穆哈默德已不是第一次来中国参加研修,但每一次上课他都会将表调快10分钟。他说:“中国人时间观念太强了,一分钟都不能迟到。”
中巴友谊历久弥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两国在道路联通上的合作更近了一步。2015年4月20日,在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期间,时任国家铁路局局长的陆东福与巴基斯坦铁道部国务秘书、铁路委员会主席帕尔文·阿格哈共同签署了《中国国家铁路局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铁道部关于开展1号铁路干线(ML1)升级和哈维连陆港建设联合可行性研究的框架协议》。ML1线正是中国中铁二院在巴基斯坦参加的重要铁路项目。
“我们国家的铁路建设和中国比起来,至少晚了50年。”阿里·穆哈默德在和记者的交流中一直由衷地感叹着。翻看巴基斯坦的铁路修建史,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巴基斯坦铁路始建于1861年,1947年独立前全国铁路网已初具规模。但建国后由于体制、资金和管理等原因,铁路建设长期停滞不前。
因此,巴方人员对来中国学习铁路知识心情是非常迫切的。阿里·穆哈默德对所有的课程都印象深刻,不用多加回忆,他就能将课程清晰地叙述出来。第一堂课是铁路桥涵设计与施工,第二堂是铁路客站及综合体设计案例。在中国,他看到大型客站都实现了地铁、高铁、巴士、出租车以及商场一体化的建设。他诚恳地说,回到巴基斯坦后,一定会要求团队采用最先进的中国铁路客站一体化建筑设计。
1862年开始修建的孟加拉国铁路,采用当时英国的铁路技术,时速迄今也只有105公里。因此,来自孟加拉国首都塔卡的官员穆哈默德·摩西丁·阿瑞夫对此次研修班的高铁铁路站场、桥涵工程、机车车辆、通信系统等课程都非常感兴趣,他说他来中国亲眼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也学到了充足的经验和知识,他最迫切的想法就是将这些最先进的技术带回国内。
本期研修班的课程安排丰富实用,除举办10余场专题技术讲座外,还组织官员到成都地铁和成灌铁路进行了现场教学并乘坐运行速度300km/h的郑西高铁和京沪高铁,全方位感受中国的高铁成就。此外,为了让官员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各个城市的铁路发展情况,体验中国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研修班特意前往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和首都北京。参观考察了西安的钟鼓楼、大雁塔及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北京的天安门、故宫、颐和园及长城等名胜古迹。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研修班还邀请了四川音乐学院的教授介绍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现场唱起民歌,弹起古琴,手把手教授演奏技巧。穆哈默德·摩西丁·阿瑞夫对中国的古琴非常感兴趣,能学到中国的音乐文化让他甚为欢喜。
研修班在成灌铁路现场教学。
官员学习古琴。
老师篇:“为了更好地分享和服务”
正装上课,是培训中心对上课老师的要求。早上8点50分一身西装的陈永已到课堂,今天,他要上的是中国铁路运营管理体系这门课程。其实对他来说这样的培训或者研修课程已上过不少,但每一次他都依旧抱着极其认真的态度面对,这一次在5月举办的研修班,他更是格外重视。
早上9点,陈永准时开始了教学,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第一环节,陈永将自己参加委内瑞拉、埃塞俄比亚、老挝等国家铁路项目的情况,以及近几年负责的援外培训项目进行了介绍。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中国整个铁路系统的组成,中国铁路运营管理体系的主要参与单位进行的,重点介绍了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各个地方铁路局的定位和职能划分,以及他们在中国铁路运营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这些对于许多铁路系统并不发达或正在建立初期的国家来讲甚为重要。
“我们不是一味地传授,而是更重视分享各国铁路建设情况以及互相探讨。”陈永介绍道。在讲课过程中,陈永经常邀请不同国家的官员分享他们各自国家的铁路运营管理体系,然后请大家讨论不同模式的优缺点。
作为2012年9月第一批来到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陈永算得上这里的元老了。在这之前他一直在做海外项目。由于海外经验丰富、英语流畅、性格开朗,陈永被调到了国际教育培训中心,如今,陈永已成为了中铁二院国际教育培训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及市场开发部部长。
这一次的研修班原计划是25个人,但报名的时候已经超过了50个人,原因正是因为乘上了“一带一路”的东风。授课前很长一段时间,陈永重点了解各国的特点,制定课程,搜集这些国家铁路、人文以及宗教方面的信息。陈永说:“万一你说的是高铁,但有些国家连时速50km的铁路都还没有,这方面就会不契合,所以我们会针对培训班的主题和国家的情况准备授课内容。有条件的情况下,还会提前给参培的官员发邮件,了解他们的想法。”
在培训中心,女性工作人员的数量几乎占到了整个团队的70%,女性天生的亲和力和耐心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一头黑直发的刘丹,第一眼让人感觉秀气文静,她不但是这次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她同时也兼任了翻译员。整整21天的时间,刘丹除了休息时间,几乎都是和国外官员们相处在一起。她说研修班是一个国际交流和互学互鉴的平台,项目管理团队和授课老师也从这些官员身上学到了不少。
正是因为这样近距离的接触,让刘丹对远道而来学习的外国官员们心生敬佩。学习期间,一次需要坐5个小时的火车,刘丹发现一位来自莫桑比克的官员一直在记录着什么。通过聊天,她惊讶地了解到原来这位官员将每一站到站的时间,站点的名字,每个区间的运行速度,提速过程一一仔细地记录在本子上,一个站都没有漏掉。他告诉刘丹,这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体验中国高铁速度,把这里的所有经验都带回非洲去。
火锅派对。
由于这次官员们来自11个国家,很多人的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都不尽相同,如何协调好这些问题也关乎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因为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刘丹和同事们为远道而来的官员们准备了不同的餐食,对要做礼拜的官员,每个星期五都会送他们去做礼拜。“他们有任何事情和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找到我,我都会积极帮助他们协调处理。”这21天的时间,刘丹笑称成为了他们的“贴身保姆”。项目团队细心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所有来华学习官员的赞誉,阿里·穆哈默德在结业典礼上代表全体学员发言时,饱含深情地向所有老师表示感谢,他说中国的老师,二院的老师是他见过素质最高的,服务最周到的,他们很感动,他们将把这些感受带回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