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还年轻,急着不惑干什么?

2017-07-12河东西

中国青年 2017年12期
关键词:咪蒙年轻人青春

文-河东西

你还年轻,急着不惑干什么?

文-河东西

在借由网络重新赋权赋能的时代,

任何希望通过资历、

阶层守住自己地位的人,

都会被那些迷茫的年轻人

冲得七零八落。

读完《不管怎样,这就是20岁的我们》,脑海里蹦出一句话——青春的斑驳树荫下,重复着光阴的故事。

暨南大学几个孤独而有趣的年轻人凑到一起,搞了一个公众号“What You Need”,这本书是他们公众号文章的合集,是大学生写给大学生的文章。

文章的选题和内容对青年人的心理把握很透,都是关于20岁上下年轻人的迷茫和焦虑。为什么写得透呢?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啊!

进入大学校园,才知道这里不都是玫瑰色的梦,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校园故事永远只发生在小说和电影中,而现实的校园更多是空虚和无聊。

在紧张的高三之后,大部分年轻人搞不清楚自己究竟需要去往什么方向。因为高中老师和家长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们考虑的只是考上大学这个目标。

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应该怎样度过四年乃至更长的光阴?

独立还是依附,这一代年轻人与父母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

逐渐认识生活的本来面目,该如何面对现实压力?

好像可以肆意挥霍的青春,却又无处不受限制。青春的舞台一直在变化,对未来的憧憬与迷茫从来没改变,从那些故事里我读到了“潘晓”。

提到“潘晓”有点暴露年龄的感觉了。上世纪80年代,一位署名“潘晓”的读者给《中国青年》杂志写了一封信,题为“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

“潘晓来信”的第一句话——

“今年23岁,应该说才刚刚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对我已不复存在,我似乎已走到了它的尽头。”

“潘晓”提出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那就是在80年代那样理想与现实激烈碰撞的年代,青年人深感茫然失措,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这封来信在当年引发了一场持续了半年多时间的全国范围的“潘晓讨论——人为什么要活着”。一共有6万多人来信参与讨论。

这也算当年的一个现象级事件吧。要知道当时发行量超过两百万册的《中国青年》杂志就像是现在的“What You Need”公众号,绝对是青年人的精神家园。

没有了迷茫,那还是年轻人吗?

迷茫——可能是青年阶段永恒的主题吧!

无论中外、无关时代,就像电影《猜火车》里的年轻人,彻底叛逆之后是空虚迷茫,选择还是不选择?

迷茫不是问题,这就是青春本身!就像有本书的名字“谁的青春不迷茫”。因为未来有无限可能,才会彷徨迷茫。

在生活中,我们这些30岁、40岁的人,总喜欢摆出一副过来人的姿态,去循循善诱地教导20岁的年轻人,其实我们忘了自己那时也听不进别人的话,因为那就是20岁的我们。

自以为不惑,是处在一定地位和阶层的人看到青涩的年轻人,总会不由自主地生发出的想法。

其实,哪里是不惑哦?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不惑,不过就是更加市侩庸俗的代名词,丧失对未来期待和梦想的替代语。

仿佛通晓人情练达,实际上不过是对现实的妥协。犬儒式的人生哪里能称得上不惑呢?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认为自己是条狼,能够长啸山林、奔驰草原,但是长大后进入社会,却发现自己活得像条狗。

当我们倔强地梗着脖子不愿屈服,却发现为了生存不得不低头的时候,我们究竟是条狗还是条狼呢?

在穷尽自己所有能量做出所有尝试之前,最好不要那么早就去做最坏的打算,或许你真的是条狼呢?

真正的不惑,来自对社会趋势地冷静观察,来自对未知永不停息地探索,来自过上更有价值人生的冲动,而这些其实是属于年轻人的特质。

在借由网络重新赋权赋能的时代,任何希望通过资历、阶层守住自己地位的人,都会被那些迷茫的年轻人冲得七零八落。

因为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所以未来才有无限可能性!

作为一个老80后,我敬畏甚至有些羡慕年轻人的“迷茫”,并希望自己的青春激情不要那么快消退,自己的迷茫不要过早消失进入“不惑”。

见过很多早熟的年轻人,摆出一副老气横秋、洞悉世事的姿态。无论选择职业、选择爱人还是选择生活,都那么精确到失去想象力。

年轻人丢掉了锐气,没有了迷茫,那还是年轻人吗?

前几天咪蒙发了一篇文章《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很多人都质问,咪蒙能保证给实习生一个稳定的未来吗?

实际上,在现在这个时代,哪有什么所谓的稳定未来,如果遇到自己喜欢并擅长而且错过就不再来的机会,那就用尽全力去做就好啦,天知道下次遇到这样的机会是什么时候。

我想问问那些写文章质疑咪蒙的人,她的公号估值过亿了,你知道吗?在一个估值过亿的公司里工作还能说没有未来吗?

再说,就是休学而已,与其在大学里浑浑噩噩地混着,还不如停下来看一看外面的风景。要知道,互联网时代已经改写并将彻底改写这个时代。而国内绝大多数大学里教的内容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了。

为什么要着急关上实习生看未来的窗口呢?

警惕一边焦虑迷茫,一边假装在路上

不过,过于功利而又迷茫的状态需要警惕。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得到,却又不愿意下功夫去理性地分析判断,不能坚定不移地努力去做。

我是一个爱码字的人,所以看到身边很多喜欢码字的年轻人,他们的状态实际上就是功利而又迷茫。

看到简书作者彭小六靠读书写作就从三线小城跻身一线城市,实现了财富自由,成为当红的“知识网红”;看到“剽悍一只猫”,凭借自己的努力,一年时间做成百万大号,享受着内容创业的红利……于是,就幻想着自己也能通过阅读写作,通过内容创业,实现人生的三级跳,到达理想的状态。

但是真正沉下心来写文章的时候却难以坚持,写了几篇,没有什么效果,就放弃了。

还有人通过参加一个又一个的写作阅读训练营,希望短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

内容创业的风口激发了多少青春梦想,就收割了多少青春激情。但真正成功的人总还是少数,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地去努力,而是一边焦虑迷茫一边假装在路上。

前段时间读了很多关于低品质勤奋问题的文章。低品质勤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迷茫,所以希望通过勤奋来缓解焦虑,但是又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等不及要取得成果。

总想看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总希望通过学习借鉴某个人的成功之路,让自己快速到达成功的顶点。

成功永远是在不断的试错、碰撞、跌倒以及疼痛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

而你需要做的就是,不要害怕迷茫,要习惯那种不确定性的状态,从中找到自己真正能够发挥能力的方向。

最近在读王路的一本书《沉住气,吃硬饭》,我想把这六个字,送给那些迷茫而又有冲劲的年轻人。

当然,也送给我自己。

责任编辑:张斯絮

猜你喜欢

咪蒙年轻人青春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自媒体该从“咪蒙”身上反思什么
“咪蒙”之死:毁三观,终毁了自己。再也不见,毒鸡汤
年轻人如何理财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年轻人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自媒体,咪蒙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