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南》背景下的幼儿园课堂文化建设之我见

2017-07-11张青

关键词:活动室指南教学活动

张青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课堂”的注解为“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在幼儿园,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通常被称为“活动室”,在这里,除了组织教学活动以外,还开展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那么幼儿园有课堂文化吗?那么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不断学习,如何建设幼儿园课堂文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认识和实践。

一、设计动态活动室,营造活动室文化

活动室空间和活动材料是课程活动的环境或背景,是实施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条件和媒介。活动室布置是构成课堂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幼儿园,活动室往往是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的场所,也是组织游戏活动的地方,因此,要规划、设计并利用好这些空间是每个教师发挥才能的最直接、也是最直观的一种表现。一些巧妙的设计会使幼儿沉醉其中,也使一天的活动在有序和愉悦中展开;但是,也有一些贪图省事省心的安排,使师生在无趣和疲倦中度过一天。这之间的区别可能就是相同的墙面、玩具柜、桌椅因不同的设计编排而引起的。作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就应该注重创设动态的活动室空间,来保证幼儿开展多种活动。

首先,可以在活动室各个角落设立游戏区,相对固定一些活动空间;其次,可以对活动室的设备加以改造,如提高午睡室的利用率,把部分床改成活动床,腾出空间组织游戏,还可以在玩具柜下安装轮子,便于移动和灵活组合;再次,充分利用走廊、过道,设计可折叠的桌面,供幼儿吃饭或看书,等等。

因此,在营造幼儿园活动室文化时要注意活动化、生活化和审美化,要体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二、建立“亲子性”师幼关系,凸显班级文化

幼儿教育的特点尤其是它的教育对象——幼儿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与教师的关系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决定着教师要满足幼儿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等等;同时也体现了幼儿园不仅仅通过课堂教学而更多地通过游戏的形式来促进幼儿发展的特点。因此,当幼儿们以班级为单位组成一个集体时,教师在幼教机构中应当成为父母的替代者,与幼儿建立一种高质量的依恋关系。中国有句古话:“亲师信道。”儿童只有对教师有一种亲近感,才会乐于接受教导;只有建立对教师的依恋情感,才能把教师的教育和要求看成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而乐于接受。因此,在班级里应建立“亲子性” 的师幼关系,彼此之间建立起亲如父母的感情才会有“对话”。

营造师幼关系的“亲子”性的关键是教师的观念和态度。一个有爱心的教师、一个从内心深处关爱孩子的教师,幼儿肯定是第一个就能感知到的。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出发,用爱和关怀来营造师幼平等对话的氛围,激发幼儿关注周围环境,大胆质疑,当幼儿有足够的安全感、信任感与教师对话时,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就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如果说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的话,那么和谐的生生关系的建立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心。幼儿园的学习就是在活动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在此笔者认为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同伴关系

许多心理学家都曾指出,儿童间的交往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有利因素。同伴关系对于健康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是绝对必需的。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2. 情感关系

幼儿在园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获得同伴的认可和接纳,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例如日常活动中对于“谁没来幼儿园”“谁不舒服、生病了”“谁难过、谁孤独”等有没有人过问和关心呢?许多研究表现:被同伴拒绝或不受欢迎的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受欢迎儿童。因此班级应该成为一个精神共同体,为此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个幼儿的精神发展,使儿童在精神上成为一个相互承认、相互关爱的统一体,使每一个儿童精神的健康发展都得到关注和保证。

3.工作(或生活)关系

幼儿在班级中的另一类重要关系是工作(或生活)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不是自发形成的,而多少带有一些教师引导的因素在内。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但事务又恰恰关联到每个人的生活,关系到幼儿的切身利益和班级的良性发展。班级是一个群体,当一个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时,教学与管理就成功一半了。

三、优化教学行为,渗透教学文化

教学是课堂的本质职能,教学文化是课堂文化的核心构成。《现代汉语词典》中“教学”的解释是“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那么,在幼儿园怎样理解“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呢?传授知识、技能有违《指南》精神吗?幼儿教师也产生一些疑惑,比如,认为现在进行改革了,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所以现在老师是不能教的,而要让幼儿自己学习。所以不管什么活动,都是设计成探索型的、操作型的,其实,这是偏激的、错误的。在幼儿阶段“知识”可以广泛地定义为:想法、概念、图式、解释、事实、信息、故事、习俗、神话、歌曲及其他的知识内容,而“技巧”则指小规模、具体而比较短暂的行为单位,可以很容易地从外在的行为中观察到或推测出来,例如:剪纸、画画、逐一数物品、做加法减法、交朋友、解决问题等。这些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教师选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游戏方式让幼儿逐步掌握、内化。幼儿教师不仅要與文本对话,还要与幼儿对话、与家长对话、与同行对话。

建立尊重儿童自由和保障儿童权利的课堂文化,它意味着把每个儿童作为自由、自主和拥有同等尊严的个人进行尊重和保护。不管自然禀赋有多大差异,不管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有何不同,他们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课堂文化建设中需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决不能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3】丽莲·凯兹.与幼儿教师对话

猜你喜欢

活动室指南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地板滑雪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心灵鸡汤活动室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党员活动室”因何灰尘厚厚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