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海应用型人才的岗位适任能力培养

2017-07-11吴剑锋艾万政

水运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航海双师型应用型

吴剑锋 艾万政

【摘 要】 为培养航海类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了解航海人才培养现状和岗位适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而研究我国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提出人才培养新方案:以适岗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三维互动的“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公约和新技术发展相适应,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与航海工作环境相适应,打造职业素质拓展体系;与航海人才培养相呼应,建设优质的保障条件;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航海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应重视素质教育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保障体系构建都要以素质教育和动手能力培养为核心而开展。

【关键词】 航海;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双师型

0 引 言

航海技术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门类,具有岗位针对性、国际通用性、法律规定性和国防军事性等特点。该专业不但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学习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多种证书,如海船船员培训(基本安全培训及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训等)合格证书、值班水手证书、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通用操作员证书、甲类三副适任证书等,从而培养具备吃苦耐劳精神、安全环保意识、现代航海技能和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级航海人才。

2012年,教育部、交通運输部联合下发了《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提出:推进航海类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完善航海类专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航海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强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注重航海类专门人才的海员素质养成教育,全面提高航海教育质量,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航海类专门人才。

由此看来,依照职业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航海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航海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更是航海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1 航海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共有13所航海教育类本科院校,是我国航海教育的核心。近几年,我国航海教育发展迅速,但仍缺少大师的高素质航海人才。目前,我国航海技术专业教学普遍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理论与工作实践脱轨、英语应用能力普遍较差,成为我国航海技术人才国际化的瓶颈之一。[1] 从航海技术教学方面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部分院校航海技术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在现代考证制度下,应试教育倾向明显,部分院校特别是培训机构以考证通过率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导致目前的高级船员培训处于“理论考试背题库、评估考试走形式”的现状,忽视了对学生航海综合素质和英语技能的培养。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航海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存在重复现象;有的课程之间关联性差、课程指向目标不统一、对形势的整体适应性差;专业课程与船员实际工作岗位关联度低。

(3)教学计划制定不合理 教学计划的不合理重点表现在课程衔接得不科学。

(4)教学方法基于认知表面化 现代航海技术教学模式很多,但这些模式的本质还只是“徒弟模仿师傅”;教师依然以语言、文字为教学符号,以学生记忆和理解为学习方法。

(5)缺乏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 目前我国航海类高校对于航海专业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不利于造就国际航运人才,也不利于海上航行安全。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正组织相关专家针对航海教育培训、发证等工作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国内很多航海本科院校也正在着手调整航海专业的教学计划,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提出行之有效的高素质航海人才培养模式。国外对于航海人才的培养,大部分采用校企联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培养下,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强,且语言沟通方面也不成问题,但理论功底稍有欠缺。

2 航海人才培养对策

2.1 以适岗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三维互动的“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毕业生顶岗实习的要求,构建“理论+实践+素质”三维互动的“3+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学年以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实验、海员基本技能训练为主,最后1学年开展综合训练,海员职业素质教育渗透4年本科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理论、实践应用和素质拓展的相互渗透、联动提升。

2.2 与《海员培训、发证、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和航海新技术发展相适应,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应体现应用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相融合的“三结合、两融合”;实践课程体系应体现“基础认识-综合实践-应用提高”3个层次。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的初步设计思路见图1和图2。

2.3 与航海工作环境相适应,打造职业素质拓展体系

为培养学生较好的心理、身体素质,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增设“中国海洋文化”“海岛野外生存拓展”等海洋人文和职业素质类课程,实施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多维度素质培养体系(见图3),使毕业生能尽快适应船上艰苦的工作环境。

2.4 与航海人才培养模式相呼应,建设优质的 保障条件

从质量管理体系、半军事化管理、系统构建满足高技能海员培养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强化保障措施。

2.5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借鉴国外航运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从激励机制(包括职称晋升、以航海实践代替海外访学经历等方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考核考评机制(包括年度考核、绩效评定等方面)、进修培养机制等方面,研究并构建我国航海双师型师资培养机制。

3 结 语

我国航海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健全,应以培养适任能力为目标改革航海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打造适合岗位需求的航海人才队伍,应重点构建三维互动的“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优化课程体系,健全保障体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切实提高我国航海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孟祥武.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中国船员教育与培训的影响和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0(3):3-5.

猜你喜欢

航海双师型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航海博物馆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航海路线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