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专题复习策略
2017-07-11辽宁省实验中学王晨光
辽宁省实验中学 王晨光
一、熟读考纲
知识内容要求3-4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3)群落的结构特征 Ⅰ(4)群落的演替 Ⅰ3-5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Ⅱ(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Ⅱ3-6生态环境的保护(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Ⅰ(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Ⅰ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景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二、分析高考题
1.近三年辽宁高考题(新课标Ⅱ卷)中生态部分的考点分布
注:括号内为对应的考纲内容
2.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题中生态部分的考点分布
注:部分考题涉及多个知识点时有重复统计。
三、复习策略
(一)全面兼顾,重点突破
通过分析前面所列近三年辽宁及全国高考题的考点分布可以看出,虽然考纲所列内容在高考题中基本都有体现,但有些考点出现频率高,每个考点也都有出现频率高的内容,在复习时应注意对这些内容的识记或理解。下面就以考点中高频考查内容为例依次分析。
1.“种群的特征”考点中的样方法:这个考查内容在近三年的高考题中共出现7次,占该考点出现次数的44%。
例1(2016年新课标II卷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答案】C
2.“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中的种群增长曲线:这个考查内容在近三年的高考题中共出现8次,占该考点出现次数的100%。
例2(2015年广东卷4)下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 Nt=N0姿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000个
【答案】D
3.“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的演替”考点中的种间关系:这个考查内容在近三年的高考题中共出现13次,占该考点出现次数的42%。
例3(2016年海南卷2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答案】D
4.“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中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这个考查内容在近三年的高考题中共出现6次,占该考点出现次数的67%。
例4(2016年海南卷21)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
A.田螺B.小球藻C.大肠杆菌D.草鱼
【答案】B
5.“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考点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这个考查内容在近三年的高考题中共出现9次,占该考点出现次数的69%。
例5(2016年新课标Ⅲ卷31)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二)回归教材
分析高考题,很多题目都是教材内容的直接体现。例如:2016年新课标Ⅱ卷第5题,考查的是教材中关于样方法的具体内容,即种群密度为各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因此在复习中我们应注意回归教材,包括教材正文、旁栏、问题探讨、课后补充资料等内容都是我们应该熟读的。
(三)注意考点间的联系
分析高考题,很少有某个考点内容单独考查,经常是多个考点在一道题目中同时出现。例如:2016年新课标Ⅲ卷第31题,考查的内容包括种群的丰富度、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的特点。因此在复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各考点间的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既然要面对高考,熟读考纲、分析考题就是我们在复习时首先应该做的,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再加上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会在2017年的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