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技术特征的对比研究

2017-07-10肖璐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技术特征

肖璐

摘 要:以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现代中外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的途中跑技术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影响男子百米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发挥的主要因素不仅是步长与步频完美的结合点,还受上肢动作的影响以及屈蹬技术对步频步幅的影响。研究还提出:中外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技术特征之间的差异除了先天性差异,主要是在途中跑后天技术培养过程中的差异,从而得出适合平时训练,提高运动成绩的方法。

关键词:百米运动员 技术特征 途中跑技术

中图分类号:G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221-0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加特林、博尔特、张培萌等优秀百米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特征的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期刊网以及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撑。

1.2.2 比较分析法

通过比较分析论文中的统计数据,找到两者之间各个方面的差异,而后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收集到得资料,通过Excel软件处理,获取具体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优秀运动员步长与步频的主要因素分析

如表1所示。博尔特的身高的确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优势,跑一个100 m,相当于比其他人省去2~3步,这就是一个优势,但是步长大了必然会影响到他的步频,所以找到合适的步长和步频,才能解决速度的问题。途中跑技术中的腾空期是指运动员单脚离地到另一只脚着地为止,这一期间叫做腾空期[1]。速度等于步幅乘以步频,只有找到最完美的结合部,才能使自身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步幅和步频从本身上讲就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步幅大了步频相对就会减慢,把二者统一起来才是最重要的。运动员的步长和步频和身高有很大的关系,由于运动员的身高各不相同,优秀运动员都在找适合自身的步幅和步频的切合点,单纯的说步频和步幅对某个运动员来讲是不合理的所以要选择适合运动员自己的步长和步频。

2.2 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步长与步频的比较分析

博尔特曾经三次打破100 m世界纪录,其成绩分别为9.72 s,9.69 s,9.58 s,他在完成100 m总共需要41步,超大的步长又可以把步频控制恰到好处,在比赛过程中博尔特多次凭借其步幅的优势获得比赛的胜利。在他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时,他与体坛名将盖伊在前70m不分胜负,但是最后凭借他的超长步幅把对手甩在身后,并打破世界纪录成为新一代飞人(如表2)。

2.3 优秀运动员途中跑上肢动作技术的分析

如表3所示,可以得出博尔特的摆臂姿势后摆充分,前摆相对不充分,中国运动员张培萌无论是前摆还是后摆,都处于相对平均的位置。无論各个运动员采取什么样的摆臂方法,究其特征,都是“前露肘,后露手”。

正确的摆臂姿势,不仅能提高自身的身体平衡能力,而且有利于加快运动员跑步的频率,还可以做到延长步幅。运动员从以前的“前不露肘后不露手”,发展到今天的“前露肘,后露手”[2]。只有正确的摆臂,才能在不仅仅维持身体平衡的基础上,提高两腿的频率,而且可以增加步长,从而达到加速的目的。

2.4 途中跑“屈蹬”技术对步频的影响

在短跑运动中,由于“屈蹬”技术的要求,及支撑关节的不充分蹬直,可以使得折叠摆动以髋为轴的圆周运动速度大大提高,直接缩短了圆周的半径,即摆动腿的摆动长度[3]。而这主要是在支撑过程当中,三关节的不充分蹬直,导致身体重心处于相对较低的平面上,各个支撑关节还形成了一定的角度,如身体前倾角度、后蹬的角度减小,缩短了支撑时间,同时为周期性运动争取到了时间,快速的进行了支撑与摆动的协调配合,不断增加摆动腿摆动速度,从而提高了步频。

2.5 途中跑“屈蹬”技术对步幅的影响

“屈蹬”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在于将向上跑,转化成了向前跑,在100 m短跑运动当中,身体重心不在是起伏波动的波浪,而是近似于一条直线,使身体的力量全部转换成向前的奔跑的动力。在身体重心尽最大可能前移的同时,摆动腿向前摆动,自然而然就会加大腿的前伸程度,在跑动中,加大了跑动的实效性,减少了后蹬脚的角度,步幅则肯定会比“后蹬式”要大。

3 结论与建议

3.1 中外优秀百米运动员自身先天素质差异

在2013年世界田径锦标赛100 m的决赛中博尔特以9.77 s的成绩连续6届夺得世锦赛的100 m的冠军,中国短跑名将张培萌以10.04 s的成绩跑进半决赛,在半决赛中取得了10s的优异成绩,但由于对手的水平的提高,无缘决赛。亚洲人在体质上是不如黑人强壮,但是事实证明只要通过合理的训练,刻苦的努力,就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阶段。

3.2 途中跑技术是整个百米运动技术中的重中之重

途中跑在百米过程中将近占70%,其途中跑的成败,也就决定了整个百米的成败,各个国家的选手都十分注重途中跑的技术练习,人种差异固然重要,但是只要是抓好途中跑的技术练习,就可以跻身世界强队之中。途中跑技术的改善也是提高成绩最理想、最快捷的方法。

3.3 后蹬、步长、步频是百米途中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蹬是腾空的准备动作,后蹬充不充分,也就决定了腾空期的远度,合理地步幅加上和合理地步频,使这个过程达到最完美的结合,这样才能使百米成绩提高。适当延长后蹬的距离,可以提高步幅,而且利用后蹬的力量和肌肉的弹性,可以延长腾越,达到提高速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春虎.短跑摆腿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6):66-67.

[2] 陈显支.对短跑放松技术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26(5):11-12.

[3] 管茶香.生理学[M].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4] 杨建红.解剖生理学基础[M].科学出版社,2010.

[5] 吴太平.试论短跑技术训练中“以摆带蹬蹬摆结合”[J].成都体院学院学报,1980(2):40-42.

猜你喜欢

技术特征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及应用
SAP技术主数据概述及在KION集团的应用简介
浅谈汽车维修技术的特征与改善措施
潜油泵电缆技术结构特征分析
中国田径男子冠军马群标枪分析
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技术特征及演化趋势预测
短跑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技术特征与训练特点研究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m混合泳运动员技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