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动商视域下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构建

2017-07-10侯盼盼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转变

侯盼盼

摘 要:伴随新时期的到来,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也呈现逐年不断下降的趋势,“动商”作为一个新理论应势而出,在2012年《中国体育报》中首次亮相,并迅速引起了全国学者的广泛注意。该文采用参考文献法,力图通过对动商理念的本质内涵与其在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质水平、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和完善学科理论研究方面具有的极大推广价值的分析,深度挖掘动商理论对于我国当前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文章主要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课程内容的优化设置、多元化教育资源的整合3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动商 高校体育 全面素质教育 转变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128-02

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全面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途径,但是,当前随着社会人才需求和应试教育沉重压力的加剧,人们对于情商、智商的重视度过分偏高,而忽略了人体的自身运动需求。由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宗平提出的“动商”,是对个体自身运动能力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包括了个人的身体素质、运动素质、运动心理3个层面。将动商理论应用到高校体育课程中去,为转变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的模式设置提供了新的指导思路和科学的发展空间,对促进学生情商、智商、动商三者的全面发展以及改善大众的体育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动商理念的提出背景及本质内涵

1.1 动商理念的提出背景

2012年5月14日,《中国体育报》一篇题为《关注动商,提高学生运动潜能》的报道,把“动商”这一概念带进了大众视野[1]。首先,“动商”的名称来源受到情商与智商的启发,智商和情商分别表示个体的脑部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管理自身心理、情绪变化以及人际交往的水平与能力,对于情商和智商的测量目前也有一定的测量标准和依据。然而多年来,对于个人身体运动的综合素质水平的表达专家也没有提出一个与情商、智商相对应的系统完整的概念。其次,动商概念提出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普遍下降和社会普遍弥漫的重视智力发展轻视体育重要性的传统风气。尤其是面临中考、高考的巨大压力,大多数父母更是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大部分时间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剥夺了学生的身体运动时间。虽然国家曾明文规定增加学生的运动时间,采用“体考”成绩参与考学成绩比例的政策,但是学生体质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改善。除此之外,社会上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与待遇的差异对待问题,更是加重了“重智轻体”的思想风气。

1.2 动商的本质内涵

“狭义的动商是指个体的运动商数,是个体克服自身和客观事物进行运动的能力,是人挖掘、发挥运动天赋和潜能的能力,主要包括运动素质、运动心理、身体机能等[2]。”而广义的动商,是指个体通过自身的躯体或身体活动所表现的一切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包括身体运动、生产运动、生命活动[2]。动商是个体的整体运动素质能力,是一个人的本能和内在驱动力的表现,身为人与生俱来就有走路、跑步、弹跳的能力和需求,这些是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学习科学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有助于科学合理地指导个体的身体运动,同时适当正确的运动行为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发泄情绪、排除压力,通过个体的身体锻炼来磨练自身顽强坚韧不拔的个性品质。

2 动商的价值应用

动商理论是在运动智能理论的基础上演变而来,身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控制自己的身体进行运动,用肢体动作、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能运用自己的双手熟练、巧妙地操作对象的智能[3]。”学生只有在良好的运动智能的基础上才可以学习其他的文化知识和掌握其他方面的智能,运动能力的地位就显得格外重要。动商的出现也与学生情商、智商的培养统一起来,有利于体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和完整。例如足球运动,需要团队之间的通力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运动水平并获得胜利,踢球的动作技巧,规律变化的灵活运用也在不断激发每个人智力与情感的运转与思考。当前基于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社会新要求,动商理论的研究及其运用到高校体育课的改革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收益。

3 动商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构建

3.1 树立动商教学的理念

動商理论强调的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本能的自然需求,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和挖掘个体的潜在运动能力,通过内在驱动力的影响从而形成稳定持久的运动习惯和运动意识。大多数家长都认为体育生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存在,尤其是不少家长和老师都认为踢足球好的学生比较顽皮好动、难以管教。然而动商理论的提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体育教学不再是“放羊”或自由活动,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更为亲密的互动。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简单的动作技巧的传授,而是对学生内在运动心理和运动智力的一种锻炼的教学设计者。

3.2 立足动商优化课程内容设置

基于动商理论的高校体育课程重构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设计原则,就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通过激发个人兴趣来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热身运动而言,尽管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仍旧对趣味游戏的热衷度大于单调的绕操场跑步两圈。与此同时教师在教法上,也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情绪、性别差异采取暗示、鼓励、示范等多种方法来实现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和运动体验的目的。现实中很多高校的体育课程以竞技类型运动项目居多,使得学生在选课时就望而却步,更谈不上动商的培养。由此,在动商理论视角下高校的体育课程应更加趋向休闲、健身类的运动为教学内容,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学习,有效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需求,尽最大可能保持和维护学生对体育的持久热情与好奇。

3.3 立足动商整合多元教育资源

要培养学生独立终身化体育意识观念单纯地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在动商理论的支撑下,促进学生长期稳定的运动能力的进步才是其根本目的。由此来看,公共体育资源、学校体育资源、社会体育资源的三元融合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的体育课程也应结合当地的风俗人情增设一些特色精品体育课程,充分与社会机构联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有些户外社团或者运动品牌企业到高校中与教师或学生社团联手举办公益迷你马拉松,公益酷跑,户外攀岩等活动,为学生的校园生活添姿添彩,使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最大化地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者,也变成了教授者,通过角色的转变,学生的心理活动也发生了更倾向于主动表现的正向变化,达到在多元化的资源支持下不断提高学生动商。

4 结语

大学生作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生活工作的根本动力,动商这一新概念的提出正是与当前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时代背景不谋而合,也是作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之一,成为高校学生培养的目标。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是学生动商培养和提升的关键环节,将动商理论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是培养情商、智商、动商3种人格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动商提出的时间较短,但是其价值的体现已经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不断努力充实动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也成为当前时代的一个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井海.试论动商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8):4.

[2] 王宗平,张怡.动商——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支脚[J].体育学刊,2014(7):21.

[3] 李井海.动商理念: 起因、学术渊源与内涵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5(9):5.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转变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