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体育课程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017-07-10唐进昌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职业技能高校

唐进昌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一直处于我国教育的前列,其教育特点就是融合时代背景,为我国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经济建设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因此,高校课程的设置和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职业技能息息相关。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职业技术、职业知识上做出要求,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所以,应重视高校体育课程,将高校体育课程与职业技能相结合,进行职业体能教育,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方面高素质型人才。

关键词:高校 体育课程 职业技能 教学 职业体能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086-02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对人才的技术知识储备、技能能力有着要求,对人才的身体素质也提高了要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国高校对体育课程也越发重视,开始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职业体能教育随之而来。高校体育课程往往是体育公共课程,并没有针对性的专业体育课程,该文将以培养高校学生专业课程实践性操作与体育课程相结合,在体育课程中引入职业身体能力锻炼的课程。在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时,针对性的设计符合学生所学专业所需的职业身体能力锻炼活动,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打下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

1 职业体能教育模式

1.1 職业体能教育基本概述

职业体能教育是在学生们选择锻炼内容时,以学生所学专业为主,在选择锻炼内容时,选择适合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活动。职业体育教育主要是以素质教育和职业基本技能培养为主要方向,学校的体育部门经过对学生能力和学生专业的评估,利用体育资源,在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设计适合学生自己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体育课程模式。

1.2 职业体能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不仅仅作为学生岗前培训存在,在课程的设置上,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但是专业课程也需要和未来职业需求相融合,以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需求为重。新课改背景下,职业体育教育理念逐渐深入各个教育系统中,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仅是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技术能力储备,对学生的体能也做出了要求,学生是否能承受较强的工作压力、体能是否能完成较大的工作量,这使职业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开展迫在眉睫。

2 高校职业体能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教育部于2002年发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为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发展提出了终身体育理念,对高校的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校体育课程发展方向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但是指导性的意见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职业体能教育现状并不是完全理想。

(1)体育课程的设置依旧仅仅满足于教学大纲,没有充分利用体育资源,设置适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体育锻炼内容和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内容陈旧,没有设置符合时代社会发展的体育课程内容,许多高校领导依然处于把体育当作副课的教学理念。

(2)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仍然停留在某些运动的专业能力培养上,课程内容多是某项运动的技能培训。虽然在运动项目上有所增加,但是体育教学模式上依旧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运动技能培训。

(3)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陈旧,没有体现出学生在体育课程上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主导地位存在,体育课上基本是老师演示半堂课,学生练习半堂课,都是以老师主导的去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突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没有充分发掘和培养,使得学生仅在学校给予的学习任务框架下完成学业,不能适应未来就职后的自我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

(4)体育课程设置没有反映学生的专业教育特点。国家倡导的终身体育不仅仅是口号,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依旧着重于运动技能锻炼,没有真正让学生领悟到终身体育的意义。

3 高校职业体能教学模式构建方式

(1)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围绕职业性设计。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全面型人才。因此,职业体能课程设计需要根据运动项目的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充分考虑学科需求、学生需求、专业需求、社会需求等因素,培养学生职业体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制定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详细评价分析。以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体能结合为切入点,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内容考核、教学水平等一系列内容进行详细评价分析。进一步完善高校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的构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准。

(3)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教师仅仅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在组织和管理上由学生自我发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建设职业体能教育的师资队伍。

高校领导往往对体育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是有所忽视的,然而,体育教师是职业体能教育的开发者和实施者,在职业体能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中起着关键作用。培养一支优秀的掌握了职业体能教育的师资队伍,对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4 结语

高校应加强自身的市场观念,关注社会需求,积极调整专业职业体能课程内容,将社会发展、社会需求、自身需求、学生培养等多方面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校期间积累足够的就业资本,让学生在各方面素质上有着更强的竞争力,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卓杰先,韦清.体育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的建构[J].钦州学院学报,2013(2):81-86.

[2] 崔培磊.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实施视野中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2):153-154.

[3] 王强.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高职体育课程模式构建[J].才智,2012(4):271.

[4] 贾翔翔.高校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教学构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4):191-192.

[5] 黎明.基于职业体能特色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2):94,106.

[6] 何康.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4):87-88,95.

[7] 李涛.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技术大学职业实用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6):69-72,77.

[8] 曾永忠.职业身体能力导向的高职特色体育课程改革探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9):75-77.

[9] 罗曦娟.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视角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1):78-82.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职业技能高校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