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球教学在高校乒乓球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2017-07-10袁兆强王本强
袁兆强 王本强
摘 要:该研究选取济南大学泉城学院部分乒乓球选项课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多球教学在高校乒乓球课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多球教学在高校乒乓球课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比传统的单球教学在提高学生技术水平和素质水平方面比较有优势。
关键词:多球教学 高校 乒乓球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064-02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因其趣味性高,难度较小,活动环境较好,在高校中是深受学生青睐的体育项目。但是,乒乓球作为一项技能类运动项目,对技术动作的要求较高,在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的乒乓球教学中面临着授课课时少、上课人数多等问题,普通的单球教学也就很难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如何让学生在规定的授课课时内掌握更加规范的技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也就成了该校乒乓球教学的关键问题。该文正是从这一问题出发,将多球教学引进该校乒乓球课堂,验证其合理性,旨在为其他高校的乒乓球课教学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多球教学在高校乒乓球课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从济南大学泉城学院2016—2017第一学期的乒乓球教学班中选取2015级部分学生为实验对象。选取艺术学院合班34人为实验组,进行多球教学,选取工学院合班34人为对照组,进行单球教学。两组学生均按照大学体育三的教学计划上课,教学内容包括反手攻球、正手攻球、左右摆速等,只是在练习时实验组采取多球形式进行练习,对照组采取单球形式进行练习,教学周数均为16周,每周2学时,教学课时数共计32学时,分别在第1周和第16周对两组学生的1 min反手攻球、1 min正手攻球、身体素质(8 m×10次折返跑,满分20分,男生21 s成绩为20分,女生25 s成绩为20分,时间每增加1 s,成绩递减1分,本研究中按成绩计算)等指标进行测试,获得数据。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结果
2.1.1 实验前两组学生技术水平与素质水平对比分析
为了验证所选取的两组样本在实验前技术水平和素质水平上是否存在差异,在第1周对两组样本进行了技术测试和素质测试,测试内容为1 min正手攻球、1 min反手攻球和8 m×10次折返跑,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对两组样本测试所得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三项测试两组样本所得数据的P值均大于0.05,所以,两组样本在技术水平和素质水平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1.2 实验后两组学生技术水平与素质水平对比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组的反手攻球均值为54板/min,正手攻球均值为43板/min;对照组反手攻球均值为45板/min,正手攻球均值为37板/min,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分钟正手攻球及反手攻球所得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均为P<0.01,说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素质水平测试的结果显示,实验组8 m×10次折返跑的成绩均值为17.06分,对照组的成绩均值为15.94分,两组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后,0.05
2.2 结果分析
2.2.1 多球练习更容易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
该实验中实验组进行多球练习时,将100个球放到盆中,由教师连续不断地持续给学生喂球,每组练习教师会连续给学生发半盆至一盆球,学生需要连续挥拍50~100次,在一定范围内,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强度越大,则越容易建立起条件反射[1]。多球的这种练习强度和练习密度对肌肉产生的刺激是初学者在单球练习时无法达到。同时,由于在练习时,教师一边发球,一边不斷地通过口头提示,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结构。
2.2.2 多球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提高
多球练习时,由教师不间断地给学生供球,包括在练习移动步法时。实验组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需要连续不断地移动步法以到达合适的位置击球,由于教师的供球是连续的,学生便需要不断地移动,使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都得到极好的锻炼。对照组的学生在练习时因体能或心理原因,移动不到位时便会造成失误,练习便不能持续,往往造成捡球时间多于练球时间,身体素质的练习效果自然不及实验组。
2.2.3 多球练习有利于塑造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实验组在进行每组练习时,由于供球是不间歇的,学生便需要不间歇的移动、击球、还原,每组练习中移动、挥拍、还原次数都达到50次以上,练习的强度和密度非常大,对肌肉的刺激也非常大,就容易引发肌肉的酸痛及身体、心理的不适,学生在练习时既要克服身体或心理的不适,又要完成练习任务,这便有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3 实施多球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多球练习时需要教师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多球练习由于是教师连续供球,较单球练习更容易形成动力定型[2]。若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置之不理,便更容易使学生养成错误的动作习惯。所以,教师在发球的同时,若发现学生因体力不支或主观不注意等因素造成动作变形,应及时地提醒学生,否则一旦形成错误的技术动作便不容易改正。
3.2 教师需要根据练习情况控制发球的节奏
多球练习中,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发球节奏可以控制练习的强度、密度。在练习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练习比较松散,注意力不集中,除了言语提醒以外,可以通过加快发球节奏,吸引学生注意,使练习紧凑,若发现学生因练习强度太大而体力不支或动作变形,教师可以适当地减慢发球节奏,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得到休息。
3.3 实施分组教学,并培养学生发多球的能力
在高校的乒乓球课教学中,因上课人数较多,必须实施分组教学,可以按照3~4人/组进行分组,这样既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又能保证不会浪费练习时间。
在该次试验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发多球的能力。在进行分组练习时,必须保证每组学生中有2~3人会发多球,且能较好地控制发球的节奏及球的落点、速度、旋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该组练习的正常进行。但是,参加该次实验的学生在该次选课之前并未接触过乒乓球运动,对球的控制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的初期加强学生的球性练习,使学生尽快地熟悉球性,提高发多球的能力。
3.4 练习时需要教师合理的安排运动量
因为多球教学时,学生较容易掌握技术动作,且较容易将球打到球台上,所以,学生在练习中容易保持兴奋,而不觉得疲劳。但是多球练习的运动负荷较强[3],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好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容易因肌肉疲劳而引发损伤,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前按照学生的身体情况,合理地安排运动量,并循序渐进的安排练习内容。
4 结语
通过该次实验证实,在高校乒乓球课中采用多球教学的教学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技术水平和素质水平的提高,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但是,多球教学必须与单球教学相结合,在练习时还要合理地控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循序渐进,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在进行多球教学时,解决好如何使学生尽快地学会并发好多球这一问题是非常必要的,这将关系到多球教学能否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同美珍.浅谈少年儿童多球训练的心理特点[J].乒乓世界,1990(2):36-37.
[2] 汪百祥.多球练习法在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57-359.
[3] 顾楠,刘雅玲.对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的探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