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冰壶运动员投壶过程中稳定性因素的分析
2017-07-10贺忠兵孙茹
贺忠兵 孙茹
摘 要:通过反复观察2017年在日本札幌亚洲冬季运动会进行的冰壶比赛视频中国内外优秀冰壶运动员在投壶过程中投壶动作的变化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利用所学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知识来研究影响冰壶运动员在投壶过程中稳定性的因素。研究发现:冰壶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核心力量、疲劳是影响冰壶运动员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冰壶 投壶过程 稳定性 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5(a)-0246-02
2017年札幌亚洲冬季运动会上,中国男女冰壶运动员双双夺冠,实属不易。冰壶运动在中国起步晚,发展快,短短十几年能有这样的成绩的确令国人骄傲。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我国冰壶运动投壶过程主要采用的是向前水平、前后弓步的低姿势的滑动,这样的姿势相对于国外优秀运动员采取的躯干上提、正直、高姿势持壶向前而言稳定性较好,但视野较差,因此中国冰壶运动员的投壶稳定性相对于国外冰壶运动员较好,精准性较高[1],这一点通过观看比赛也可以证实:国外冰壶运动员由于在投壺过程中出现晃动影响投壶路线而失得分明显比中国多;国内外学者大致将冰壶运动员的投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开始、滑行、出手,其中又将开始阶段细分为前压和后推两个动作[2], 基于这两点,该文就从投壶的四个阶段来分析影响冰壶运动员稳定性的因素,旨在提高冰壶运动员投壶的精准性,从而提高冰壶竞技水平,同时也为冰壶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1 平衡能力对稳定性影响的分析
平衡能力是一种在一定支持面上保持身体重心、晃动最小限度的能力,是由运动中枢在前庭系统、本体感觉、综合视觉输入信息的同时,控制全身肌肉活动的过程,包括静态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动态平衡能力则是指在运动状态下,对人体重心、姿势的调节和控制能力[3]。冰壶的投壶过程就需要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来调节和控制其稳定性。冰壶运动员在准备阶段把重心放在蹬踏脚上,保持下蹲的状态,通过这种状态来降低重心进而保持平衡;为了使冰壶获得足够的动力,冰壶运动员会在开始阶段会有个后推动作,这时蹬踏脚是不动的,臀部上升引起重心的上升;当冰壶运动员进入滑行阶段,身体前倾,使得重心完全落在了滑行脚上,重心也就随之下降。可以看出在整个投壶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心经历了由蹬踏脚到滑行脚的过渡,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视频发现冰壶运动员的重心在冰面的投影与两脚的夹角特别小,这就对冰壶运动员身体左右侧的平衡是一个考验,再加上在冰壶出手以后,冰壶运动员为了观察冰壶运行的轨迹会继续滑行,此时为了保持稳定,运动员往往会过度屈曲并外展膝关节和髋关节来增加足部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平衡能力,并且在整个过程中用冰刷来辅助身体两侧的平衡。因此冰壶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稳定性,从而影响投壶的质量和精准性。
2 核心力量对稳定性影响的分析
目前国内外对核心区域的划分各有不同,有的研究者认为人体的胸部到大腿中部区域的肌肉即是“核心区”肌群,包括机体前后,以及两侧四个方向[5],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Ian Hasegawa的分类方法。她把腹部、臀部、腰骶部、胸部和背部上的肌肉划为核心肌肉[6],实质就是将胸椎和脊周围的肌肉看作是核心肌肉。力量是灵活性、柔韧性、灵敏性的基础,核心力量就是人体此核心区域肌肉的力量[7]。也有研究表明核心肌群的力量越大,身体的稳定性就越好,运动员就能在竞技运动中具有更好地控制能力和制胜力[8]。
核心力量对冰壶投壶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冰壶运动员在滑行阶段身体重心的投影与两脚的夹角特别的小,使得身体很容易出现左右的晃动,这就对维持脊柱左右倾的核心肌群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位于脊柱两侧深处的竖脊肌、腹部的腹直肌、髂腰肌等;第二,环境的因素。冰壶场地的温度比较低,造成肌肉的伸展性降低、粘滞性上升,细胞ATP供能速率、粗细肌丝相对滑动的速率以及人体的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都会降低,核心力量的发挥就会受到影响;第三,摩擦因素。冰壶场地的冰面相对于篮球场等其他场地而言摩擦力比较小并且一直随着比赛的进行而变化,这样核心力量的发挥效果就会明显的减弱,稳定性也就大大地降低。
3 疲劳对冰壶运动员稳定性影响的分析
我国一直以来认为冰壶是一项“技能型”的体育项目,对体能没有多大的要求,但近些年的研究表明许多冰壶运动员在比赛的后期常常会出现疲劳的现状,疲劳会导致平衡、力量的缺乏、动作技能表现的不佳,运动感应能力下降,投壶时的关节活动不和谐、动作幅度减小,这些因素都会使得投壶动作受到影响,甚至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8],比如腰背部肌肉筋膜炎、腕部损伤、腕部创伤性腱鞘炎、急性腰扭伤和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等。我们一般说的疲劳都是指生理性疲劳,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在邓树勋编写的《运动生理学》中指出:疲劳分为生理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因此疲劳对冰壶运动员稳定性的影响也就体现在这两方面:生理疲劳方面主要是由于体能的下降引起的疲劳进而影响其稳定性:第一,比赛时间长。每场比赛有10局,大概需要两个多小时;第二,冰壶质量比较大,比赛中每个冰壶运动员要将将近20 kg的冰壶长达20次将其投向40几米远的大本营,并且期间有约60次的擦冰,这两点都能使得冰壶运动员在比赛的后期因体能下降而出现疲劳,况且擦冰时,运动员的供能方式是无氧供能,过多的擦冰会在运动员体内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这种自由基既能破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也会影响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影响活性酶的活性,从而导致肌肉工作能力下降而产生疲劳;心理疲劳方面主要表现在比赛前和比赛中这两个方面。在比赛前:运动员将比赛看得过于重要,就会表现出起赛热症状,该症状典型的表现就是过度的紧张,常常寝食不安、四肢无力等不良的反映;也有一种是运动员压根不看好比赛,表现出一种起赛冷淡症状,对比赛没有任何的兴趣;在比赛中由于自身和自身队友的失误或者是对手过于强大对比赛失去信心[9]。这三种都会造成心理上的疲劳,从而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发挥。
4 建议
(1)在非比赛期,教练员应结合冰壶项目的特点进行专项的平衡能力和核心力量的训练。特别是加强动态平衡能力的训练,加强竖脊肌、腹腰肌、髂腰肌等核心肌群力量训练预防比赛过程中出现身体左右晃动的情况。
(2)教练员应多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有氧和无氧的训练,多加强体能训练,每次训练的时间尽量和比赛时间长短相同甚至更长,这样就能够克服生理疲劳对投壶动作稳定性的影响。
(3)教练员应在比赛前对冰壶运动员进行思想和心理上的教育,让运动员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正确的认识比赛的意义、端正比赛的态度。当然要经常参加比赛,积累比赛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郭旭茂.从全国第11届冬运会冰壶比赛看我国冰壶运动发展现状[J].冰雪运动,2008(4):53-56.
[2] 马洪洲.冰壶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D].河南大学,2013.
[3] 刘阳.人体平衡能力测试方法及平衡能力训练的研究进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4):75-77.
[4] 曹立全,陈爱华,谭思洁.核心肌力理论在运动健身和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2011,1(26):93-97.
[5] Childs JD,Gantt C,Higgins D,Papazis JA,Franklin R,Metzler T,Underwood FB.The effect of repeated bouts of backward walking onphysiologic efficiency[J].J StrengthCond Res,2002,16(3):451-455.
[6] Ian Hasegawa.The Use of Unstable Training for Enhancing Sport Performance[J].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5,4(4):15-17.
[7] 杜震城.擊剑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J].体育科研,2007(6):72-74.
[8] MRA Shegelski, M Reid. The motion of rotating cylinders sliding on pebbled ice[M].Canadian Journal of Physics,1999.
[9] 邓树勋,王建,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