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背景下高校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7-07-10陈君

科技风 2017年2期
关键词:慕课物理实验教学

摘 要:针对“慕课”背景下如何對传统的高校普通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三点思考,从对慕课的重要性、增加实验中的虚拟仿真实验环节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慕课;普通物理实验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缩写成MOOC)”,顾名思义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缩写。这个概念是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戴夫、科米等合作提出来的,它是以连通主义理论和开放教育学为基础,以其大规模、开放、在线、免费课程资源共享的网络教学模式,“慕课”课程可以让学生通过网上学习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实际上,“慕课”是教育应用的一种最新模式,是开放教育的新发展和突破,它的出现引起了整个教育行业的广泛关注,它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免费开放式网络课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课程内容固定、结构化的特征,让开放资源从单纯资源转变为课程和教学等多方面资源,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从简单线性转向复杂化、网络化。正因为如此“慕课”的发展也为“互联网+”与大学教育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课题。“慕课”的开设,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校应如何面对这一新形势,成为我们不得不研究的课题。

高校普通实验课是对理工科院校物理相关专业设置的一门独立的科学实验课程,是学生进入学校进行科学实验的入门课,是学生受到系统的实验思想方法和技能训练的开端,也是后续课程的基础。以我校南京邮电大学应用物理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学生需要进行3个学期的普通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训练,才能在后面的2个学期中继续学习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即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是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学中某一专门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初步能力。

因此开设普通物理实验课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实验原理、方法去研究各种物理现象和进行具体测试并得出结论,同时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在我校普通物理实验类型包括验证、综合和设计3种,在每个学期的实验安排中综合和设计性的实验占38%左右的比例,这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在“慕课”背景下,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切实理解实践类课程开展“慕课”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来讲,很多的理论教学的开展已经开始应对这一形势,去尝试大规模在线开放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对于高校普通物理实验来讲,一定也要适应这一变化。普通物理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课教学,它有特定的要求和环境,要借助一定的实验仪器来开展实验教学。另外,信息化的到来,也促使我们不能够再把学生只固化在一个实际的空间,一个特定的时段来开展实验教学。如何在新形势下应对“慕课”课程对传统实验教学的冲击,成为高校实践类教学改革的一大挑战和机遇。

二、丰富物理实验课程中的虚拟仿真实验环节

虚拟仿真实验内容是实践类教学环节中实现“慕课”教学的关键。如果没有虚拟仿真实验内容,实践类教学环节的“慕课”教学就是空谈。因为实践类教学就是以实际操作为实现手段的教学。在仿真实验中,最终的目的应该实现学生地在线操作、在线观测、在线记录。它将成为实验操作的有益补充,其作用是无容置疑。

另外,随着现在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让学生理解实验内容,授课老师可以录好微课视频,并将视频放在公共平台上。这样学生可以提前学习视频内容,在课堂上就可以从容进行实验操作 [ 1 ]。以我校南京邮电大学为例,目前我校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已经推出物理实验微信订阅号,学生关注后可以提前看到要做的实验内容,内容包括电学、光学和物理专业等实验,图文并茂,简单易懂,这样老师和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能比较轻松的完成实验内容。

三、完善物理实验教学“慕课”课程的评价体系

“慕课”课程并不提供学分,也不算在本科或研究生学位里。只能作为普及大众知识一种方式,虽然现在慕课有一些考核方式,比如采用同学评分(例如一门课的每份试卷由同班的五位同学评分,最后分数为平均数),或者一些学生成立了网上学习小组,或跟附近的同学组成面对面的学习小组。但是都没有量化或者标准化的标准,只能适用于一些自学者,所以这些都不利于在“慕课”教育模式的推广应用。因此完善物理实验教学“慕课”课程的教学环节和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学校以一个自然班为试点,对物理实验课程的考核按照每节课前的预习情况占期末成绩的30% 以上[ 2 ],由学生上网学习情况、到实验室预做实验情况、回答预习思考题等情况来决定分数;期末成绩的30% 看课堂实验完成情况、课上与教师沟通、实验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期末成绩的30% 以上是实验报告的撰写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需要学生查看网上相关资料、回答相关问题等。期末还有综合测评操作考试,学生抽签现场操作,回答教师提问,最后综合评定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潞英,朱传云,陈国杰,李斌,周有平“翻转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观察,2015(4),29.

[2] 倪燕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融合“慕课”教学模式必要性的思考[J].大学物理实验,2014(27),6.

作者简介:

陈君(1976-),女,辽宁葫芦岛人,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和应用等。

猜你喜欢

慕课物理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留言板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