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场教学比赛在高校女生篮球专选课中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2017-07-10孙艳秋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5期

孙艳秋

摘 要:随着篮球运动的大力推广,普通高校开展篮球选项课开展的也来越多,相较于男生篮球课的火热程度,女生篮球选项课开展的效果大打折扣!半场篮球教学比赛使用场地面积小,进攻配合在二、三人间简单进行攻防,较全场比赛而言,难度降低,强度减小,参与性却变得更加频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半场篮球比赛非常适合高校女生篮球课运用,其更可调节课题气氛,调动学生得积极性。

关键词:篮球专选课 半场教学比赛 高校女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b)-0223-02

篮球在在高校选项课中, 是开展较为广泛的一项运动。篮球不仅是一项大众熟悉且普受欢迎的体育运动,目前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大多开设了男女生的篮球体育选项课程,选修篮球的课的同学众多,但相对于男生的篮球选修课而言女生的篮球选项课难上,是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普遍共识的问题,大学女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上和男生的差异,在对篮球的兴趣和上课的主动性上都稍弱于男生,课上自主性差,对老师布置的练习有部分同学甚至会出现抵触的现象,如何激发女生篮球选修课的主动性是每位任课教师在课上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半场篮球教学比赛使用场地面积小,进攻配合在二三人间简单进行攻防,较全场比赛而言,难度降低,强度减小,参与性却变得更加频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半场篮球比赛非常适合高校女生篮球课运用,其更可调节课题气氛,调动学生得积极性。

1 参与篮球选项课的高校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1.1 高校女生的生理特点

进入高校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已逐渐成熟,这一时期女性的皮下脂肪开始积累,体重随之增加,而力量素质发展相对滞后。同时此段时期得身体发育过程中仍还保留着青春期的一些生理特点,主要显现得是身体机能发展的不平衡及不稳定,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能力明显增强,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较高,神经细胞物質代谢机能旺盛,易疲劳,但恢复能力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大脑机能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身体的发育有了很大的变化,身高增高。

1.2 高校女生参与篮球课的心理特点

高校女生其形态和机能已处于发育成熟时期,精力旺盛,其心理尚却还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发展时期。高校女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学校,由于素质教育的不同,身体素质及技能基础差距较大。部分学生由于高考的压力,?在高中,尤其是在高三阶段几乎很少上体育课,更别说是让女生参与篮球运动。因此高校女生在上篮球选项课时的表现差距非常大,有一大部分同学的情感内向、含蓄,意志较为薄弱,在体育课上表现为不爱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爱美、怕脏、怕晒、怕冻、胆小拘谨、不希望别人嘲笑,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往往信心不足,参与篮球选项课只是为了完成学分,上课积极性低,没有热情。但同时这一时期女生的接受能力与表达能力较强,对待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习热情高,自学能力强,执行力较为完善。

2 半场篮球比赛的特点

半场篮球比赛以篮球场地的一半为场地,人均攻守面积大,进攻强度较大。全场五人制的篮球比赛对学生的个人技术、篮球技能、身体素质的要求相对更高,难度也相对较大。而半场制篮球比赛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身体素质要求都相对较低,更容易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对篮球产生兴趣,非常适合基础和体能较差的女生参与。

学生在半场篮球比赛中跑动较多,容易达到锻炼的目的,每队人员少,往往需要每个队员都参与到进攻和防守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场上各个位置的认识。半场篮球比赛节奏较快,在短时间内要求二、三人之间反复进行配合,这对学生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作用很大。通过反复的攻防转换,学生可以在对抗中充分强化个人技术、整体战术,培养协同作战的能力,养成整体进攻意识和协防意识,从而大大提高篮球水平。半场篮球比赛对参赛人数要求低,对场地占用少,在高校中更加简单易行。

3 半场教学比赛在高校女生篮球专选课中的作用

3.1 半场篮球教学比赛激发女生学习篮球的兴趣

基本功练习枯燥无味,学生往往不知为什么练,练习情绪消极,对学习有部分消极的影响。半场教学比赛强度小,难度相对简单,通过篮球比赛,让学生在掌握了相应的基本篮球技术和战术后,将这些学习及掌握到的篮球技战术应用到具体的篮球比赛之中,让学生在比赛中了解,练习技战术的用途,并通过篮球比赛的进球或是全队获胜的成功感,激发女同学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半场教学比赛的应用,可以将女生学习的兴趣给充分激发出来,兴趣对高校女生学习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并且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因此教师要提高女生篮球教学工作的质量,就需要从提高高校女生参与半场篮球教学比赛的兴趣出发,对比赛中需要用到的基本技术和战术向学生传授,讲解。并且促进学生对最基本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进行学习和了解,通过教学比赛的顺利开展,提高高校女生篮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3.2 激发学生的潜能,学好、练好基本功

只有掌握了基本技术和战术,才可以在比赛中有更好的发挥, 通过教学比赛,学生可以更加容易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不管是运球、接球还是投篮成功等。学生在运动比赛中感受到了乐趣,自然就会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教师在基础教学中除了对高校女生的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技术进行强化外,更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基础较差的同学巩固篮球基本技术;基础好的同学,学习新技能、新战术,激发其学习的热情。这样通过教学在比赛场上,有一个或多个基础好的同学的带领,比赛就易于进行,且趣味性更强,带动了一大批基础差的同学的篮球参与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3.3 通过半场教学比赛,促进学生更好理解篮球的竞赛规则

要想顺利进行篮球半场比赛,就需要有一定的制度和手段,主要表现在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但通过调查和了解大多数高校女生在选修篮球课前,对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了解甚少。通过半场教学比赛的应用,能够促进高校女生对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标准更好地学习与掌握。教师要想促使学生对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进行更好的学习,就不能够仅仅依靠传授的理论知识,学生单纯地死记硬背规则条文。只有在实际的篮球比赛中进行练习和实践,将理论讲解充分结合起来,才可以促使学生对篮球竞赛的规则和裁判法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裁判法,使半场教学比赛得以顺利进行。

4 半场教学比赛在高校女生篮球专选课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4.1 女生开展半场教学比赛时间的控制

由于高校普通女生体能及篮球基本技术和男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正常半场篮球比赛的时间和强度多数不适合初学和刚接触篮球学习的高校女生,强度过大的教学比赛,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使学习变的更加枯燥无味,更甚者使学生厌学。对于初次参加篮球比赛的高校女生来说,教师应降低比赛的强度和时间,先从争三球甚至争两球的游戏性质的比赛开始,目的为让学生尝试进球的愉悦感,初步了解竞赛规则。同时可以通过多个小组组合大组,多次比赛算总积分的方式,决定比赛输赢并适当进行奖惩,刺激学生比赛的竞争意识,增进其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一段时间的篮球技战术学习和比赛教学巩固后,再加长比赛或是完整比赛的时间,使学生感受参与篮球运动的真正魅力。

4.2 女生开展半场教学比赛竞赛规则可适当的调整

大多数高校女生在参与篮球选修课前的基础较差,技战术非常不完整,对篮球的竞赛规则也知之甚少,如果按照正常的裁判法去判定一场半场教学比赛,可能会太多次数的中断比赛,从而使比赛无法正常进行。教师在组织教学比赛时,可以大胆的忽略学生不是太离奇的违例动作,目的是促进半场比赛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但比赛过后,教师应集中学生总结比赛出现的问题,对违例较多的情况,集中讲解,并通过比赛中出现的实例问题,加强竞赛规则的教学。然后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在比赛中逐步规范违例现象。

对于篮球初学者又初次参与篮球比赛,其很难控制身体接触用力,度的问题,极易造成伤害事故。所以在教师在初次组织半场比赛时,违例限制可以弱化,但犯规的限制必须严格,甚至可以要求学生减少身体或不允许身体的触碰,特别是篮下的犯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以干扰进攻方为主,但杜绝用身体和手触碰进攻方,减少事故,也对学生对篮球对抗用力度的问题,有一定了解,同时养成在比赛中自我保护的习惯。

4.3 比赛中的安全问题

篮球课程虽然相较于体操,田径等易发事故的课程相比较为安全,但由于其确实是一项存在对抗的项目所以课的安全问题是需教师注视和预防的。首先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关注自身安全出发,要求学生着装符合体育课要求,课前与教师一起做好准活动,加强自身技战术的学习,清楚教师对比赛的要求和规定,防止發生伤害事故,同时学会在比赛和锻炼中保护自己;其次教师应在平时的练习课中加强技战术及裁判法,学生安全的教育,课前检查场地及器材的是否可以安全有效的使用,练习前需认真讲解比赛规则及注意事项,在学生比赛中如有危险动作发生需及时干预或中断,集中讲解危险动作的危害性等。总之,篮球比赛安全有序的进行才能达到锻炼身体,提高技能的作用,所以安全是半场比赛能够成功开展的基础。

5 结语

(1)半场教学比赛,强度适中,学生可参与性强,符合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合在高校女生篮球教学中开展。

(2)半场比赛让高校女生在对抗中适应篮球比赛的节奏,提高其技战术的意识和能力,符合篮球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

(3)在女生参与半场比赛时,教师应因材施教,适当的修改比赛规则,促使比赛愉快、有序、安全的进行,提高高校女生参与篮球比赛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杨桦,祝莉.现代篮球战术[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2] 叶国雄.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l998.

[3] 肖经云,王新蕊.浅新体育课教学中伤害事故及责任认定[J].体育教学,2009(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