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体育抖空竹进入学校的可行性研究

2017-07-10华峰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5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可行性

华峰

摘 要:在学校开展抖空竹教学活动,既是对我国优秀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又是弘扬体育文化的一种教育实践。不但学生们喜爱抖空竹,更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对预防肩周炎也有很好的效果。抖空竹还能保护学生视力,预防近视,促进学生大脑发育,提高大脑技能,在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方面也起到显著的效果。文章还为推广学校教育中抖空竹体育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抖空竹 体育教育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a)-0191-02

抖空竹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历史上关于抖空竹玩法的记录颇多。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写的《达生》就已经记载了抖空竹是一种艺人的手指随着空竹的变化而变化的技艺[1]。近年来,不同地域的人对抖空竹的叫法不一样,南方人叫它“嗡子”,北方人叫它“空竹”或者“空筝”,济南人叫它“老牛”,四川人叫它“响簧”,长沙人叫它“天雷公”,上海人叫它“哑铃”,河南人叫它“抖老牛”,天津人叫它“风葫芦”或者“闷葫芦”,山西人叫它“敲钟”,台湾人叫它“扯铃”[2]。不同时期的人对抖空竹的叫法也不一样,据《中国文化通志》一书记载,宋时期的抖空竹叫做“弄斗”,明清时期叫作“空钟”。抖空竹名称的多样化,说明了这项运动在各地流传的广泛性。

1 抖空竹进入学校体育教學的可行性

1.1 学生对抖空竹感兴趣程度的实地调查

在开展的两百份学生问卷调查中发现,非常喜欢抖空竹这项运动的学生占51%,比较喜欢的人数占了32%,一般喜欢的占14%,不大喜欢的占3%,不喜欢的占0%。另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玩过空竹的学生仅占8%。调查结果表明:抖空竹的练习者从6~60岁都有,涉及各个年龄段。但参与抖空竹的学生人数不多。虽然他们没有接触的机会很少,但在调查中学生表现出对抖空竹运动这一民族体育项目的极大兴趣,所以他们对抖空竹这项体育活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初步了解,或不了解阶段。

1.2 抖空竹的健身效果显著

抖空竹是属于全身的运动,需靠四肢的巧妙配合才能完成。空竹一般有200~300g,当小小的空竹上下飞舞的时候,抖空竹的人用上肢做提、拉、接、抛、抖、盘的连贯动作,下肢要求做走、蹬、跳、骗、绕、落的动作,用眼做追和瞄的动作,如此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既能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同时又可以能提高学生的灵敏度。另一方面抖空竹还能提高人的身体协调性。学生的协调性有待提高,如果他们适当地练习抖空竹,能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而协调能力是学生运动、学习和生活技能提高的前提。此外,抖空竹还可以使肩背部血液循环加快,保证肩背部肌肉、筋膜的血液供给充足,调节肩背部的代谢功能,有利于肩背部受损组织的修复,起到预防学生肩周炎的作用。

1.3 抖空竹保护学生视力、促进大脑发育和提高大脑技能

抖空竹能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当运动者练习抖空竹的各种技巧时,双眼始终都要注视空竹在空中变化的位置,随时反馈给大脑的神经中枢系统,以便大脑发出指令,做出正确的方向判断,从而保持空竹的正常运行。这时,双眼和脑神经会在空竹抖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从而保护学生视力,也起到了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大脑技能的功效[3]。

1.4 抖空竹运动有效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学生课业负担重是当前中国教育界不争的事实,学生们普遍运动时间偏少,睡眠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学习压力大。当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在狂抓学生的学习成绩时,学习的压力不断下移,转移到了学生身上,他们倍感学习的重压[3]。抖空竹这项运动可以有效放松学生身心,有效缓解他们紧张的心情,消除由学习压力所带来的低落情绪。此外,抖空竹的运动量还可以控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能来确定每次的运动量,不必与他人争抢、冲撞,更不会造成学生精神上的负担。

2 抖空竹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所面临的难题

2.1 抖空竹在学校的普及率不高

近几年,我国各地开展抖空竹的情况有所提高,但大部分的学生都不知道抖空竹是什么,毕竟抖空竹作为一种民族体育运动,无论是从知名度还是影响力来看,都比不上篮球、足球等国际“大腕”赛事。即便有人知道空竹,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玩。加上他们没什么玩伴,大多数人就是随便拨弄几天,觉得空竹没什么意思,随即放弃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抖空竹的技能指导不到位,相关的宣传也做得比较少。抖空竹运动的发展在长期的“冷宫”中倍受阻碍,在学校的普及率也就比较低。

2.2 抖空竹遭受学校领导的冷遇

民俗体育活动在全国学校体育教育中普遍遭受冷遇,有的学校领导不重视,也不支持,严重影响了抖空竹运动在校园内的开展。甚至有的学校领导以保护在学校学生的安全为理由,禁止抖空竹等体育项目在校区内开展。对学生身体“过度保护”,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没有学校领导的重视,抖空竹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只能是“一纸空谈”了。

2.3 学校缺乏抖空竹的教学与研究人才

从历史文献来看,有关抖空竹的研究基础薄弱,研究成果奇缺。从已经开展抖空竹运动的学校来看,这些教师大多数是没有系统学习过抖空竹技巧的,只能说他们是略学“皮毛”,这样怎么可能教出“高徒”来呢?在学生掌握抖空竹的初步技术前,指导老师掌握的技术动作还可以勉强应付。很快地,随着学生抖空竹技术水平的提高,指导老师往往难以应付有待进一步提高抖空竹技术水平的学生了,学生也就丧失了学习抖空竹的兴趣。由此可见,师资匮乏是制约抖空竹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发展可行性的原因。

3 学校推广抖空竹运动的途径

3.1 加强学校体育课堂的抖空竹实践活动

抖空竹在学校体育课堂的开展,可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实践来进行,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由分解动作到完整联系的教学步骤,先集体安排学生们开展学习抖空竹基本动作的练习,然后,根据每个学生所学的基本动作进行编排抖空球的套路。该项运动最适合因材施教,使学得快的学生继续学习更新更难的动作,以满足他们想要进步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进步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抖空竹的快乐。此外,还要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

3.2 提高教师抖空竹的技术技能

我们可以通过校本培训的方式,对抖空竹运动的理论和运动技能进行系统学习,当老师掌握了抖空竹相关理论和技能后,再利用体育社团、大课间活动等途径进行推广。我们也可以聘请当地一些水平比较高的空竹爱好者到学校指导体育老师和学生。或者鼓励学校的体育老师深入民间,向民间抖空竹高手虚心学习,以便更快地提高学校体育老师的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组织校际间体育教室抖空竹教学展示及运动技能的比赛交流,以促使抖空竹运动在学校中扎根生长。

3.3 将抖空竹运动引进学校的第二课堂

学生参加第二课堂,体育运动项目相对多。要吸引学生参加抖空竹运动,可将抖空竹引进学校的第二课堂,可以根据练习抖空竹的优秀学员的身体特点,设计抖空竹的运动方案,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参与抖空竹,这样一来,他们所掌握的抖空竹技巧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然后把他们发展成为学校抖空竹运动的“标兵”,使他们在参与抖空竹运动中获得成就感与快乐。

参考文献

[1] 马虎臣.空竹抖挤与玩法[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235-238.

[2] 张登峰.文化视野中的空竹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0):153-157.

[3] 陈婧.抖空竹[J].青少年,2010(3):14-17.

[4] 林镜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及对策[J].天津教育, 1989(3):56-70.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可行性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螺旋CT对食管癌手术的可行性评价
浅谈出行及服务MaaS方案在XX市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