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小学生协调素质手段的研究

2017-07-10马兆辉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5期
关键词:协调手段身体素质

马兆辉

摘 要: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索。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挑选出诸多发展小学生协调能力的手段,用实验法检验所筛选手段中部分发展下肢协调能力的手段。实验后对测试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为所选部分手段对7~8岁儿童下肢动作协调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性效果,P<0.01,这些手段可以很好地发展小学生的协调素质。

关键词:协调 手段 小学生 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b)-0058-03

1 前言

1.1 小学生体质现状分析

小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一直以来就备受关注,然而当下中国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却不容乐观。《2014年北京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指出仍有20%学生营养不良,中小学男生身体素质下降,且城市男生速度、耐力素质下降明显。研究有关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手段意义重大[1]。

1.2 发展动作协调能力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意义

1.2.1 动作协调能力定义及其敏感期

田麦久主编的《运动训练学》教材认为,“协调能力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是形成技术的重要基础。[2]”动作协调是活动者身体各部位动作间的有效配合,是感知器官与肢体活动之间的配合。

从动作协调发展的敏感期而言,Starosta等人(1989)[3],认为7~11岁是协调能力发展的敏感期,11~13岁是协调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过家兴的《运动训练学》介绍,7~14岁是发展协调能力的最有利时期,其中6~9岁是发展一般协调能力的最有利的时期。

1.2.2 儿童动作协调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儿童动作协调的研究相对匮乏,尤其是缺乏发展儿童动作协调手段的实证研究。潘泰陶(2001)、徐政(2002)等人创编了足弓敲球、跳绳、双手拍球、十字走、瞄准掷远、平衡木、摸石过河、双手拣球、侧向交叉跑9项运动协调能力测试指标,并对1499名青少年进行了在9项指标测试,结果表明:在7~12岁儿童运动协调能力普遍增长速度较快,动作协调能力增长趋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慢。根据所检索的文献资料来看,目前我国对儿童动作协调的研究相对匮乏,尤其是缺乏发展儿童动作协调手段的实证研究[4]。

1.3 儿童动作协调能力发展手段筛选

本文通过文献查找获得多种协调训练手段,进而从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3个角度在教学实践中再次进行筛选。在筛选过程中,去除了不科学的部分手段,简化改进部分使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部分手段,借鉴参考了充分符合小学低年级身心发展规律的部分手段,进而总结出适合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动作协调的手段如表1所示。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法

随机选取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中心小学二年级两个自然班,确定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中随机选取32名学生,实验后不进行性别分类。实验前分别对下肢协调指标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两个班级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符合统计学的取样原则,可以作为本实验的有效样本。

本实验参考徐政《7~12岁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测量评价系统的研究》所建立的测试指标,选取其中测试下肢动作协调指标的两个项目,即十字走和足弓敲球。

2.2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的各项测试数据运用 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以呈现。没有差异性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为P<0.05,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为P<0.01。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双脚脚弓轻敲球成绩对比分析

由表2可知,经过6周的动作协调练习,实验班双脚脚弓轻敲球平均成绩有明显增长,t=-8.205,P<0.01,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对照班双脚脚弓轻敲球平均成绩增长不明显,t=-0.184,P>0.05,无显著差异。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双脚脚弓轻敲球实验后成绩分析,t=3.284,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6周的动作协调练习,实验班双脚脚弓轻敲球成绩增长明显,而对照班在常规教学中,双脚脚弓轻敲球成绩增长不明显。

3.2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双脚脚弓轻敲球成绩增幅对比分析

由表3可知,在6周的實验课后,实验班双脚脚弓轻敲球成绩平均增幅为(11.66±6.12)次,而对照班仅为(2.1±10.38)次,两个班比较,t=4.892,P<0.01,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实验课中,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且手段新颖有趣,学生能被极大地吸引而自主参与课堂之中,此外,教学手段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因而,在双脚脚弓轻敲球成绩上,实验班的成绩增幅优势明显。

3.3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十字走成绩对比分析

十字走,反映的是左右下肢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求在特定的空间内完成动作的协调能力。

由表4可知,经过6周的动作协调练习,实验班十字走平均成绩有明显增长,t=-8.86,P<0.01,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对照班十字走平均成绩增长不明显,t=-0.56,P>0.05,无显著差异。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十字走实验后成绩分析,t=4.263,P﹤0.01 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6周的动作协调练习,实验班十字走成绩增长明显,而对照班在常规教学影响下,十字走成绩增长不明显。

3.4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十字走成绩增幅对比分析

由表5可知,在6周的实验课后,实验班十字走成绩平均增幅为(5.34±1.92)组,而对照班仅为(0.59±3.19)组,两个班比较,t=3.336,P<0.01,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实验班在教学中安排较多的软梯训练,而软梯训练与十字走所涉及的动作协调指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加之软梯练习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安排各种手段的组合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而快速发展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因而,在6周的时间里,在十字走成绩上比对照班增幅更加显著。

4 结语

通过在小学短期的课堂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提高低年级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手段确实有效。体能训练领域中与动作协调相关的手段较为庞杂,本研究所筛选的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后续研究者作更系统的筛选。教学实验设计只涉及下肢动作协调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实验时间较短,研究深度较为欠缺,建议后续研究者作长期、系统、全面且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教委.2014年北京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R].2014.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3] B·N利亚赫.对揭示《协调能力》这个概念实质的几个特征的分析[J].体育译文,1985(16):1-7.

[4] 徐政.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测量方法及指标体系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14(3):16-21.

猜你喜欢

协调手段身体素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新发现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