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你也是别人的一道风景
2017-07-10李琰
李琰
职场着装的话题在近三十年来,因被无数次提及而不再新鲜了。随着与此相关的各类培训、媒体选题的扑面而来,国人的衣品的确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少企业的《员工手册》里都有关于着装的具体规定。外企通行的“周五休闲装日”或称“自由着装日”的做法,也在不少大都市的写字楼里通行开来,让西装裹身的白领们意识到,个性化标签也是职场着装的一部分,率先从不注重衣着到过分注重衣着中解放出来,开始在体现职业感与个性特点之间寻找着新的平衡,而这正是这个话题值得延续的原因所在。
其中,最有发言权而又长期被服饰界忽视的一个群体,当数历经无数次面试的HR们。我们集体见证了中国人的职业形象提升之路,我们更懂得衣着、举止等外在形象对面试成功的影响,我们手里攥着大把鲜活的职业形象设计案例,但遗憾的是,我们中的专业人士却忘记了自己在看风景的同时,你也是别人的风景,这就是HR群体见多识广,却难成衣着典范的现实。其实HR在面试他人时,同时也在接受对方的审视,这一点我们意识到了吗?
一次,我受邀担任某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面试考官。为体现公正性,主办方要求所有考官提前进驻考点,集中培训全封闭。因深知连续几日面试上百人的工作强度,我提前准备了舒适的黑色商务休闲软皮鞋,黑色裤装、黑色小内搭、米色休闲西装外套等两套能让自己舒服些的半正装。面试当日,担任组长的政府官员西装笔挺地出现了,而同组的其他几位考官却千姿百态,有穿着碎花连衣裙的妖娆女士,还有穿着中式休闲麻质上衣的成熟男士。单看每个人的着装都还和谐,但作为考官组合在一起,就出现了“画风太美不敢看”的效果。
主办方在保证面试公平公正方面做了很多功课,从聘请来自不同企事业单位的考官,到评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都做了具体要求,唯独没对着装做任何要求,而我们恰好又不是来做北影、中戏、鲁美等艺术类面试的。在担当主考官的政府官员带领下,我们这个考官团队如同《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般被混搭在一起,想必那一年被我们这一组考官面试过的应聘者们也是赚足了“眼福”吧。
我曾经在某特大型国有企业里工作过,因为需要做一项员工满意度的调查,与人力资源部的HR们去生产现场调研。一位专业素质非常不错的80后HR随行,居然穿着紧身裤并配了一双橘色的高跟鞋。在一群穿着蓝色工装的员工中,可以想见这双橘色的小皮鞋何其刺眼,访谈者与被访谈者的距离感瞬间被拉开。忽然想到人民的好总理周恩來同志,在下乡调研时,与人民同穿一样的服饰,那是何等的亲切。谁说着装不重要,那是无言的风景。
卞之琳的著名短诗《断章》是这样写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被称作企业名片的HR们,同样也时时展现在别人的“风景”之中、“面试”之下,又怎能对“穿什么,怎么穿”应付了事呢?面对已是80后、90后占据主场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想让他们的着装与职业毫无违合感,不是仅仅告诉他们吊带、热裤、凉拖、无领T恤不能穿进办公室就够了,而要教会他们适度保留个人专属的风格标签。如果说,在中国职业人士着装方面会有一群人走在前列的话,那就不应仅仅是外企、金融等高大上的职业领域,更应该包括我们阅人无数的HR工作者。
用色调体现衣品。大多数公司是不会为员工配发统一工装的,但因所处行业不同,衣着的行业特点还是必须要有的,为职业而着装是最基本的衣品要求。在此之上,通过色调选择与搭配穿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衣品也并不难。比如在正装一统天下的写字楼里,大家都是一片黑白灰,但黑白灰的不同搭配就见功力了。有人是“要想俏,一身皂”的不出错模式,还有人是白色衬衫、灰色铅笔裙、白色船形鞋,用轻快的节奏配色诠释自己的与众不同。关于黑白灰的玩法还是蛮多的,只有不会玩的人才会被黑白灰淹没掉。
用细节体现衣品。就算是统一着装的公司,只要用些小心机,还是可以穿出HR们独特的精致、整洁之美,一如我们报出的各类报表一般。毕竟很少有公司会禁止员工一切个性化的服饰,除服务行业外,统一着装一般也只统一主体服饰。一件相近色的衬衫、一条会自动跳进人视线里的丝巾、一块精致的腕表、一对优雅的珍珠耳饰……无论对男人来说,还是对女人而言,动人春色不需多的道理都是适用的。
用混搭体现衣品。随着时尚的变迁,混搭让职场人士在衣着方面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一直以为,如果你的职业装去除外套,去陪恋人坐在楼下的COSTA里,喝一杯意大利浓咖啡,体会那低温缓慢烘焙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原香,此时的你和刚刚坐在写字楼里的你,同样感到衣着得体的话,那你就是混搭高手了。
成功的穿衣之道来自学习与尝试,来自本人和他人的评估与感爱。对于HR来说,见证过多少得体的穿着就见证过多少糟糕的衣品,再不必自己摸着石头去过河了,这真是隐形的职业福利,只不过,要享受到这份福利,HR们先要把自己摆在求职者的位置上,而不是受考官心态影响,照见了别人,却忽视了自己。相信HR们只要意识到了自己也是别人的风景,就一定会成为职场着装话题中最热门的HR现象。
责编/齐向宇
李琰
职场着装的话题在近三十年来,因被无数次提及而不再新鲜了。隨着与此相关的各类培训、媒体选题的扑面而来,国人的衣品的确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少企业的《员工手册》里都有关于着装的具体规定。外企通行的“周五休闲装日”或称“自由着装日”的做法,也在不少大都市的写字楼里通行开来,让西装裹身的白领们意识到,个性化标签也是职场着装的一部分,率先从不注重衣着到过分注重衣着中解放出来,开始在体现职业感与个性特点之间寻找着新的平衡,而这正是这个话题值得延续的原因所在。
其中,最有发言权而又长期被服饰界忽视的一个群体,当数历经无数次面试的HR们。我们集体见证了中国人的职业形象提升之路,我们更懂得衣着、举止等外在形象对面试成功的影响,我们手里攥着大把鲜活的职业形象设计案例,但遗憾的是,我们中的专业人士却忘记了自己在看风景的同时,你也是别人的风景,这就是HR群体见多识广,却难成衣着典范的现实。其实HR在面试他人时,同时也在接受对方的审视,这一点我们意识到了吗?
一次,我受邀担任某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面试考官。为体现公正性,主办方要求所有考官提前进驻考点,集中培训全封闭。因深知连续几日面试上百人的工作强度,我提前准备了舒适的黑色商务休闲软皮鞋,黑色裤装、黑色小内搭、米色休闲西装外套等两套能让自己舒服些的半正装。面试当日,担任组长的政府官员西装笔挺地出现了,而同组的其他几位考官却千姿百态,有穿着碎花连衣裙的妖娆女士,还有穿着中式休闲麻质上衣的成熟男士。单看每个人的着装都还和谐,但作为考官组合在一起,就出现了“画风太美不敢看”的效果。
主办方在保证面试公平公正方面做了很多功课,从聘请来自不同企事业单位的考官,到评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都做了具体要求,唯独没对着装做任何要求,而我们恰好又不是来做北影、中戏、鲁美等艺术类面试的。在担当主考官的政府官员带领下,我们这个考官团队如同《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般被混搭在一起,想必那一年被我们这一组考官面试过的应聘者们也是赚足了“眼福”吧。
我曾经在某特大型国有企业里工作过,因为需要做一项员工满意度的调查,与人力资源部的HR们去生产现场调研。一位专业素质非常不错的80后HR随行,居然穿着紧身裤并配了一双橘色的高跟鞋。在一群穿着蓝色工装的员工中,可以想见这双橘色的小皮鞋何其刺眼,访谈者与被访谈者的距离感瞬间被拉开。忽然想到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在下乡调研时,与人民同穿一样的服饰,那是何等的亲切。谁说着装不重要,那是无言的风景。
卞之琳的著名短诗《断章》是这样写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被称作企业名片的HR们,同样也时时展现在别人的“风景”之中、“面试”之下,又怎能对“穿什么,怎么穿”应付了事呢?面对已是80后、90后占据主场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想让他们的着装与职业毫无违合感,不是仅仅告诉他们吊带、热裤、凉拖、无领T恤不能穿进办公室就够了,而要教会他们适度保留个人专属的风格标签。如果说,在中国职业人士着装方面会有一群人走在前列的话,那就不应仅仅是外企、金融等高大上的职业领域,更应该包括我们阅人无数的HR工作者。
用色调体现衣品。大多数公司是不会为员工配发统一工装的,但因所处行业不同,衣着的行业特点还是必须要有的,为职业而着装是最基本的衣品要求。在此之上,通过色调选择与搭配穿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衣品也并不难。比如在正装一统天下的写字楼里,大家都是一片黑白灰,但黑白灰的不同搭配就见功力了。有人是“要想俏,一身皂”的不出错模式,还有人是白色衬衫、灰色铅笔裙、白色船形鞋,用轻快的节奏配色诠释自己的与众不同。关于黑白灰的玩法还是蛮多的,只有不会玩的人才会被黑白灰淹没掉。
用细节体现衣品。就算是统一着装的公司,只要用些小心机,还是可以穿出HR们独特的精致、整洁之美,一如我们报出的各类报表一般。毕竟很少有公司会禁止员工一切个性化的服饰,除服务行业外,统一着装一般也只统一主体服饰。一件相近色的衬衫、一条会自动跳进人视线里的丝巾、一块精致的腕表、一对优雅的珍珠耳饰……无论对男人来说,还是对女人而言,动人春色不需多的道理都是适用的。
用混搭体现衣品。随着时尚的变迁,混搭让职场人士在衣着方面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一直以为,如果你的职业装去除外套,去陪恋人坐在楼下的COSTA里,喝一杯意大利浓咖啡,体会那低温缓慢烘焙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原香,此时的你和刚刚坐在写字楼里的你,同样感到衣着得体的话,那你就是混搭高手了。
成功的穿衣之道来自学习与尝试,来自本人和他人的评估与感爱。对于HR来说,见证过多少得体的穿着就见证过多少糟糕的衣品,再不必自己摸着石头去过河了,这真是隐形的职业福利,只不过,要享受到这份福利,HR们先要把自己摆在求职者的位置上,而不是受考官心态影响,照见了别人,却忽视了自己。相信HR们只要意识到了自己也是别人的风景,就一定会成为职场着装话题中最热门的HR现象。
责编/齐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