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不愿立碑建亭
2017-07-10方湘玲
作文周刊(综合版) 2017年7期
方湘玲
公元1689年,康熙皇帝南巡治河,并沿途访问苏杭等地。由于他自从执政以来就体恤民情,爱民如子,因此深得民心,但凡他所到之处,百姓都夹道欢迎。一路上,康熙还看到很多歌颂自己功德的碑亭,但他并不为此感到高兴。
当康熙到达松江时,当地有众多百姓都聚集在行宫门外,要求献上碑文。原來,因为皇帝下令免去了江南的赋税和历年来的积欠,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人们都发自内心地爱戴他。为了表达大家的感激之情,大家决定建立一座碑亭来称颂皇恩。康熙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语重心长地对百姓们说:“民乃国之本,朕之所以要免去钱粮,是为了让大家生活得更好。你们诚心为朕立碑建亭,本是好意,但这样难免劳民伤财,也与朕原本的意愿背道而驰,朕做事情一直都注重实际意义,不在乎那些虚荣,所以只能将碑文还给你们。”
康熙还下旨通告各地方官员,不可再借口修碑亭,增加百姓负担。其实,康熙不愿人们为自己建立碑亭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有些官员总是喜欢以修建行宫碑亭为由,苛敛肥己,增加人民负担,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康熙明白,只有全面禁止,才能将可能出现的不正之风扼杀在萌芽状态。
康熙曾经说过:“只要多做好事,百姓自然会感激你。只有凡事立足于百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