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社会主义与太平天国运动
2017-07-10吕银凤
吕银凤
摘 要: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产生有其特定国内外背景和经济、政治、思想条件。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尝试和实践。主要表现在经济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政治上,采取公举乡官的制度,赋予农民一定的政治权利;思想上,男女平等思想下的妇女解放运动。虽然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与其空想性有很大的关联,但这些思想的提出与尝试仍具有伟大的功绩。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空想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K2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145-02
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方是在资本主义发展不成熟、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尚未充分暴露和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还不够尖锐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正如恩格斯提出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1]780
一、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一) 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国内外背景
19世纪早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空想社会主义甚为流行,其中主要是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主观编造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19世纪5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已经逐步摆脱各种形形色色的空想社会主义,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某些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問世是这一历史巨变的标志。而此时东方的中国,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帝国主义的入侵,一直处于封建主义和闭关锁国美梦中的中国社会,被迫地沦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并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其结果一方面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解体,中国人民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压迫;另一方面,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这些导致了遍及全国的农民大起义,其中,就爆发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的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农民革命,即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尝试,主要体现在其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中。
(二) 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深刻分析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既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加速了中国广大农民阶级和手工业者的破产,也给中国带来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中国在长期的历史和实践中形成的自然经济必定会顽强的抵抗,并与资本主义经济相冲突,从而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社会这种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其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和压迫和剥削,进一步激化了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已达到十分尖锐的地步。为此,中国底层即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剥削和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其三,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对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有深远的影响。大同思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在春秋战国时期,随诸子百家的争鸣而表现出来,例如儒家的“均无贫”思想;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农家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思想。最早记载大同社会的是《礼记·礼运》,其中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赋而不作,故外户不闭。是谓大同。”[2]这是对大同思想的具体描述。大同思想历史悠久,在中国人民思想中根深蒂固,所以,当人民在遭受灾难时,大同的理想世界就成为人民内心所追求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为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
二、太平天国运动中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近代史上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第一次尝试和实践的是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主要体现在其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中。“《天朝田亩制度》是洪秀全根据《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著作中所阐述的平等思想而提出来的。”[3]它描绘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方案,拉开了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序幕。《天朝田亩制度》中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上,也涉及政治、思想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经济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经济上,主要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天朝田亩制度》[4]的主要原则是土地归天父所有,天下人平均分配土地。它宣传“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它按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分田。它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好丑各半”,目的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数量平均分配土地,以保证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以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为什么说这是空想社会主义?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19世纪50年代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主要地位,这也决定了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不可能废除的,也就不可能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二是,农民的小农经济狭隘和自私的思想,他们以小农经济的标准来认识和改造世界,认为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平均分配土地,就能摆脱贫穷与剥削。这种方案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确实起到了鼓励农民进行革命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按这种方案来改造世界,不仅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会使社会生产力停滞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水平上,从而阻碍生产力的进步,这显然是农民阶级的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三是,实践证明,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由于其战时军事的需要,虽然在某些地方没收了地主的土地,但是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并未实施。他们实施的是“照旧交粮纳税”政策,实质上,仍然承认地主土地所有制。
经济上的绝对平均主义还体现在工商政策上。《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天下农民米谷,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取消私营的商业和手工业。商业上,货物一概没收,居民生活用品由国家统一供应;手工业上,废除手工业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改为有组织的集体生产,建立百工衙、诸匠库制度。这一工商政策明显带有空想主义的色彩,在当时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在实践中,出现了城内货物奇缺的现象,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在后来实施中,这一政策有所改变。
(二)政治上,采取公举乡官的制度,赋予农民一定的政治权利
太平天国的地方政权,设省、郡、县三级组织,三级的长官由天朝直接任命。太平天国的基层政权采取乡官制。《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县以下设若干军,军设军帅,军帅以下各级官员,均由本乡人公举,并由本乡人担任的办法产生,称为乡官制。并规定“凡天下每岁一举,以补诸官之缺。”采取记名选举、层层考核的办法选举乡官。具体原则是“凡太平军初克一地,就大张布告,命令州县编造户册,并在本乡公举乡官,凡每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举军帅一人,每二千五百家举师帅一人,每五百家举旅帅一人,每一百家举卒长一人,每二十五家举两司马一人,每五家举伍长一人。”这是对两千年来受封建主义压迫和剥削的农民阶级掌握政权的一次巨大变革,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进步。但是对于小农经济的农民政权来说,由于封建性和阶级的局限性,在实践中,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乡官,一部分是受剥削、受压迫的农民,另一部分则越来越多地任用地主分子及旧王朝的官吏担任乡官,仍带有很大的封建性质。这种乡官制度的实际执行远没有他们所设想的那样理想,必然带有一定的空想性。
(三)思想上,男女平等思想下的妇女解放运动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教义言“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这充分体现出了其肯定男女之间平等地位的思想。以此为根据,《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了一系列的解放妇女的措施。它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男妇一人自十六岁以上受田”。这有力地冲击了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思想,赋予男女在经济上的平等地位。它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废除封建的买卖婚姻,使妇女摆脱了桎梏命运的枷锁。它规定“妇女不准缠足,违者斩首”废除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摧残妇女身体的纲常礼教。此外,它还规定妇女可与男子一样参军,并肩作战,而且可以在政府中做官,参与国家的管理。在太平天国运动以前,中国历史上还从未出现将男女平等的思想付诸实践的尝试。太平天国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数千年来压迫和奴役妇女的封建制度和宗法礼教,给予妇女在经济、政治上的平等地位,不仅使广大妇女在身体上摆脱束缚,而且精神上也获得极大的解放。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指出傅里叶第一个表述了这样的思想:“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1]784而太平天国运动将这一空想付诸实践。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一大伟绩。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时期实施的制度政策,基本上是根据上帝教的教义,也就是《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保暖”的精神,借以反对封建壓迫和剥削的。他一方面具有反对封建主义性质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具有脱离当时历史条件的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的空想性,所以在实践中不可能达到其理想的目标,这也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与空想社会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战争,它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大多数是贫苦的农民阶级,农民阶级由于小生产者的狭隘观念,决定了他们反封建的斗争缺乏革命的彻底性和坚决性。他们目光短浅,小生产者的欲望容易得到满足。革命后容易被地主和统治阶级利用,进而失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只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因而这种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得不到如同现在所有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样,就使当时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这样,就在每一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斗争停息以后,虽然社会多少有些进步,但是封建的经济关系和封建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依然继续下来。”[5]二是小农经济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统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定都天京后,以洪秀全为代表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集团腐败滋生。他们在建立政权后,封建思想日渐暴露,他们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颁布了等级森严的礼制,重新走上了封建统治的道路,放弃了曾动员广大农民起义的平等思想,严重脱离了群众。三是,领导集团内讧,致太平军实力大为削弱。随太平天国军队的日益壮大,追求享乐的奢靡之风兴起,导致各主要领导集团的权力欲望膨胀。各集团之间矛盾不断涌现,出现了内部权力的斗争,各主要领导者之间争权夺利,互相猜忌,任人唯亲。导致后来发生的天京事变,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除上述之外,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从某种程度上说与其纲领中的空想性有一定的关联。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所设计的理想社会的改革方案,具有革命性与空想性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进步的纲领,具有彻底的反封建的精神,它提出的方案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和主张,极大地鼓舞了农民参加起义的革命积极性;另一方面,它颁布的方案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脱离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违背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地主,但是由于其带有一定的空想性,在实践中没有切实的实行,到后期,打消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由于它不是明确的、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在实践中就不可能完全实行,必然会回归到历史条件所容许的范围内,而带有封建性和保守性,因此就不可能在最广泛的范围内动员革命群众。至太平天国中后期,逐步脱离人民群众。而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注定是要失败的。
正如列宁所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得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6]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尝试与实践,虽然它最后失败了,其理论体系带有很多的不足,但是为之后的革命战争提供了宝贵的理论、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党明德.孔子的大同思想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东岳论丛,1996(2):83.
[3]矛家琦,方之光,童光华.太平天国兴亡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137.
[4]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第2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49-849.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5.
[6]列宁.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