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格化视角探析培养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2017-07-10李玲玲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21期
关键词:人格化人格中学生

李玲玲

摘 要:针对目前广大中学生核心价值观养成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通过比较说明,肯定人格化在价值观养成中的积极影响,从而确立价值观养成要由单向被动的“灌输教育”向双向主动的“人格内化”转变的新观念。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动力结构、情感状态、行为管理三个层次对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人格化培养的路径作初步探析。

关键词: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人格化;人格化路径

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目前我国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在实施教育时应特别注重心理学相关知识的运用。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强调,“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现象的领域内进行的”。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遵循心理学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将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其价值观念的生成、同化、外化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广大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本文试从这一角度论述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养成的人格化路径,以进一步增强价值观养成的显著性。

一、从人格化角度认识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战略任务势在必行,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人格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一)当前价值观培育存在的两点缺陷

一是对培育对象特殊性的考虑不足;二是培育方法还比较单调。

(二)人格化在价值观培育中的积极影响

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人格化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蜕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它重视学生合理需要的满足,通过发挥积极情感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三)确立由单向被动的“灌输教育”向双向主动的“人格内化”转变的价值观培育新观念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赫钦斯说:“教育的目的,不在制造基督徒、民主党员、工人、公民、律师或商人,而在培养人类的智慧,由此而发扬人性,成为仁智的人。其目的是人格,而不是人力。”我们必须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学生的心理协调和内心和谐角度出发,重视受教育者的体验、领悟,巧妙运用情感沟通的技巧,实行一种没有明确价值要求的自内而外、由里及表的隐性价值教育影响方式,使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目标内化为学生持久、稳定的人格品质的组成部分,并外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二、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人格化路径探析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完善的重要时期,也是价值观定型的重要时期。人格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要从多维角度、多个层面建设。只有在“需”的方面下功夫,在“情”的方面获得认同,实现“意”的至高境界,才能结出灿烂的实践之果。

(一)着眼需要,发挥内在动机的自我激励功能

第一,认真研究学生的需要。积极心理学认为,内在需要源于人天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需要,它的满足能激发强大的内在动力。需要是心理和行为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具有某种需要,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才能“因需施教”。因此,必须深入学生,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的需要及其变化发展方向。

第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人格化始终要与学生的需要密切结合并与其相适应,通过改善伙食、教育设施设备,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解决成长进步的问题,尽量满足其生理、归属、交往和尊重等合理需要,为高层次需要的产生打牢基础。

(二)动之以情,加强积极情感的深度培育

第一,善于唤起中学生的积极情感。積极情感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这要求我们必须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必要的心理训练,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增强对中学生的情感关注,尊重并满足中学生的情感需求,因势利导,巧妙运用各种适合中学生的方式来感染中学生,引发他们积极情感的回应,实现内在的情感融通。

第二,注重榜样模范的情感共鸣。在学校大力开展树先进、立典型的活动,通过广泛地宣传报道,不断提高和挖掘英模人物的人格魅力和闪光点,以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双方的认知趋同和情感共鸣。

(三)行为塑造,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第一,重视良好行为的养成。一方面广大中学生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遵守中学生守则,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勇于在实践活动中磨炼中学生的意志,通过集体远足、爬山、帮助孤寡老人、清明扫墓等活动培养并强化中学生无私奉献、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将当代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转变为中学生的自觉行为。

第二,加强自我行为的塑造。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矫正不良行为,培育优良品行,要鼓励中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还要善于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中学生勇于展现自我,乐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开拓新思路,在主动积极地自我突破中吸取核心价值理念的精华,自我完善。

第三,突出人本关怀的价值。首先,要全面贯彻民主原则,大力培育民主氛围。其次,要推动中学生积极加强沟通交流,就价值领域的一些是非曲直、荣辱得失问题进行充分的思想交流,以加深对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再次,对待中学生应尽量采取正面鼓励。在人文关怀中使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理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无声息地促使中学生良好行为的塑造,从而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美]赫钦斯著,姚柏春译.教育现势与前瞻[M].台北:台北今日世界出版社,1975.

3.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

猜你喜欢

人格化人格中学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民营企业发展人格化模式简析
从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来探究播音主持的艺术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