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闻喜县中低产田现状及改良措施建议
2017-07-10刘建玲张晓龙孟晓民
刘建玲+张晓龙+孟晓民
摘要:本文通过对闻喜县中低产田土壤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中低产田培肥与改良对策以及种植区划意见。
关键词:中低产田;现状;改良;措施
刘建玲,张晓龙,孟晓民. 山西闻喜县中低产田现状及改良措施建议[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08):31-32.
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盆地北端,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59′33″-111°37′29″,北纬35°9′38″-35°34′11″之间。境内三面环山,丘陵重围,涑水河川纵贯腹地,地形地貌可概括为三山(中条山、稷王山、紫金山)、两垣(北垣、后宫垣)、两条川(涑水河、美良川)、三道丘陵(峨嵋岭、鸣条岗、中条山前沿),海拔高度450-1572 m,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全县耕地总面积87.0万亩,其中中低产田面积60.6万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广种薄收。
一、中低产田土壤现状及问题
1、中低产田类型及面积
依据《山西省中低产田划分与改良技术规程》,将全县中低产田划分为五个类型,即盐碱耕地型、坡地梯改型、障碍层次型、灌溉改良型、瘠薄培肥型。总面积为60.6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69.6%。其中瘠薄培肥型面积最大,为35.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0.9%;其他依次为坡地梯改型11.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3.7%;灌溉改良型型7.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2%;障碍层次型5.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3%;盐碱耕地型面积0.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0.6%。
2、中低产田的成因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全县地形复杂,山、川、沟、垣、壑俱全,水土流失严重。二是农田建设投入不足,中低产田改造措施不力。三是农民施肥投入不足,施肥不合理,尤其是有机肥施用量仍处在较低水平。四是土壤容重增加,通透性变差。从调查情况看,活土层容重平均为1.39 g/cm3,心土层或底土层承受压力大,容重高达1.50 g/cm3,土壤较为紧实,土壤容重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1.33 g/cm3增高0.06 g/cm3。
3、中低产田存在的问题
(1)重化肥,轻有機肥
多年来,在施肥上重化肥轻有机肥,使有机肥比例下降至36%。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小麦、玉米等秸秆还田面积增加,土壤有机质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作物秸秆有限,单位面积仍不能满足作物优质高产的需要。
(2)重氮磷肥,轻钾肥
全县小麦N亩均施用量8-10 kg,P2O5亩均施用量5-7 kg,K2O亩均施用量1-3 kg,氮、磷、钾化肥的施肥比例不协调。
(3)化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不当
不同作物对化肥需求量不同,在中低产田上,化肥的增产潜力大,利用率高。但从施肥调查情况来看,农民往往重视高产田,而忽视了中低产田施肥,造成中低产田吃不饱。在施肥方式上,撒施、盲目施肥、随意施肥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肥料利用率较低。
(4)重大量元素,轻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肥料施用面积占耕地总面积95%以上,微肥绝大多数是用于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上,粮食、棉花等作物很少施用微量元素。
(5)农田基本建设不完善,造成土壤养分流失
多年来农民对农田用多养少,特别是坡耕梯田,水土流失严重,跑土跑肥,造成活土层减少,土壤肥力低下。全县坡耕地面积39万亩,每年农建面积不足10%,且广种薄收,养分贫乏,作物产量下降。
二、中低产田培肥与改良对策
1、多种途径提高中低产田土壤肥力。
(1)增加土壤有机质
近年来全县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施用相对减少,尽管连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等项目,但由于部分土壤掠夺性生产,导致土壤耕性变差,保肥保水性能逐渐下降。今后要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目标,逐步加大单位面积有机肥的施用量,施用农家肥、沼液、商品有机肥、秸秆堆沤等,不断增加有机肥投入量。
(2)秸秆还田,实现用养结合
作物秸秆含有较为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直接翻入土壤具有改良土体结构、土壤耕性的作用。全县每年有60余万亩小麦秸秆、10余万亩秋作物秸秆可以利用。通过玉米鲜秆还田、小麦高留茬还田、压青还田等途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用养结合。
(3)合理轮作,挖掘土壤潜力
根据不同作物需求养分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根系深浅不同、吸收各层土壤养分不同、各种作物遗留残体成分各异,通过不同作物合理轮作倒茬,挖掘土壤潜力,平衡土壤养分。大力推广粮棉间作,玉米大豆间作,小麦大豆轮作,小麦药材轮作等方式,实现土壤养分协调利用。
2、因地制宜实施中低产田改造
(1)盐碱耕地型改良
主攻方向以排水改盐为主。其主要措施:建立排灌系统挖渠排水洗盐;完善农田林网,优化田间环境;改进耕作方式,深耕晒垡促进土壤熟化;增施有机肥,实行粮肥轮作;推广地膜覆盖,提高地温抑制水分蒸发,防止返盐;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按施肥建议卡施肥;实施化学改良;种植耐盐作物,提高经济效益。
(2)坡地梯改型改良
主攻方向以坡耕地修筑水平梯田为主。其主要措施:里切外填、围地打坝、加深耕层;耕作培肥,粮草、粮豆、粮油轮作,增施有机肥,合理增施化肥。加强林带植被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3)障碍层次型改良
主攻方向以工程与耕作措施并举,逐步消除和改善土体构型为主。其主要措施:平田整地、起高填低,降低田面坡度;加深耕层、耕层厚度≥20 cm的坡耕地种植苜蓿、豆类与绿肥作物,采取小麦、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平衡施肥;引水灌溉,提高耕地抗旱能力。
(4)灌溉改良型改良
主攻方向以增加灌溉保证率为主。其主要措施:发展灌溉配套措施,打井引水修渠节灌、引水高灌、蓄水提灌,提高用水保证率;平田整地,提高灌溉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5)瘠薄培肥型改良
主攻方向应以挖掘土壤潜力,培肥土壤,以肥调水,走有机旱作之路为主。其主要措施:在平川、山地、丘陵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培肥方式,改革种植制度,提倡轮作倒茬,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平衡施肥。
三、中低产田种植区划意见
全县地形复杂,中低产田广泛分布,根据地貌特征可分五大区域:高中山区、山前倾斜平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台垣区、河谷平原区。根据各区域土壤性质及地域特征,因地制宜。特提出种植业布局规划。
1、高中山区
由于该区是全县低产农田区,多年来以一年一作小麦为主,依据该区基础条件,应调整为种植小杂粮为主,重点发展红小豆、大豆、谷类、中药材等抗旱耐瘠薄作物。
2、山前倾斜平原区
该区由中条山的片流以及举办沟谷中的洪积扇裙组成,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大部分是一年一作,以种植药材为主,发展经济林比如:核桃、双季槐、牡丹花和小杂粮等
3、黄土丘陵沟壑区
该区丘陵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应该单一小麦种植的为退耕还草、还林或搞林粮间作;农作物种植应改为薯类、豆类及杂粮为主。
4、黄土台垣区
该区主要指闻喜县北垣台地,地势平坦,但干旱无水,属于极度贫水区,地力水平较低。应改一年一作小麦种植为小麦、药材、薯类等综合种植区。小麦应选用优质小麦品种,进一步发展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药材还以远志为主,进一步提高产量,增加农作物种植效益。
5、河谷平原区
该区以中产田为主,有一部分高产田,但水利条件较好。有一部分盐碱地,在培肥地力的基础上以发展麦棉间作,小麦、玉米间作,设施蔬菜、低洼盐碱地种莲菜等特色菜为主。进一步提高产值,增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