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是印错惹的祸

2017-07-10陈茴茴

音乐周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王超出版物合唱团

原创 2017-05-20 陈茴茴 音乐周报

随着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业界对于合唱作品出版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加入此类作品的出版行列中来。出版物数量的增多,对于繁荣合唱发展益处颇多,但由于出版物质量参差不齐、错误较多,令期望通过出版物寻求专业指导的合唱团们徒生困扰。由青年合唱指挥王超编撰的《普通高校优秀合唱作品选》一书出版后,其高度的专业度和极低错误率在高校及各界合唱团间收获好评,谈到合唱作品编撰过程中常见错误及影响出版质量的原因,王超打开了话匣子。

错误版本误人误时

王超举了两个例子:作曲家曾叶发创作的合唱作品《如梦令》于1987年在国内首度发表,国内几本合唱教材和著作都有刊登,但出版质量并不令人满意,有的版本错误甚至多达15处。从作品1987年发表至今的20年里,演唱过这部作品的合唱团非常多,错误版本导致的演唱错误也非常多。作曲家瞿希贤创作的《把我的奶名儿叫》是许多合唱团的常演曲目,很多出版物和教材都有收录,不少合唱出版物的错误影响了合唱团对这首作品的经典演绎。王超表示,甚至在国内一些大型合唱比赛中,都可以见到很多合唱团在演唱错误的版本。因为出版错误导致的演绎错误无疑对作曲家和作品本身造成不好的影响。

在编撰《普通高校优秀合唱作品选》一书过程中,王超翻阅了大量合唱作品出版的教材和著作,他把这些出版物中的错误总结为“明显错误”和“不明显错误”两大类。其中,像错音、节奏错误、歌词错误等这样易于发现的是“明显错误”;比如表情术语的错误,如该标跳音的没有标、回原速的时间标得过早或过晚导致整个演唱出现偏差、连线标错位置导致合唱团气息更换位置发生错误等这样“内行人”才能发现的错误属于“不明显错误”。

发现各种错误的同时,王超还惊讶于发现了一个“神奇”现象:同一作品不同版本的很多错误是相同的,同一版本不同时期再版的错误也是相同的。这是因为很多出版物再版过程中都会参照旧版,如果原始版本或较早版本的出版物有错误,这些错误就非常容易保留到新版出版物中。实际上,这些错误本应在再版过程中得到更正,之所以会一直保留,王超判断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没时间”——编撰人员“没时间”检验原谱有没有错误,也没校对自己手中版本的错误,错误就会一直保留;没能力——很多出版社的编撰人员没有学过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知识,看不出来错误,或者看到不合适的地方,没有能力去改正这些错误;没资源——如果一个出版社出版合唱作品时可以收集大量版本,可以通过比对发现错误,或是有作曲家资源,可以与作曲家共同探讨订正各个版本应该改进的地方,就能避免重复错误,这一点相对于能力来说是更高的要求,对于很多出版社来说更为困难;最后一个是“没兴趣”——编撰人员对编撰的内容本身就没有兴趣,自然不够用心,容易出错。

严谨之外更需专业

一首合唱作品从诞生到出版大致要经历作曲家创作、打谱公司根据手稿打谱、出版社编撰校订等几个流程。创作环节容易出现的错误可能来自作曲家的笔误或五线谱记录时出现的偏差。打谱环节是比较重要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很多打谱公司都会将手稿交于几名打谱人员共同完成,他们各自打谱的方式、风格、速度和细致程度都不同。王超注意到,打谱公司的打谱人员多分为两类,一是音乐学院毕业或有学习音乐的背景,懂得音乐,打谱过程中会遵循音乐规律,也能发现一些错误,间接做好了一次潜在的校对工作;另一种打谱工作人员则是纯技术人员,他们没有音乐专业知识,只能“照葫芦画瓢”,对于作曲家手稿中模糊的地方无法做正确判断。好的打谱公司还应该由有音乐专业素养的校对人员校对原谱与打谱的錯误。第三个重要环节是出版社,一家质量上乘、负责任的出版社会监督打谱公司的工作质量,会在其交回谱子时仔细核对打谱细节。也会与作曲家沟通对谱子的要求等,这也需要出版社有具备专业音乐知识的编辑,甚至应该细分音乐门类。

王超表示,对于一本有着成千上万音符和很多细节的合唱出版物,仅仅校对三稿其实远远不能保证低错误率。此外,指挥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提高发现出版物错误的能力,选择口碑好的出版社,购买、收集、留意多个版本的合唱教材,以便帮助合唱团挑选出最好的版本。

猜你喜欢

王超出版物合唱团
雾霾产生原因及朝阳市雾霾成因初探
青蛙合唱团
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策划研究
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
延伸小游戏
首届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公布
好戏正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