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见他以手指月》阅读与仿写

2017-07-10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引领者木心眼神

【名家范文】

看见他以手指月

□王春鸣

2013年,木心的名字忽然开始风起云涌。读木心的书和木心读过的书,俨然成为时尚。忽然有一群人,呼啦一下扑向他,而我,不想知道他是谁。古今中外的才子还少吗?已经足够我浪费一生的思想、感觉和感情了。出于天生的警惕和对流行文化的抵触,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故意绕道,但是这个名字再也没有沉寂下去,只要你去书店,上网,看春晚,聊天……都可以看见“木心”二字。

然后有一天,我在同事桌上看见木心的照片了——中年,黑白,戴礼帽,神情半荒半野,目光明亮如星。

我对木心一见钟情。我原不该那么俗,可是他的眼神让我猛然回想起多年前,茶马古道上,初冬清晨的一棵野松。在漫山遍野的荒凉和无尽无穷的风中,我骑着马,一言不发,不知所往。不经意一回头,就看见了那棵树,就用松树该有的样子,闲寂又桀骜地立着,疏疏针叶间千言万语。一瞬间我热泪盈眶,心中大恸,知道为何,却说不出来。

有着那样眼神的人,一定有一个自由而浪漫的灵魂,于是我开始读《文学回忆录》,小步紧跑着接近那个手绘黑白琴键弹莫扎特的木心。好丰盛的书,并且,美妙极了。我一百次按捺住了想把书扔向空中的冲动,我知道如果我还是一个孩子,我会把书狠狠地抄一遍,两遍,三遍;我会喊他,木心,木心,木心,我想要拥抱他,然后讪讪地在离他不远的角落里坐下。全部读完是在一个黄昏,从书中抬起头,桌椅、书封、一支积压着千言万语的笔、白色茶杯、窗台上收拢的茑萝,都相约着暗下去,在眼前水逝云卷。

如果遇到我极喜欢的女友,我会送她一套木心的书,哪怕她说,她想自己买,不行!她已经有了,也不行!我对人好,就掏心掏肺的,就掏出木心来送给她们。我为孩子们筹划的音乐会,也毫不犹豫地用“云雀叫了一整天”做名字。

最不妙的是,2013年,我浪荡了一阵后,又从天涯羁旅重回江湖,到大学里上文学课。其实那是我最脆弱的时候,以中年之心与俗世再一次磨合,其疼痛可想而知,我不仅不能见到松树、月亮、大河,就是讲个陶渊明,也会哽咽着说:让我停一分钟,我想回家了。就是这时候读到的木心啊!从那以后,我再讲艺术史、上文学课时,觉得自己一句句,都是在大放厥词。

有不少年轻的学子,因为同爱木心的缘故,便将我引为知己。可是我觉得木心好,不是因为一首《从前慢》,也不仅仅因为他是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那些金句使得木心的世界像初冬的花园。我从小讨厌《论语》里道德教训的意味,却喜欢它的体式。长篇累牍之后再呈现出来的观点,常常让我筋疲力尽,很多论著一眼横扫过去,就会发现,其实此处可以省略一万字,彼处也可以省略一万字。所以若非不得已,我从不听课。而木心的文学史多么好,完全丢开套路,丢开主流的成见,兴之所至地讲。他若愿意好好地著书,一定可以惊人地立说,却不妄言什么学术体系、理论框架,他的主体话语不是在一句句的阐述本身,也不是哪個具体的观点,而是一种光。

(选自王春鸣《木心的世界像初冬的花园》,有删改)

精彩点拨

作者从最开始出于对流行文化的抵触,而对俨然成为文化界时尚引领者的木心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排斥心理写起,直到有一天,看到木心的照片之后,也正是通过这张照片作为媒介,作者一见钟情,由此展开了对木心的极致推崇。从木心的服饰眼神,继而透过木心的文字和书画及其音乐才华,作者挖掘到了木心作为一个文化引领者所具备的文化素养和高贵精神。

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再次道出木心对彼时自己的思想点拨以及影响力。木心就像一道光,照耀了作者曾经脆弱的灵魂和所有热爱文学的人们。

木心让作者一见钟情,而对于阅读完此文的读者而言,相信也会爱上这篇自由又浪漫,如同初冬的花园般美好的文章。

写作链接

好的文章贵在设置悬念,一波三折,而上文作者对木心从开始的拒绝到后来的极致推崇,经历了思想上的巨变。请你以“有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横线上填写词语的范围不限。②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猜你喜欢

引领者木心眼神
生命的顽强
张岪与木心
无性别风潮
那个写从前慢的木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学鲁宾逊”的远去与归来
“文学鲁宾逊”的远去与归来
空洞的眼神
岁月
我敢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高等教育近现代转型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