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师生搭建平台 用音乐对话世界

2017-07-10

音乐周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指挥家交响乐团作曲家

5月9日晚,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成功亮相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凤点头”——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本场音乐会由指挥家汤沐海执棒,特邀新加坡华乐团扬琴演奏家瞿建青助阵。

名家助阵 民族强音

本场音乐会先后演奏了天津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天津市千人计划专家美籍华裔作曲家周龙教授根据佛教古乐传统仪式而作的《鼓韵》(作曲家以传统鼓乐和他们古老艺术形式的起源为背景,加以节奏的變化和配器色彩的对比)和陈怡教授取材于广西民歌素材的管弦乐曲《歌墟》(作品取材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歌节,并采用了云南彝族和苗族跳乐的原始素材,用管弦乐生动模仿了山歌的演唱风格),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徐昌俊教授根据京剧打击乐灵感创作的扬琴协奏曲《凤点头》(作品融入国粹京剧艺术和西方现代作品技法,在扬琴与乐队之间形成生动的“对话”),旅法作曲家许舒亚源于太古神话灵感的管弦乐曲《日巅》(作品构思来源于太古神话《夸父逐日》,作品的创作注重于在音乐中感受先人在征服自然社会过程中的执着和最终的悲壮),20世纪意大利作曲家雷斯皮基的毕生杰作《罗马的松树》(作曲家用音乐描述大自然的想象力,畅响交响图画)。音乐会融合了现代与近代的作曲风格,兼顾中外经典作品。

汤沐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来到这么重要的城市,遇到这么爱好音乐的听众,对于乐团的锻炼很大的。特别是在学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这样的机会对培养他们的职业态度和责任心是非常难得的!”徐昌俊院长也谈到,“能够参加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对于天津音乐学院的发展来说,意义非凡,同时也是一次机遇。能够带着这样一台由我院师生与国际级指挥家、演奏家共同打造的交响音乐会,来到具有国际声望‘上海之春,这本身就是天津音乐学院在教学、创作、表演上得到认可的最好证明。”

历史悠久 实践育人

坐落于美丽海河之畔的天津音乐学院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1950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家刘诗昆、殷承宗、王立平、盛中国等都在这里成长。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创作、表演类艺术人才。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成员由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优秀师生组成。在建团以来的40多年里,曾与著名指挥家李德伦、黄飞立、姚关荣、郑小瑛、谭利华、王钧时,以及美国指挥家赫伯特·齐佩尔和唐·耶格、德国指挥家丁乙留、美国匹兹堡交响乐团指挥丹尼尔·梅耶、中央音乐学院指挥杨力、中国爱乐乐团指挥杨洋等合作演出。近年来,乐团演出足迹遍及北京国家大剧院、天津文化中心音乐厅、天津文化中心歌剧厅、中山音乐堂、韩国高阳市政音乐厅、韩国祥明大学音乐厅等地,成功举办了多场音乐会并录制出版唱片。2017年4月22、23、25日,乐团分别在深圳、珠海、广州三地成功举办专场音乐会巡演。

天津音乐学院秉持“育人为先”的宗旨,通过大量的高水准艺术实践为学生搭建专业发展的良好平台,并致力于服务社会、文化普及与推广,“将优秀艺术资源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民!”多年来,学院立足内涵建设、人才强校、拓宽国际视野、开阔办学思路,积极开展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以“天津五月音乐节”、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惠民等高规格品牌活动,大师班、天籁讲坛等多种形式,邀请国内外知名作曲家、演奏家、音乐理论家等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和大师班教学,积极拓宽学生专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此次演出不仅是一次用音乐与世界的对话,更是一次对天津这座滨海城市的推广,只有让文化“走出去”,才能让世界更多地倾听中国文化的声音,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天津。

猜你喜欢

指挥家交响乐团作曲家
长大可当作曲家
卡内基特别支持,为青少年音乐家搭建平台
乐师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超级指挥家
猫咪成长史
舞动旋律
作曲家
世界十大交响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