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挂帅的“小穆桂英”
2017-07-10远方
远方
2017年鸡年央视春晚上,河北大名县9岁女孩儿邓鸣璐表演的戏曲《穆桂英挂帅》获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都表演得准确到位,活脱脱一个“小穆桂英”。虽然只有9岁,可对央视春晚这个舞台,邓鸣璐却不陌生,2013年,她曾和哥哥表演了创意节目《剪花花》,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这对可爱俏皮的“春晚娃娃”。当时兄妹俩约定,以后一定还要再来春晚。时隔四年,再上春晚,昔日从不分离的兄妹俩却只剩下了一个人。两年前,哥哥邓鸣贺因白血病离开了人世,没能继续追逐当初的梦想。作为自己最早的“小老师”,邓鸣璐一直是哥哥的“小跟班”,她习惯性地躲在哥哥身后,让哥哥胖乎乎的身体,为自己遮风挡雨。哥哥走后她再无依靠,可她和哥哥约定的梦还在。小小的她,背负着两份梦想,独自前行。
五岁哥哥当老師,逐梦路上兄妹同行
邓鸣璐2008年7月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在她出生前,已经有了哥哥邓鸣贺。父亲邓志伟和母亲刘照艳都是普通的农民,田里活儿多,照顾兄妹俩的责任便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爷爷邓庆华年轻时是大名县豫剧团的一名琵琶手,后来从豫剧团退了下来,经营着一家农资店。虽然不能继续在舞台上表演,但只要有空,他就会抱着两个孩子去听戏。邓明璐还小,总是好奇地东张西望,哥哥大一点儿,有时会跟着哼唱几句,倒也有几分相像。邓庆华听后,十分高兴,便有意教孙子唱豫剧。不管他教什么,邓鸣贺总能很快记住,小小年纪,便展现了极高的唱戏天分。
有一次,邓庆华带着孙子邓鸣贺去参加县里举办的一个文艺活动。在爷爷的鼓励下,小鸣贺演唱了《朝阳沟》选段《我坚决在农村干一百年》,虽然只有三岁,但他在舞台上的表演,让观众看得目不转睛。
回到家,邓庆华问小鸣贺:“你愿不愿意学习豫剧呀?”小鸣贺一听,高兴地跳了起来:“我愿意,我就喜欢唱戏。”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邓鸣贺来到了河南淮阳县赵玲艺术学校接受正规的戏曲教育,由爷爷跟着陪读照顾。哥哥走了,小鸣璐闹了很久,妈妈没办法,就哄她说:“等你再大一点儿,妈妈就送你去找哥哥。”小鸣璐便盼着自己快快长大,早点儿和哥哥团聚。
小小年纪就学习戏曲,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可小鸣贺从不喊累,跟着老师虚心求教,进步神速。入学半年,邓鸣贺便在河南卫视《梨园春》擂台赛上获得了“擂主”称号;在纪念常香玉大师逝世六周年之际,他以年龄最小的艺术家身份参加了全国政协礼堂演出,受到了刘云山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随后又获得了第六届擂响中国《梨园春》2010年全年擂主总决赛银奖、第六届河南省少儿艺术大赛金奖、河南省小梅花金奖状元、中央电视台《欢乐英雄》冠军、第十六届中国戏曲小梅花金奖、央视《我要上春晚》栏目最佳人气王等。因为留着《西游记》里“红孩儿”的发型,大家都喜欢喊他“豫剧红孩儿”。
邓鸣璐慢慢开始记事,她整天吵着闹着要跟哥哥一起玩。实在没办法,父母只好同意她去找哥哥。来到哥哥所在的艺术学校后,爷爷告诉她:“虽然你还小,但选择了戏曲,就要好好学,不能半途而废,知道吗?”小鸣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和哥哥一样,邓鸣璐也来到了赵玲艺术学校,爷爷奶奶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全心全意照顾他们。在学校里,除了学习戏曲,还有文化课,时间安排很紧。邓鸣璐没有基础,什么都要从头开始。邓鸣贺便给她当老师,他对妹妹要求很严厉,眼神、走势、动作,必须做到最好。
一次,哥哥给小鸣璐示范新的戏曲选段,妹妹怎么也唱不好。邓鸣贺急了:“你的手得这样往上挑,眼睛要这样看着,怎么就不会呢!”哥哥态度这么凶,小鸣璐吓哭了,坐在地上嚷着要妈妈。晚上回去之后,兄妹俩同桌吃饭,邓鸣璐只顾埋头吃,也不理哥哥。邓鸣贺拉拉妹妹的衣袖:“好璐璐,别生气了,待会儿哥哥陪你玩躲猫猫。”小鸣璐鼻子一哼:“我自己玩。”吃过饭后,邓鸣贺一直跟在妹妹后面,没注意脚下的凳子,一下子跌了个“狗吃屎”。妹妹在一边见了,乐了。邓鸣贺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装作小狗的样子,“咬牙切齿”地说:“我是小狗狗,来找骨头吃喽。”兄妹俩再次玩到了一起。
在第二天的上学路上,邓鸣璐问妹妹:“还要哥哥给你当老师吗?”小鸣璐点点头:“哥哥你别那么凶,你说话不凶,我就听你的话。”邓鸣贺听从了妹妹的意见,此后跟她沟通时,说话都轻声细语,生怕惹恼了妹妹。在哥哥的帮助下,邓鸣璐唱功猛进,成为《梨园春》年龄最小的擂主,还是央视《过把瘾》栏目的开幕式嘉宾。
哥哥走了,她带着双重梦想艰难跋涉
2012年,经过层层选拔,邓鸣璐和哥哥一起参加了央视少儿春晚,表演节目《龙子龙孙贺新春》。同时,哥哥邓鸣贺作为“开门娃娃”参加了2012年央视龙年春晚。虽然邓鸣璐没能登上春晚舞台,但她也为哥哥感到高兴。她说:“哥哥,下次我要跟你一起去参加春晚。”邓鸣贺握住妹妹的手说:“好,下次我们一起来。”为了兑现和哥哥的约定,兄妹俩苦练技艺,努力做到最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7月,兄妹俩参加央视《我要上春晚》栏目,最终被评为现场和网络“双重人气王”,成功拿到了2013年蛇年春晚的邀请函,表演创意节目《剪花花》。在台下,邓鸣璐紧张得手直抖,哥哥什么话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抱住了妹妹:“就跟咱们平时排练时一样,别怕,哥哥就在旁边。”哥哥坚定的眼神给了邓鸣璐莫大的鼓励。最终兄妹俩表演的《剪花花》成为当晚喝彩声最高的节目。兄妹俩高兴坏了,信心更足,更是有了小小的愿望,以后定要常来春晚舞台,最好每年都能来。
可没想到几天后,哥哥邓鸣贺开始高烧不退。家人忙带着他去医院检查,最终被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医院里只能由妈妈一个人陪着,偶尔才可以与外面通上一次电话。小鸣璐对哥哥说:“哥哥,你早点儿好起来,我们约定过,还要再上春晚呢。”电话那边的哥哥直点头:“好,等我好了后我们继续唱。”可没想到,虽然经过化疗,也做过干细胞移植手术,但邓鸣贺的病情却再度恶化。2015年4月28日,他带着和妹妹未完成的约定,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邓鸣贺的突然离世,让全家人心如刀绞,之前他所一直钟爱的豫剧,家里人更是一句都听不得。邓鸣璐不愿意再唱豫剧,她哭着说:“哥哥走了,我不想再唱了,只要一唱我就想哥哥。”到后来,只要有人跟她提豫剧,孩子就急,哭着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家人知道,她和哥哥的感情太深了,哥哥走了,她依然走不出过去的世界。怕把孩子逼坏了,家人不敢再提学习豫剧的事。“春晚娃娃”似乎从观众眼前消失了,邓鸣璐也成了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第五小学的一名普通的小学生。
2016年初,邓庆华突然收到了老家戏迷给他寄来的一封信:“从在《梨园春》听两个孩子唱戏开始,我就是他们的小戏迷,小鸣贺走了,让我悲痛万分。可近两年来,却没再见到鸣璐的身影,孩子是不唱了吗?孩子天分那么高,不唱实在可惜,真心盼着孩子能早日走出来,再次登上春晚舞台。”看到这封信,邓庆华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啊!孙子走了,全家人谁也没能走出那份伤痛,小鸣璐更是如此。难道以后的日子,他們都要这样吗?
几天后,邓庆华提出带着小鸣璐出去走走,在离家不远的公园一角,有一个老年人专门组建的戏团,什么戏都唱,平时不少人在那里排练。站在远处,远远听着,小鸣璐眼睛红了,她拉拉爷爷的手说:“爷爷,我们回去,我想回家。”邓庆华拉住了孙女:“鸣璐,你还想唱豫剧吗?”邓鸣璐的眼泪一下子流出来了:“我一唱就想哥哥,我想哥哥,真想哥哥。”祖孙俩互相抱着,默默流泪。等小鸣璐心情平复下来了,邓庆华对她说:“哥哥走了,可是哥哥的愿望还在,之前你和哥哥约定要再次登上春晚舞台,难道你忘了?”小鸣璐摇摇头:“我没忘,可没有哥哥,我一个人不行,我害怕。”“不试试怎么知道。”邓庆华指指天:“你只要记着,哥哥在天上看着你,你就不那么害怕了。”小鸣璐仰着头看看天,抹掉眼泪问爷爷:“如果我继续唱,哥哥会开心吗?他能听到吗?”“能,他肯定会很开心。”
三登春晚,天堂的哥哥听我唱
时隔两年,再次把豫剧捡拾起来,辛苦可想而知。邓庆华特意请来了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的徒弟刘冰给小鸣璐当老师,同时,北京京剧院的张萍老师也愿意来教小鸣璐。有两位老师保驾护航,小鸣璐进步迅速,很快就回到了之前的水平。可这还不够,必须超越再超越,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才能成为哥哥的骄傲。
2016年8月,天气很热,穿着厚重的戏服,邓鸣璐在表演走台步的时候,不小心被衣服绊倒,一下子摔倒在地。老师忙过来伸手扶她。那一刻,邓鸣璐突然有一种错觉,似乎回到了从前。以前每次摔倒,都是哥哥第一个跑过来,扶她哄她。邓鸣璐对老师说自己想休息一下,她一瘸一拐地来到走廊的楼梯边,坐了下来,埋着头不说话。此时此刻,她真的太想哥哥了,如果哥哥在,帮她吹一吹,或者逗一逗她,所有的烦恼似乎都会远去。哥哥就像是一个魔法师,总会带给她快乐。在屋外坐了半个多小时,邓鸣璐又重新回到了训练室。对她来说,对哥哥最好的怀念,便是好好唱戏,直至唱到那个哥哥想再去却遗憾没有去成的春晚舞台。
不需要别人催,也不需要老师盯着,邓鸣璐就像是变了一个人,拼命地唱,拼命地学。2016年11月,邓鸣璐再次参加了央视《我要上春晚》节目,凭借出色的表演,邓鸣璐一路进入了总决赛。
在总决赛前夕,邓鸣璐偷偷拿了一张哥哥的照片塞进了口袋里,这样就有哥哥陪着她了。舞台上,她以一段豫剧《花木兰》,得到了现场艺术家的认可,直接进入了《直通春晚》的颁奖晚会。并在颁奖晚会上,拿到了2017年春晚总导演杨东升签发的“春晚彩排邀请函”,表演豫剧《穆桂英挂帅》。走下舞台,握着邀请函,邓鸣璐第一时间给爷爷打去了电话,她说:“爷爷,我终于可以再去春晚了,哥哥能看见吗?”电话那边,邓庆华泣不成声。
2017年央视鸡年春晚顺利开幕。在后台候场的邓鸣璐却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紧张,有过之前两次上春晚的经验,她也算是春晚舞台上的“老人”了,一边熟悉自己的表演,一边安慰其他小朋友。最终,临到她上台了,一曲《穆桂英挂帅》听得大家连连叫好。走下台后,看着这个璀璨的舞台,邓鸣璐默默无语,天上的哥哥肯定听见了她的声音。
现在,邓鸣璐已是三年级的学生,平时一边学习一边学戏,对她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把文化课提高上去,课余时间才会参加一些节目。提起哥哥,她说:“这辈子我到哪儿都会记着他,特别是上台表演的时候,虽然我一个人在唱,但是想着哥哥,一点儿都不害怕。我现在走每一步,都带着哥哥的梦想!”
(编辑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