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对中英、中欧大学创新合作的影响及中国大学的对策
2017-07-10沈宇航
沈宇航
摘要:脱欧给英国大学创新合作带来的影响长远而深刻,包括合作主导权的丧失、创新资源的流失以及合作空间的扩大。脱欧后受英欧新型关系和现实利益的影响,未来中英、中欧大学创新合作将呈现新的走向,中国大学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正值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和“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做好未来中英、中欧大学创新合作的应对之策,对进一步提升中英、中欧创新合作水平,发展中国科研创新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国;脱欧;欧盟;“一带一路”;大学;创新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7)03-0093-04
2016年6月4日,英国通过全民公投宣布退出欧盟,成为游离欧洲一体化的最大离心力。脱欧后,英国政治地位、金融体系和科研实力都会受到不小的冲击,作为支撑英国科技、文化和经济的高等教育界也将受到波及,尤其会影响到英国与欧盟成员国的大学创新合作关系、产学研项目、留学事业以及科研基金配置。失去英国的欧盟,其政治影响力会大打折扣,新能源开发、航空科技、生物制药等国民支柱产业也将受到较大影响。英国与欧盟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失和大学创新合作体系的瓦解将迫使双方大学在创新合作领域寻求新的战略合作伙伴。随着中英两国关系进入“黄金时代”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大学的创新优势对于脱欧后的英国和欧盟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一、脱欧对英国大学创新合作的影响
(一)合作主导权的丧失
从大学创新合作关系上看,英国之所以成为科技大国正是因为其自身是欧盟科研创新体系的一部分。在科研项目的设计与实践中,英国不僅仅是参与者,更多的是占据主导、控制与领袖的地位。目前在欧盟开展的地平线(Horizon 2020)项目中,英国领导的子项目数量是德国的2倍。[1]英国的参与也确保了科研资金公平分配给优秀的竞标者,例如受益于欧洲研究理事会项目基金支持,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S.Novoselov)和安德烈·海姆(A.K.Geim)教授开展的石墨烯研究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欧盟也因此投资5400万欧元用于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所”的石墨烯旗舰项目,并从2016年起追加高达5000万欧元的项目投资。[2]从2007年欧盟第七框架计划(7th Framework Programme)到2013年地平线计划(Horizon 2020),英国大学的科研创新杠杆领导着欧盟多项科研项目,英国54亿欧元科研预算换来了欧盟88亿欧元的科研资助,可以说英国的主导地位让大量的科研资金流入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脱欧后英国虽然可能以参与者的身份继续同欧盟开展科研项目,但是失去主导地位的英国大学,在科研竞标、成果发表、资金投入以及技术转化等方面将丧失话语权,英国科研机构也同样会蒙受巨大的经费损失。随着主权债务危机后英国经济的持续疲软以及自2010年保守党上台以来“减少财政开支”政策的实施,英国政府已无力长期填补高昂的科研经费缺口为英国大学科研创新事业买单,这些因素将造成英国大量科研机构关闭、科研项目流产和产学研合作终止。正如英国《财富》网站近日发表文章所称:“英国脱欧将对英国乃至全球科技行业带来十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
(二)大学创新资源的流失
从科研创新资源上看,英国大学作为世界科研中心拥有国际顶尖的研发力量、雄厚的基金支持以及庞大的产学研合作体系。英国是仅次于德国的世界第二大科研资金接受国,欧盟提供的科研资金占英国研究基金总量的25%。[3]据相关数据统计,2013—2014年英国高校共获得来自欧盟的6.87亿英镑科研资金支持,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例,其科研基金的17%出自欧洲基金会,超过25%的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1/6的学生来自欧盟其他成员国。另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最新报告称,英国脱欧的代价或将是失去1/5的外国投资,英国科研项目将面临“被退出”的风险,英国创新资源的流失很可能迫使伦敦金融科技中心迁往都柏林、法兰克福甚至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等地。[4]作为欧洲科技中心的英国大学,其科研创新核心的资源就是人才,而据《卫报》称,英国大学教学与学术研究领域约5.5万名教师来自海外,占教师总数的30%,其中更是有3.2万人来自欧盟。资料显示,英国的退出将导致高达15%的高校教师脱离英国本土,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而这类人群中不乏企业资深管理者、行业专家、高级技术工人以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急需的复合型人才。从技术转化的角度看,英国拥有欧洲最完整的产学研合作体系,英国大学科研创新产值在G8国家中创下第一,其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器每年将带来66亿英镑的产学研合作收益,伦敦过去10年间吸引的科技投资项目要高于都柏林、巴黎、马德里、慕尼黑和阿姆斯特丹所吸引项目的总和。随着英国脱欧程序的启动,大量投资将撤出英国主导的产学研项目,英国大学和科研单位将面临科技人员流失、研发基金锐减、科研机构关闭及创新项目中断等损失,这些不利局面对于英国大学吸引和雇佣欧盟科技工作者、优秀教师及赴英留学生均构成了巨大的压力,英国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真空将迫使英国在全球寻求新的科研创新战略合作伙伴,以弥补脱欧后自身创新资源的不足。
(三)合作空间的扩大
从现实利益层面上看,脱欧后英国可摆脱欧盟设置的限制研发生产与创新合作的条条框框。例如,脱欧后英国可废除欧盟制定的不适宜其本土企业和产学研发展的100余项严格的生产标准和监管制度,每年节约高达330亿英镑的生产成本,这将大幅减轻英国中小企业负担,有利于英国产学研体系的良性发展。另外,根据欧盟“人员自由流动”原则,以往英国必须接纳欧盟移民,2015年进入英国的净移民人数为33.3万人,其中有18.4万人来自欧盟成员国,不断涌入的移民客观上占用了英国大量的公共资源,抢走了英国本土毕业生的就业机会,降低了英国民众对于英国大学教育和科研创新事业的热情。而退出欧盟,英国可限制欧洲移民和学生的流入,提高英国本土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数量,提升公众对英国大学教育的信心。从长远利益角度看,英国如要继续成为世界最优秀的研究和创新国家之一,就必须保证其科研人员可以在最卓越的机构、使用最先进的设施、与全球最顶尖的精英共事,并在全球范围谋求更多创新资源,获得更为经济的科研成本。因此,英国在竭力维持与欧盟先前的科研合作关系和模式之外,适时转变科研合作方向,树立注重全球合作的心态,从原来以区域合作为主拓展至与其他非欧盟国家进行全球合作,这也是全球化浪潮下英国科研界为了维护自身地位、延续自身发展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脱欧后英国虽然失去了原本与欧盟进行便捷国际合作的巨大优势,但同时也使脱欧后的科研环境面临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的机遇,而果断与世界上在科研事业上有着明显后发优势的新兴国家诸如中国进行更加密切的创新合作,或许会带来全新的科研视角,促成更有价值的科研合作项目,收获更加卓越的科研成果,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英国脱欧对中英、中欧大学创新合作的影响
(一)脱欧后的中英大学创新合作
从英国对华合作角度看,英国退出欧盟将在对华投资与合作问题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英国大学始终承认中国大学教育的国际影响,对建立中英大学创新合作体系一直持积极立场。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多次表示,英国愿成为中国在西方的最佳伙伴,[5]一旦脱欧,中英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将会凸显。对于中国而言,英国脱欧对中国大学对外创新合作的影响可谓有利有弊。利在于英国退出欧盟意味着其不再受欧盟集体意识的束缚,而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之一,脱欧后的英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将大大增强,在对华交流与合作方面会变得更加主动,这为加速开展中英大学深层次创新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弊在于英国大学一直是中国大学合作的理想目标,对于中国大学和企业来说,英国高等教育的吸引力不仅限于英国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更多地是把英国仅作为最有价值的跨国产学研平台之一,将英国作为对欧更大创新交流合作的门户,英国脱欧后中国大学和企业需要重新考虑对英合作方向并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
(二)脱欧后的中欧大学创新合作
在世界版图上英国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与欧盟成员国保持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中国也长期将英国视为打开欧洲门户的重要支点。英国脱欧前,欧盟内部在是否进一步与中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扩大大学创新合作以及扩大产学研投资空间等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分歧。英国脱欧后,中国与欧盟各成员国大学创新合作将会呈现以下三种局面:一是欧盟可能继续坚持对华技术出口的限令,甚至迫于中国科技实力的进步以及大学科研创新附带商品竞争压力而加大对华技术封锁;东欧国家由于与中国大学存在留学生源竞争等因素,对与中国大学的创新合作持较为保守和谨慎的态度,这也是中国大学在寻求创新合作,在欧洲地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瓶颈。二是退出欧盟不会对英国对外贸易产生严重影响,英国与欧盟存在潜在商业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欧盟整体与中国在大学创新合作领域的议价能力,未来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开展中欧大学创新合作。[6]三是伴随着英国退出欧盟,英国领导的大学创新合作体系将逐步瓦解,这相当于英国把欧洲科技大国的头衔拱手让给德国。如果没有英国阻拦,主张打压美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德国和法国,其态度也会更加强硬,欧盟与美国科技对立的局面将更加严峻,这有助于中国在中欧大学创新合作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三)英国脱欧后中国大学面临的机遇
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的创新驱动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国际创新合作成为拓展和提升中国与其他国家双边、多边关系的一项重要战略。自1978年中英签署科技合作协定以来,中英大学已建立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合创新平台。2013 年 12 月,时任英国首相的卡梅伦与中国总理李克强签署中英联合科学创新基金,两国科技创新合作迈上新的历史台阶。2015年9月刘延东副总理访英期间,双方签署了关于启动中英联合科学创新基金——“研究与创新桥”计划的谅解备忘录,着重推进中英两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创新合作。2015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时签署了《中英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英两国确立了面向科研创新的双边战略合作关系,预示着中英两国关系进入“黄金时代”。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欧洲被视为重要市场,而英国是欧洲市场的重要支点,也是经济高度开放的国家,若英国全面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大学合作以及中国主导的大学“区域联盟合作”,则可增强中国在欧洲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欧洲对中国的贸易壁垒、技术封锁、文化排斥、政治抵抗等也会随之减弱,更有利于中国大学与欧洲开展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三、未来中国大学对英、对欧创新合作发展策略
(一)中英大学创新合作发展策略
在对英大学创新合作问题上,中国大学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中国应正视中英两国大学创新机制存在的较大差异。例如中国大学科研创新受国家发展战略指导,而英国大学的科研创新是以国家和市场联合作为主导方向。为继续巩固和发展稳定的合作机制、深化重大科研项目合作、开拓区域创新合作,中英两国应建立大学双主导机制,如设立“创新型大国发展与合作论坛”,定期探讨和建立全球创新发展新规则和新体系,加强中英两国大学在重大国际创新问题上的合作。其次,克服和解决创新机制中现存的弊端,避免创新制度设计中的缺陷影响师生的创新积极性,更新中国大学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建立产学研利益共同体,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大学创新研发水平,早日改变中国过去因模仿甚至抄袭国际创新技术而造成的不利局面。再次,中英大学应在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方面深入探讨、相互借鉴、多方协调,以此开展深层次的务实创新合作,注重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开拓符合时代特征的产学研新模式,实现科研—生产—销售的无缝对接和有效运转,为双方科技创新发展开辟新市场和发展空间,努力把中英大学创新伙伴关系发展成中英双边关系中的合作典范。目前,中英大学在深化创新合作关系、推动技术转移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中国键桥通讯集团、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联合成立“建银国际—键桥—帝国理工学院数据经济实验室”,这将推进中英两国大数据通讯技术、可穿戴设备、医学机器人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未来随着英国脱欧进入实体阶段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方企业可加大融资力度,完善中英全方位产学研合作体系,发挥中国大学创新能力的品牌效应。
(二)中欧大学创新合作发展策略
中欧之间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没有严重的战略利益冲突,并且经历主权债务危机后的欧洲各国相继陷入新的经济困境,而中欧大学创新合作带来的中方企业的大规模融资和中国学生的大规模赴欧留学将极大地刺激欧洲经济,拉动欧洲经济增长。[7]2016年7月,在英国脱欧后中欧领导人举行的首次峰会上李克强总理就曾明确表示,中方愿同欧方巩固政治互信,落实已达成的合作共识,规划好下阶段的合作重点,不断充实中欧关系内涵。脱欧后欧洲的新形势让中欧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为此,中国大学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应积极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科学的创新研發活动及重大科研活动的联合攻关行动,加强与欧盟在新能源开发、航空航天建设、医疗事业等领域的深层次合作,共同致力于改善能源危机、拓展宇宙未知、提高生存质量,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占领人类发展道德制高点,获得更多的国际声誉。[8]二是应重视欧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话语权,积极融入国际科研创新体系,继续开展更为广泛、更深层次的赴欧盟学习交流活动,赴欧学习交流不能局限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要延伸到中国普通大学、普通学科,真正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创新能力。三是重视中欧大学创新合作,全面恰当评估对欧产学研合作项目,加大中国企业的融资力度,及时把握世界科研创新方向,优化中欧大学产学研项目,把推动双方经济增长、造福人民的战略指标纳入产学研合作体系,真正抵消英国脱欧对中欧双方带来的不利影响。
參考文献:
[1] 高洁,刘玉菲.英国在欧盟科技一体化中的角色[J].中国科技论坛,2015(4):155-160.
[2] Kitson M, Hughes A, Milner I, et al. The Dual Funding Structure for Research in the UK:Research Council and Funding Council Allocation Methods and the Pathways to Impact of UK Academics[EB/OL].(2013-04-05)[2016-12-10].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dual-funding-structure-for-research-in-the-uk-research-council-and-funding-council-allocation-methods-and-impact-pathways.
[3]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 Marion Frenz, Ray Lambert.Innovation and Skills and Performance in the Downturn:An Analysis of the UK Innovation Survey 2011[J/OL].(2014-01-02)[2016-11-23].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94875180_Innovation_skills_and_performance_in_the_downturn_an_analysis_of_the_UK_innovation_survey_2011.
[5] 阮宗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超越历史赢得未来[J].国际问题研究,2015(2):16-30,142.
[6] 冯仲平.英国脱欧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16(7):1-6,62.
[7] 中欧务实合作是互利共赢的[EB/OL].(2016-07-13)[2016-09-23].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0713/c1002-28550156.html.
[8] Rosa Balfour. “How Europe should respond to Brexit”[EB/OL].(2016-06-25)[2016-11-18].http://edition.cnn.com/2016/06/24/opinions/brexit-what-now-balfour/.
The Impact of Brexit on Sino-British and Sino-EU University Innovative Cooper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SHEN Yuhang
(Tian Jiabing Academy/School of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9, China)
Abstract: Brexit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innov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British universities, including the loss of cooperation, the loss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and the expansion of cooperation. Affected by the new European relations and realistic interests, the innovativ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of China, Britain and Europe will take on a new trend. Chinese universities will have new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It is very significant for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brought forth by the "Golden Age" of Sino-British relations and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an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for the innovative cooperation with British and European universities. It will promote Sino-British and Sino-EU cooperation and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 UK; Brexit; EU; The Belt and Road; university; innovative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