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融合下的“定向班”模式人才培养
2017-07-09刘晓露
刘晓露
[摘 要] 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说:“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模式的前提在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一。”重庆市涪陵第一职业中学校与重庆天原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天原化工专业定向培养班,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定向班”模式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双课堂和双导师育人的作用,既能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又可提升其专业技能,达到培养化工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且缩短其职业成长路径,加快其职业成长步伐,为企业输送真正需要和可用的人才。
[关 键 词] 校企融合;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0-0283-01
一、“定向班”模式人才培养
“定向班”模式人才培养就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校企双方根据学生未来岗位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管理,学生学成考核合格后到该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定向班”模式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化工行业的技术类人才要求动手能力强、专业素养高,而职业学校教育课程模式比较陈旧且实训设施设备更新慢,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和最新的专业技能技巧。虽然学生在毕业前有一段实习时间,但由于他们对产业的状况及企业的需求并不了解,导致他们不能获得良好的技能和能力。在真正步入岗位后,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岗位需求,最终导致学校培养的化工专业人才与企业发展需要相脱离。因此,有必要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定向班”模式人才培养,对化工专业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技能培养。
(二)共建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班
学校和企业以专题的形式认真开展招生宣传,校企联合招生,向学生全面如实介绍企业的情况和“定向班”模式人才培养的操作过程、就业后的工作岗位和基本待遇等。企业派专人对报名学生进行面试,面试合格的,组成定向专业班。定向专业班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协议,协议的内容涉及培养目标、合作原则、培养对象、培养时间、三方的权利义务等,校企合作培养协议注重保护学生的切身利益。
二、“定向班”模式人才培养的实践
(一)校企双方共同制订课程设置及技能培养方案
建立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班后,由学校的教务处、专业教师、班主任和企业的技能骨干组成定向班培训团队,以岗位需求确定课程的设置、制订教学计划以及技能培养方案,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与岗位相结合。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教学见习和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培养目标。
(二)“双课堂”教学,让企业文化走进课堂,把课堂搬进工厂
学校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采用定期请企业负责人或领导、专家学者来校讲课,让企业走进课堂,让学生走近企业,让学生更加地了解和融入企业,就业后能更快地适应企业,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在教学见习和实习期,将课堂搬进工厂。在校企组织下,学生到工厂参加教学见习和实践,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岗位实践能力要求,同时由企业负责制订教学计划,选派厂里品德高尚的技能骨干担任指导教师,将学生分组在企业各个部门轮流见习和实践,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生产线上进行验证,为学生今后有足够的能力胜任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双身份”学习,定向班学生既是“学生”也是“员工”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准员工”手册,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式管理。根据企业管理制度,结合学校管理办法,校企双方共同为定向班学生量身打造“准员工手册”,以该“手册”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以“虚拟积分工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每月进行考核结果公示。“虚拟积分工资”类似于员工工资,通过此种方式,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管理模式,明确自己身份、找准自己位置,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四)“双考核”评价,学生在见习期和实习期的鉴定和成绩评定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
学生在见习期和实习期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加强对学生工作的过程控制、指导和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考核为辅的双考核制度。企业主要针对学生在部门或岗位的学習表现、工作质量作出客观评价,学校指导老师主要对学生日常表现及时登记并作出客观评价,最后综合学生表现情况双方共同填写“学生见习/实习期成绩鉴定表”。
三、“定向班”模式人才培养效果分析
近两年,定向班毕业生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迅速的企业岗位适应能力,得到企业的认可和赞赏。据统计,近两年定向班毕业生分别工作在天原化工工段、质控、公用工程、检修等工作岗位,其中有6名学生因表现突出被提拔到总公司办公室、工会、团委、销售处等部门工作,有18名学生在公司年终总结表彰会上,被表彰为企业优秀员工。
“定向班”模式人才培养作为校企融合的一种深度表现形式,校企双方通力合作、深度对接,让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的真实环境里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需求、让社会满意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是有效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晓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
[2]陈东华,张翠凤.校企深度融合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