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课堂教学改进之探究
2017-07-09刘硕
刘硕
[摘 要]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热点,随之对一般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也促进了改革的深化。由此,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的改进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必不可少。因而,通过积极探究学科核心素养及我国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以期有效改进英语课堂教学,切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155-01
教育部在2014年发布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要求将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各素养的指标需要通过学科间的协作教育来共同培养,而英语作为我们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学科,研究其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对改进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有很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合理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构成要素: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能力对英语这门学科来讲至关重要,它包括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语言意识、交际意识以及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等。
文化品格指的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环境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知晓各国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情、社会现象和传统文化背景等,使学生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得以发展。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征。英语的理解和表达过程对学生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英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持久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方式,形成高效的英语学习能力。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究英语课堂教学改进
(一)激趣促学,提高语言能力
兴趣可以激发学习的欲望,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多元教学活动,将枯燥的语言转变成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
英语课堂中的趣味活动可以包括英语歌谣、绕口令、猜谜语、游戏、故事、演讲及角色表演等,这些活动应始终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在教授新课时可以先用律动或趣味童谣营造良好氛围,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激发学习兴趣,这样能使学生尽量经由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来学习鲜活且实用的英语,加深语言信息输入程度,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产生语言内化,提高语言能力。
(二)适材导学,培养文化品格
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可以形成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亦可以培养文化品格。
在我国的英语课堂中,由于各種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大部分都是从阅读材料中获得。而阅读材料的选择途径主要有教材和课外阅读。我国的英语教材目前做到了包含丰富的中外文化,慢慢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要求。此外,部分阅读材料也来自课外。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水平,给予相应的阅读材料来扩充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三)设问启学,训练思维品质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教育不仅需要为社会培养具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更需要具备很强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创新意识的根本就是思维品质的发展。
在课堂中,提问是教师和学生间经常使用的交流方式,提问环节设计得合理,便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创造性的新思维。除此之外,长期的教学引导、启发,也能使学生活跃思维,逐渐形成较强的思维品质,构建清晰的思维脉络,搭建语言知识结构体系。
(四)创境入学,加强学习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英语课堂教学中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使学生在逼真有趣的情境中参与学习互动,吸引学生保持专注力,并保持课堂气氛活泼。
在如今的英语课堂中,情境创设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关键所在,例如,利用拆解法等方法去灵活讲解单词,利用多媒体展现图片、声音等去进一步增添学习的趣味性,或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关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于实际的交往场景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进而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
[2]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