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失误是隐性的课程资源
2017-07-09张媛婷
张媛婷
[摘 要] 教师的教学失误在所难免,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不是唯恐避之不及,而是辩证看待、正确认识并进行合理转化,为我所用。将教学失误看做是另一形态的课程资源,也就是隐性的课程资源。
[关 键 词] 教学失误;合理转化;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124-01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条件和基础,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不但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新的课程理念,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所以相关专家、教师近几年来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形式和种类多种多样,在以往的课程资源开发中,似乎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资源或者说正面资源的利用,无论是显性的或是隐性的,都可以将其正面利用,辅助课堂知识教学。
教师的教学失误在所难免,我们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不是唯恐避之不及,而是辩证看待、正确认识并进行合理转化为我所用。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没有大量错误作为台阶就不能攀登上正确结果的宝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在无意识或有意识中犯一些错误。那么,教学失误作为课堂中的一部分,也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不应被绝对地看做是无用之物,甚至是可怕之物。教学失误作为隐性的课堂资源,应该得以重视并肯定其价值,运用教师的教学智慧将其转化为课程资源。这不仅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教师教学智慧养成的重要过程之一。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多从教学失误类型、教学失误主体、教学失误影响及原因方面着手研究,很少有研究者以失误的处理为出发点进行分析。现在的很多教师在上课遇到失误后不是尴尬掩饰,就是急于过渡,生怕会被学生知道自己的失误,而学生往往会因为教师的这种态度而对失误产生错误认知,从而惧怕失误和错误。虽然能够使教师积极熟悉课程,但也会禁锢教师的思想和教学,产生模式化的教学形态,不利于课堂活力的迸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失误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无从避免,就应该积极应对,不断反思,争取运用教学机智将失误转化课程资源,“化废为宝”。
笔者在青岛H小学实习的时候,曾与不同教龄的教师关于教学失误的处理进行访谈。不少教师表示教学压力有时会比较大,会忽视或者并无意识去进行事物的转化,而是多选择在课后进行反思,希望能规避失误。特别是教龄比较长或者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往往会疲于进行教学失误的处理转化。而刚出校门的新手型教师往往愿意接受教学失误转化理念,同时有这个意识,但因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掌控度不够而未能很好地将教学失误合理转化为我所用。笔者也在实习中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课堂失误,并运用教学机智临时转化,给学生一个新的思路。以下是一次语文练习册讲解课的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请翻到练习册的第95页,我们今天来讲一下第19课的练习题。大家在听的过程中,看自己的习题有没有写错。
……
师:第二题是辨析近义词,找一组同学“开火车”地念一下你写的,其他同学听一下有没有错。这一组吧。
生:柏,我组的是松柏,泊(bó),组的是湖泊(bó)。
师:很好,请坐。
生:老师,他刚才念错了,应该念湖泊(pō)。
师:同学们果真很认真,老师都没注意这个错误,你们都注意到了。泊(pō)在“湖泊”一词确实念pō,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字还有其他读音呢?其实,刚才那位同学读的bó也是这个字的读音,这是个多音字。读bó的时候,是动词的形式,比如停泊、泊车。读pō的时候,多是指水一类,比如湖泊。来,同学们在旁边记一下,了解这个多音字。
在这堂课中,一共出现了两次错误,第一次是学生的错误,第二次是我的错误。在我未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后,我的学生直接指出了我的错误。而我则将我的错误和之前那位学生的错误看作一个新的知识点,将“泊”这个多音字这个知识渗透给了学生,同时,也身体力行地告诉了学生,错误不都是可怕的,犯错误也不都是坏事,将错误转化,能够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漫长岁月中,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总是紧相伴随的。正确与成功显然是人们竭力追求的,但往往要以错误和失败为代价。但在实际过程中,人们对失误都选择避而不谈和极力消灭,这恰恰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失误并不意味着失败,也不意味着毫无价值。
参考文献:
[1]白晶晶.思想政治课课堂错误资源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李允.教学错误资源:理性认识与有效开发[J].中国教育学刊,2011(4):40-42.
[3]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與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