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创作思想引入本科基础教学

2017-07-09段庆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9期
关键词:素描整体绘画

段庆

[摘 要] 让学生能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有趣的画面,从而更好地培养绘画的兴趣,产生绘画的热情,为以后的创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有了创作思想后将作品完成并进行展示能鼓励学生更有效地创作。

[关 键 词] 观察生活;培养兴趣;创作思路;完成作品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118-02

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基础状况不尽一致,普遍的感觉是画画没有研究的乐趣和动力,依葫芦画瓢,缺少主动的思考和表达,一出手甚至有千篇一律之感,究其原因是美术高考的强化训练导致的,素描缺乏理解,色彩表现缺少感觉,将生活中最鲜活的东西部分地甚至完全地消融在对照片的描摹中,想面面俱到,但塑造又不够水准,画面缺乏生气,自己作画也提不起兴趣,进而消极地对待基础课教学。如何打破这一怪现象是专业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和实践的。

要学到新的,必须摒弃旧的。学习素描最可怕的是旧的坏习惯。坏习惯一旦养成,极为顽固,要改变极难。笔者遇到过这样的年轻人,大学四年至毕业还没学“明白”。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决心丢掉坏习惯,墨守成规。为了把素描学好,一定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做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来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首先和抄对象的恶习一刀两断,再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决裂!所以,专业教师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将学生在高中遗留下来的坏习惯改过来。

一、深入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作画的兴趣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把兴趣作为一种主动的追求,和学生开展对话,让其认识到兴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如,为什么我们喜欢唱歌?那是因为我们有表达的兴趣,无论是高兴还是悲伤,或是烦躁,都可以通过歌唱来宣泄、去表达。作为绘画专业的学生,就是要培养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兴趣的能力。那么,怎样来培养这样的行为、习惯和兴趣呢?

首先,让学生关注别人的表达方法,学习模仿别人好的表达方式,接触多种绘画形式,进而学会观察生活,然后努力去表现它。

其次,让学生将绘画和生活中的情感结合起来,从而产生兴趣。如,我们为什么对文学感兴趣?那是因为我们情感和生活息息相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迹板桥霜,点滴是离人泪”,作家正是因为有情感的共鸣和附和,才能使文学创作变得生动有趣,美术创作兴趣的产生亦是如此。

二、将兴趣切实导引在课堂教学中,将创作思想引进来

画素描时,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工具,如木炭条、粉笔、有色纸等,都要让其尝试。选择作画对象时,不仅仅要关注传统常见的瓜果、瓶罐,也要关注身边的其他物品,比如静止的户外陈设、消火栓、花、草、树木等,只要觉得有独特的地方都可以去描绘它。在描绘時,注入自主的情感表现,就有了创作的萌芽,若在明暗、肌理、色彩的表现上有较为独特的表现,那么就有可能创作出一件成功的作品。

由于有不同的工具产生的肌理感,所以学生内心的画面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讲评过程中,通过教师点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主动,更有创造性,从而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精神。教师甚至要鼓励他们“试错”从而小结自己的画面,在兴趣中提升自己绘画的基本功,以创造的心态来表现画面。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展,在展览交流中获得更清醒的认识,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通过画展的参与给学生更好的展示。这样的基础教学能够学以致用,让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培养绘画的兴趣,让其产生绘画的热情,与今后其他课程的学习更好地联系起来,融合各种绘画技法和技能,为以后创作出理想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较大的收获,每个班都进行了成果展示。《泰州晚报》慕名而来,大篇幅刊登了学生的作品《强调情感的色粉世界——泰州学院美术学院学生色粉画欣赏》,五件作品发表在《泰州晚报》上。

三、要把整体思维引入绘画教学中

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是提高整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要提倡全面地、发展地观察一切问题。整体思维的提出,作为一个画好素描的关键问题的提出绝非小题大做。在画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思维习惯、思维方式不同,或多或少影响他们对整体的把握,随着学习的深入,这个问题会越发显现出来,它在各方面制约着前进的每一步。在大场面的创作时,在风景画写生中,面对众多复杂的人物和景物关系,复杂的光色变化,复杂的天、地、物关系,整体思维解决得不好,会驾驭不住画面,使画面支离破碎而导致失败。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他们对大局成竹在胸,思维能力强,顾大局、识大体。我们读名画时,不单要学习技巧,更要看大师是如何把握整体,如何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这才是会看画、会读画。遇事只看小节、只注意琐事、看问题片面的人,画素描往往陷入局部。思维方法和观察方法是相通的,小气的人其画必小气,心胸开朗的人其画必大度,画如其人。

四、教学中注重整体和局部相结合

画家靠视觉,音乐家靠听觉,眼睛与耳朵受思想支配,无时不在影响着对视听的判断。因此,历史上大艺术家大都同时是大思想家、大学者,他们的作品无不是其审美观、道德观、世界观的反映,成为其获得成就的重要因素。没有整体能力无法使素描训练最终达到艺术表现的高度,没有整体的艺术品位必然平庸,会成为熟练技术的无序表演。要不断完善几个结合能力,即整体与局部的结合、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实践与认识的结合、文艺修养与艺术修养的结合。

一个艺术家是多种关系结合的完美体现,是基本功、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多层面的完美过程。如,造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精益求精深入刻画,画到极致,在其中产生研究的追求和兴趣;有些学生的局部刻划能力稍强而整体感差,就着重形体的概括表现。这样能有效地鼓励学生依据个人特点的具象、意向,甚至抽象而去探索、演变。所以说“整体”决定着一幅画的成败。留意于小是大忌,整体是灵魂。局部永远存在于整体之中,它只是为丰富整体而不应破坏整体,否则就会失败。必须遵循整体与局部多次反复的规律,不可违背。

五、教学要让学生知道结构和深入的重要性

徐悲鸿先生讲,画素描要做到尽精微致广大,要言之有物。素描与速写不同之处是素描要求深入、准确、严谨,既要精微又要概括,把精微融于整体的完美广大之中。画得不深入,做不到精微,概括和广大也就无从谈起。

要达到高度的艺术概括,必须首先从“尽精微”做起。如做不到观察与认识的精准入微,深入谨觉,“尽精微”则不可能。许多人在深入階段,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陷入“磨铅笔”之困境中,究其原因是对结构观察不尽入微,理解上一知半解,最后陷入抄对象的泥潭之中。

深入取决于对结构熟悉的程度。不从结构出发就无法观察深入,无法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观察,看不到结构的本质,也就看不清反映本质的现象,深入困难也就很正常了。由表及里要求看透那些因不理解而看不到的内在部分。由此及彼要求看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形式和连接关系。由表及里要求画表面想内里,而由此及彼则要求画局部找联系。深入存在于对“里”与“彼”的结构形的观察与理解之中。“里”与“彼”是能否精微深入的关键。深入绝不是要求表面的细,也不是要求处处都画细,而是要求每个部分要画到位,该精则精,该细则细,该整则整,该简则简,各就其位。概括而简练地表现对象也是深入,关键是到位、到家,而不是精细。概括而简练地深入是难达到的更高层面上的深入。

我们还必须具备把复杂概括为单纯的能力,从表象中找到真象的能力、从现象中看到本质的能力、从偶然中发现必然的能力。已故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先生说:“先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由多到少才是炉火纯青”。因此,在深入时,应懂得以省略、减弱次要部分的方法,去衬托精心刻画的部分。精细是深入,概括也可以做到深入,其标准是画到家、画到位,而不是一定要画得细。如果画细了却不一定到家、到位,反而会言之无物。

要深入,还必须有排除光对形的干扰能力。光是表现形体美的手段,有其可取之处。但光又会经常干扰对形体的正确观察,有偶然性和欺骗性,这又是光的可恶之处,要不就上当受骗。只有理性地观察形的结构关系、形的体积关系,方能不被千变万化的光所迷惑。当然深入不是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反而会造成简单化。

缺乏艺术修养会带来眼力的贫乏,会心中无数,不知画成什么样子,不知画到什么程度,会在画前徘徊不定,犹豫不决,带来深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不知何时为终,结果越画越繁,越改越坏。把握深入的“火候”靠提高艺术修养和鉴赏力,要让学生多看、多研究好作品。

深入阶段始终保持对所画对象的新鲜感、冲动感和美感是重要的。只有对结构的理解而无艺术感受也是无法深入的。试想,面对所画的对象连自己都不激动、不想画、看不出美在何处,能画出打动人的画面吗?没有天真的心灵,没有对美的追求与憧憬,对人和生活没热情,缺乏挚爱之心,如何能有不尽的表现欲面对未完成的画面?深入拒绝冷漠。

深入还在于对微妙变化的敏感,微妙往往存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似有似无之处,在于细微的观察,对奥妙的发现。微妙还来自形与形、体与体衔接地带和它们的边缘变化。那些非本质、非结构的偶然现象,不是微妙而是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东西。抄对象的材料切不可抓取,不熟悉结构形无法追求似与不似之间和似有似无之精妙,因为“似”是指形似与神似,神似也是源于形似。偶然与微妙差之千里,如,画人像哪里最微妙?当然是一笑百媚生的眼睛和一动生百情的嘴唇和嘴角。遗憾的是对此真正研究、观察和深入刻画者不多见,甚至还把眼睛省略,而去反复琢磨头发、鼻子和嘴的轮廓,眼睛却可以几笔带过。再如,画人体哪里最微妙?徐悲鸿先生所反复强调的“三寸之地”,就是指关节部分。关节是骨骼、肌腱时隐时现之地,它变化于皮层之中,形的变化似有似无,奥妙无穷,而其他地方则是很难见到内在变化。关节部分在人体中无处不在,要认真地深入体察。

深入不是枯燥乏味的探求,当成功表达时是极致的享受。应该在每个不同对象中追求不同的艺术感受,找到它们特定的表现手段。没有追求就没有突破,没有突破的成功感就没有乐趣。

深入不只是对结构、光影等自然属性方面刻意地追求,更重要的是要投入全部情感,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不断探索,这才是深入的全部意义。对自然属性的追求是前提,艺术地表现才是深入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波.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创作意识的研究[J].大舞台,2010(11):212.

[2]王永波,张世玉.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0(3):190-191.

猜你喜欢

素描整体绘画
武汉素描
素描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跟踪导练(一)4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凡·高的早期素描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