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工科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路径探索
2017-07-09阎小民
阎小民
[摘 要] 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我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是创业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结合当前高校创业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加强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路径,供创业者参考。
[关 键 词] 大学生;创业团队;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038-02
目前,全世界正处于第四次产业技术革命的变革时期,“互联网+”给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具有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的工科学生将承担着不断发展国家技术创新水平的重任。“互联网+”战略正在逐步展开,各级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很多工科大学生敏锐地感知到企业发展的新机遇,选择面向“互联网+”的创业路径,创业成本相对较低但竞争十分激烈,大学生创客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提高。但由于个人专业、能力、经验、社会资源和资金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比较低,创业过程中创业团队的组建尤为重要,组建科学的创业团队避免了创业过程中许多不利的因素,更有利于创业成功。
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内涵
创业是创业者从无到有创造一个新企业的过程,也是一个多要素整合、互动的过程。大学生个人的社会阅历、管理经营、专业技能等方面能力有限,单枪匹马很难创业成功。因此,大学生创业需要寻找创业伙伴组成团队共同创业。目前,不同的中外学者对创业团队给出的定义不尽相同,本文认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共同创业目标的大学生,共同参与新企业的创办和管理,拥有一定股权且共同参与战略决策的人组成的特别团队。
通过组建科学的创业团队可以大幅度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同时,团队成员的综合能力可以在创业团队中锻炼并迅速提高。团队组建可以把各种不同资源合理集成,各种资源形成有效互补和协同,最终形成创业的绩效,降低大学生创业的总风险。“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依然是充满风险的活动,加入创业团队获得创业探索中的初始经验,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团队中可以在创业实践中习得创业知识、感受创业精神、积累创业体验。
二、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现状
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展开,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在创业贷款、项目扶持等方面不断加大对大学生扶持等力度,逐步缓解了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和资源等方面的矛盾,而大学生创业團队的建设和管理问题则越来越凸显出来,很多大学生创业团队充满激情,拥有技术和资金,但是最后“倒”在团队建设的“鸿沟”里。大学生创业团队中,团队成员由于个体差异,在思想观念、情感沟通、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会出现分歧,产生冲突与矛盾。
(一)大学生创业团队稳定性差,成员流失率高
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对学生而言学习是第一要务,因此,创业学生往往很难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创业中。创业学生会经常碰到创业与专业课程学习的矛盾,虽然很多高校都出台了休学创业和创业学分置换的制度,但是休学创业学生还是极少数,可以置换学分的课程是少数课程。在创业和学习矛盾频发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退出创业团队,放弃了创业活动,毕竟大学生在校期间短暂,不选择创业,还可以选择升学、考公务员等就业途径。而且大学生创业风险大,理想与现实差别较大,大学生碰到的挫折和困难多,很多人中途放弃创业,创业团队成员流失率高,创业团队的稳定性差,制约了创业团队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团队组成不合理,职权分配不清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他们为了梦想和激情开始创业,为了创业梦想而走到一起组建创业团队,往往没有明确的分工。即使有的团队想到了团队分工,但难以做到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性格进行合理分配和定位。这样组成的创业团队难以整合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事实上大多数大学生开始创业时选择的都是身边熟悉的学生和朋友,而不是根据创业项目的要求经过严格选拔和筛选选择团队成员。工科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尤其如此,创业团队同质化,专业互补性不强,难以进行职权分配,团队成员之间职权模糊不清,随着创业项目的开展,创业团队成员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加之团队成员没有形成很好的沟通协作,产生的矛盾冲突会日益显现,这将严重影响创业的正常经营,导致最终的创业失败。
(三)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文化缺失
工科大学生创业团队往往是临时组建的。在项目初创阶段,管理制度不健全,团队制定了的管理制度,往往也是情面大于制度,创业利润分配不均,甚至出现吃“大锅饭”,创业成员缺乏企业经营管理意识,随着创业项目的逐渐推进,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矛盾、冲突,这些都是创业团队破裂和创业失败的隐患。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制度不健全,团队疲于应付各种冲突矛盾,也导致团队缺失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不浓厚,创业团队必然走不远。
三、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路径思考
(一)形成高校创新创业团队中的领导机制
在一个创业团队中,团队的领导机制决定了一个创业团队的形成。创业团队负责人一定要发挥带头作用,只有负责人冲锋陷阵,团队成员才有凝聚力,才能更好地调动创业团队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团队建设。团队负责人负责的态度、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表现可以让团队充满战斗力。团队负责人还要尽快构建团队成员之间有效沟通和交流互动机制,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间都能对团队愿景达成共识,更好地理解、认同团队的目标任务。
创业团队形成领导机制后还要形成创业初期的团队艰苦创业精神,促进团队建设的稳定性。“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进入创业容易,但竞争激烈,很多创业团队都会经历困难、挫折,出现人员流失严重、团队成员心态浮躁等常见问题,团队的忠诚度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尤其重要,这依赖于团队领导机制和团队精神形成。
(二)加强创业团队成员的管理机制建设
大学生创业的团队建设需要通过管理机制建设,让创业团队尽快步入正轨,及时解决大学生创业团队中的缺乏管理制度,存在“大锅饭”、职权分配不清、成员构成不合理等问题。
工科大学生创业团队有些是临时组成的,创业团队的组成客观上需要文、理交融,专业、学科协调,团队成员构成合理,并明确职责分工。团队成员共同面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在职责明确的基础上分工合作,组建和形成创业团队,组建过程中兼顾成员之间在经验、知识、技能、教育背景、学科、专业等方面的同质性和异质性问题。团队组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团队组成后要明确职责分工,科学规划、合理定位个人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合理分配创业成员职责和任务,让创业团队成员都能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专业和性格特点,从而使团队中的成员达到最佳的协作状态。“吃大锅饭”会在利益上严重影响努力工作的团队成员,严重影响整个团队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创业团队建设。这时候需要考核机制建设,在考核机制建设基础上完善分配机制,同时做好团队考核、分配的沟通工作,通过沟通使团队成员发现自己工作中的问题,能在认同创业团队目标前提下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团队管理机制建设还要立足于团队长远发展,建设团队培训制度,借助“以变应变”的学习过程,改变的僵化思维模式和学习过程,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创业团队学习精神,使每个团队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定位,形成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包容、共享信息的良好机制。
(三)完善高校创业团队文化平台建设
创业团队完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构建创业团队相互帮助、诚信互信、全员参与的团队文化平台,形成和谐互助的团队文化精神,这有助于创业团队的竞争优势形成和提高。通过团队文化平台建设促进团队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全体成员的创业的自信心,创业团队成员创造性潜能得到最大释放,建立起“1+1>2”的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团队优势,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
团队文化平台建设可以更好地培养团队成员的参与和合作意识,特别是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创业项目会随时遭遇困境、出现挫折。具有主动参与意识的团队文化,可以提高团队的沟通效率,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在面对困境时,通过挖掘新的建议,引进团队合作的新生力量,缩短解决问题的实际和关键决策的时滞。优秀的团队文化是促进大学生创业团队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创业团队通过完善团队文化平台建设,建立诚信互信、全员参与、共享的团队文化氛围,引领团队成员树立“合作促进竞争,竞争推动合作”,促进团队建设健康向上。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工科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要吸纳更加多元的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不同学科、专业的团队成员的专长和能力;加强创业团队管理机制建设,借助“以变应变”的学习过程,改变僵化思维模式和学习过程,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创业团队学习精神,建设团队的考核、分配制度,使每个团队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定位,形成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包容、共享信息的良好机制;构建创业团队相互帮助、诚信互信、全员参与的团队文化平台,培养创业成员之间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文化,这样让创业团队更好地成长起来,也可以帮助更多的工科大学生创业成功。
参考文献:
[1]者贵昌.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心智模式耦合路径的分析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45-47.
[2]侯曉珊,刘顺.基于短板理论和长板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团队建设[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0-52.
[3]王涛.群体动力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创业团队培育路径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中旬),2014(4):41-43.
[4]王飞.加强大学生创业团队科学管理的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11):52-56.